APP下载

『学讲模式』: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有效路径
——『认识时、分』的教学尝试与思考

2019-11-14朱月萍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格钟面秒针

◇ 朱月萍

学习力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能力和毅力的综合体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既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做法,如重“教”轻“学”,重“知”轻“智”等。为改变上述现状,我们倡导实施以会学能讲为目标的“学讲模式”,为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提供有效的现实路径。

一、备学积累,突破课堂时空限制,激发学生原动力

“会学”和“能讲”二者密切相关,“学”是“讲”的基础,“讲”又是“学”的动机和结果。那么,在“学”这个环节,应该学什么,又该怎样学呢?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 “认识时、分”时,使用“学讲模式”进行了教学尝试:提前一天向学生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并给出“备学任务单”。

备学任务单(样例)

本环节,通过3 个任务的驱动,加之任务中给出的内容和方法的导引,帮助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步骤,激活学生对生活中有关钟表知识的经验,为新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完成“任务单”时,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等多种形式记录学习所得和疑惑之处,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学生对钟表相关知识的个性化理解以及提出的问题,为后续的“讲”做好了准备,学生带着思考和任务进入课堂,提高了课堂活动的针对性。

二、“教”学相长,突破课堂角色限制,培养学生综合力

“学讲模式”中的“讲”要求学生突破课堂角色限制,亮出“小老师”的风采,将学进去的知识经过思考、加工和重组,用自己的语言和方法讲出来、教别人,在发展概括、表达、交流等综合能力的同时,不断内化和强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学讲课堂中,合作互学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在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单”,把需要交流的话题和需要自我检验的练习列出来,帮助学生充分、有序地开展互动活动。

合作学习单(样例)

课堂中,笔者参与了“向日葵小组”的讨论互学过程,观课记录如下:

(A、B、C、D 是这个小组处于不同层次的4个学生,其中A 和D 是男生,A 是小组长)

A:我们先来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呢?

C:钟面上有数,有两根针,还有好多小点点。

A:这些小点点叫作刻度。D 同学,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吗?

D:12 个。

A:这两根针分别叫什么?

B: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我家里那个钟面上还有秒针,是更细的针。

A:哦,我们已经回答到第2 题了。区分时针和分针的方法是什么?

B:数学书的钟面上那根长长的细细的针是分针,短短的粗一点的是时针。我家里的钟面上还有一根秒针,比分针还要长还要细。

C:我妈妈告诉我,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

A:第3 题,钟面上是几点,谁来说?

C:第一个钟面上是9 点,第二个钟面上是1点。我妈妈告诉我,短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几点。

A:不全对,要长针指着12 的时候,短针指着几才是几时呢。

D:我知道早上7 时和晚上7 时,钟面上的指针位置是一样的。

B:早上7 时和晚上7 时怎么会一样啊?

C:是啊,肯定不一样。

D:一样,我奶奶告诉我,都是短针指着7,长针指着12。

A:好像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全班交流时我们提出来问问大家吧。

(把问题记下来了)

A:第4 题,谁来回答?

D:钟面上有12 个大格。

(正准备往下说,A 提醒要数给大家看一看)

D:(拿出学具钟,边说边指)12 到1 是1 个大格,到2 是2 个大格,到3 是3 个大格……一共有12 个大格。

A:那1 个大格有多少个小格呢?

D:有4 个小格。

C:不对,是5 个小格。

A:请问D 同学,你怎么数的?

D:(指着学具钟)大格里有4 个小竖线。

B:这个小竖线是短刻度。要数有多少个小格,要这样数(边说边数)。

A:对,从一个小点儿数到下一个小点儿,是1 小格。D 同学你会了吗?

(D 拿着自己的学具钟又说了一遍,数完后点点头)

A: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C:60 个。我在家里数过了,5 个5 个地数,5、10、15、20、25……

(C 一边拿过学具钟一边指着数起来)

A:第5 题谁会啊?

B:时针走1 个大格是1 小时,分针走1 个大格是1 分钟。

A:啊?分针走1 个小格才是1 分钟呢,不是1 个大格。

B:哦,是的,我刚才说错了。

A:下面我们来完成“我来问一问”的题目,关于钟表,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还想了解的知识?

C:几时几分怎么看?我妈妈给我讲了,但我没听懂。

B:这个太难了吧,我们现在学的是看几点,是整时的。

A:我们记下来,一会儿问老师。

D: 我家里的闹钟上有4 根针呢,3 根黑色的,还有1 根是黄色的。

B:我知道,那根是秒针。

D:不是的,除了秒针还有1 根。

几个人都摇摇头,A 边写边说:“我把这个问题也记下来。”

接下来,四人小组在组长A 的带领下完成“合作学习单”中的“我会做一做”,在完成第2 题时,大家关于如何画时针和分针又做了交流,A同学最后总结说:“画时针时要画得短一点,画分针时要画得比时针长。”

