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绿色农业投入品如何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2019-11-14李冬霞本刊编辑

蔬菜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投入品化肥肥料

文/李冬霞 本刊编辑

我国的农业发展曾经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资源环境代价的道路,资源投入的持续增加,带来的产量徘徊、资源利用效率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模式由高投入、高资源环境代价的农业转变为优质环保绿色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于绿色产业,国际绿色联合会发表声明中提到“如果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基于环保考虑,借助科技,以绿色生产机制力求在资源使用上节约以及污染减少的产业,我们即可称其为绿色产业”[1]。农业绿色发展是以高效、和谐、持续为目标的发展方式,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农业生产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农业绿色投入品作为农业绿色发展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是农业生产资料(种子、种苗、肥料、农药等)和农用工程物资产品(农机、农业工程设施设备等)的总和,绿色农业投入品的研发、推广和使用,对于农业产业向着节本增效、环境友好目标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农业投入品使用现状

种子供给现状

种子是农业产业链的起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

◎ 制种面积及产量

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作物种子制种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中杂交玉米制种面积下降幅度最大。数据显示,2012年玉米种子制种面积为29万hm2,2014年下降到19.6万hm2,到2018年,制种面积只有17.7万hm2;种子产量由2012年的15.7亿kg下降到2014年的10.1亿kg,到2018年只有9亿kg。其他主要农作物品种也大致呈现出一致的发展趋势。据调研,2016年,我国蔬菜制种面积在8万hm2左右,总产量约8 000万kg,其中,甘肃酒泉、张掖,新疆昌吉州,宁夏平罗县等蔬菜制种基地2016年制种总面积达4.2万hm2,产量达5 866.9万kg,分别占全国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2.54%和76.35%[2]。

◎ 良种繁育情况

种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减少病虫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育种基地的建立,是农作物良种繁育的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东西地形差异较大,根据所制品种生理特性的不同,各制种基地分布在不同区域。小麦制种基地面积80万hm2左右,分布范围较广,在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地区、西北、西南和东北均有分布;玉米制种基地主要位于甘肃的张掖和新疆等地,制种基地面积22万hm2左右;水稻制种基地分布在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区,基地面积8万hm2左右;马铃薯制种基地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北承德等地区;油菜种子繁种基地约0.4万hm2,制种基地主要分布在湖南、云南、青海、甘肃、江西以及四川等多个省份。

我国蔬菜3大制种优势区分别为:(1)西北蔬菜制种优势区,以甘肃酒泉、张掖,新疆昌吉州,宁夏平罗县为核心地区,以生产茄科、葫芦科、豆科等蔬菜作物为主;(2)十字花科蔬菜制种优势区,以河北邢台、河南济源、山东临朐和沂南及四川绵阳等为核心地区;(3)蔬菜种苗生产优势区,以山东为主要区域。

化肥施用现状

化肥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投入品,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化肥对中国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效果是有目共睹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显示,化肥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贡献率高达45%~50%[3];但是,中国目前化肥施用存在着总量大、强度高、肥料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引发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

◎ 化肥施用情况

中国的化肥施用量居世界之首,据《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中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每667 m2的化肥施用量为21.9 kg,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同时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667 m2施肥2.8 kg),尤其是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园艺作物,施用过量更加显著。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地力下降等问题越发严重。

据国家统计局关于我国化肥历年施用情况数据显示(表1),我国化肥施用量在2016年之前一直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之后,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各地区积极落实化肥零增长行动,希望通过科学施肥来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不合理投入的同时减轻环境压力[4],化肥施用量开始出现下降,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情况呈相同的趋势;氮肥施用自2012年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农用复合肥施用量则逐年递增。

表1 我国化肥施用量情况 万t

◎ 新型肥料施用现状

目前,我国化肥施用过量和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国化肥氮的利用率为30%~40%,钾为35%~50%,磷的利用率更低,仅为10%~20%[5]。肥料损失严重还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由于氮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500多亿元,而这些以氨挥发、硝化—反硝化等途径损失到大气中和以淋洗、径流等损失到水体的养分对环境的危害十分巨大。

因此,施用新型环保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是保障农业优质高产和有效解决面源污染最重要的手段。新型环保肥料包括液态肥料、缓/控释肥料与稳定肥料,生物炭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等;但是,目前我国新型环保型化肥的施用量还较低,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数据显示,目前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占总体化肥施用量的比重仅为10%左右。我国的肥料产业还需进一步向生态化、高效化、液体化、缓效化、全营养化和功能化发展。

农药使用现状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其对于植物所需营养的供给和生长中必然性、突发性和蔓延性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不科学、不合理的使用,也给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 农药使用情况

受病虫害的压力增大、农药价格的降低以及种植结构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中农药使用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处于连年递增的趋势,直到2013年才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图1),截止到国家统计局的最新公开数据年份(2015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为178.3万t。

随着“两减”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大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2018年全国农药产量大幅下降。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农药生产企业累计生产农药208.3万t,同比下降9.5%。

◎ 环