最后,小组同学完成“我们评一评”,先自我评价,然后A 和D 互相评价,B 和C 互相评价。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家逐条回答了“学习单”上的引导题,在交流、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保证全体小组成员基本达到学习目标。同时,组内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在接下来与老师和其他组互动的过程中,大家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参与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学讲课堂中,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有着积极的意义,不容忽视。在小组讨论之后,把共性问题、未能解决的问题、还想了解的问题整理出来,通过教师指导、师生互议,进一步加以解决。例如,本节课组际交流时,教师根据各小组回答的情况整理板书并适时拓展引导。

1. 认识钟面。

师:刚刚大家交流了钟面上有12 个数,这个钟上只有4 个数 (出示一个只有3、6、9、12 四个数字的钟),没写数的地方你知道是几吗?(学生指一指,说一说)还有这样的钟面(课件显示一个没有数的钟面),上面一个数都没有,你知道怎么确定时间吗?

师:一般钟面上至少有2 根针。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拿出一个钟表模型教具)像这个钟面上,还有1 根又细又长的,叫作什么针?(学生回答:秒针)关于秒针的更多知识我们后面会学习到。有同学提出问题,家里闹钟上还有1 根针是什么针,有人能回答吗?(生: 有一根不怎么走动的针,是用来设定时间的)是的,那根针是定时针。

2.认识时、分。

师:刚刚同学们介绍了怎样数大格,怎样数小格。你知道1 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吗?(5 个小格)那一圈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5 个5 个地数)

师:同学们通过自学和互学,知道了时针是大哥,大哥按大格走,走1 大格是1 小时,他的单位是时(板书:时针走1 个大格是1 小时)。

演示时针从12 走到3,并提问:走了几个大格?表示经过了多长时间?从4 走到5 呢?

师:弟弟是分针,他按小格走,走1 个小格是1 分,他的单位是分(板书:分针走1 个小格是1分)。

边演示边提问:分针从12 走到2,走了几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

生:(边数边指)5、10,10 个小格,是10 分钟。

师:从12 走到6 呢?

生:5、10、15、20、25、30,是30 个小格,就是30 分钟。

师: 有不同的方法吗? 除了这样数,还可以——

生:五六三十。

师:你这句乘法口诀的意思是什么。

生:从12 走到6 一共走了6 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 小格,就是一共走了6 个5 小格,所以是五六三十。

师:用计算的方法简便快捷,真了不起。那么,从7 走到10 呢?

生:10 减7 等于3,是3 个大格,三五十五,一共是15 分钟。

师:刚才“向日葵小组”提出一个问题,早上7 时和晚上7 时钟面上的指针是一样的。这句话怎么理解?有人知道吗?

(见无人想发言,于是教师拿出钟面教具,一边讲一边拨)

师:一天有24 小时,但我们的钟面上只有12 个小时,到中午12 点,时针在钟面上转了一圈了,下午接着就开始转第二圈。这样,时针一天在钟面上要转两圈,所以就有两个7 时,上午的7 时和晚上的7 时。这两个时刻在钟面上看是一样的,都是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师:还有同学提出怎么认读几时几分,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老师放学前会发给大家一个“备学任务单”,请大家参照上面的问题先自主学习,明天我们再来进一步交流。

在认识钟面环节,无论是认识数不全甚至没有数的钟面,还是认识秒针和定时针,都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在认识时、分环节,教师通过几个追问,引导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点拨要点,迁移训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尤其抓住学生质疑的机会,讲解了上午7 时和下午7 时的相同与不同,为后续“24 时计时法”的学习做了铺垫。在交流展示、质疑拓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固化学习成果,拓宽学习视野,延伸相关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概括、表述、评价等综合能力。

三、悟学提升,突破课堂维度限制,提高学生反思力

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建立知识联系,领悟学习方法,探寻思维模式,形成良好习惯。因此,“学讲模式”除了主张“学以生为本”,还倡导“学以悟为根”,即强调学生除了“会学”“能讲”,还要“善思”。

例如,本节课最后的反思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时,大部分学生回答的是关于知识层面的收获,这时教师说:“其实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你们能不能回顾一下,这节课中关于数学学习方法方面,自己又有哪些收获呢?”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回答:“学习一个新知识时,除了看数学书,我们还可以问爸爸妈妈,或者上网找视频学习。”也有学生说:“在小组里学习时,不能抢着说,要听组长的话,一个一个地说。”还有的学生说:“我在学习1 时等于60 分时,就是通过拨妈妈的手表知道的,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懂的知识我们可以动手去做一做。”还有一位学生的回答更是让人惊喜,他说:“我觉得秒针跟时针、分针也有关系。”教师追问是什么意思,他说:“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才走了1 大格,那么这时候秒针走了多少呢?我想也可以拨一拨看一看。”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习路径、学习习惯、研究方法等方面有了深刻的感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测和推理,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播下了种子。

猜你喜欢

小格钟面秒针
时间很小
秒针匆匆
正确的钟面时间
接着画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秒针真奇妙
小目标成就大事业
安小格的夏天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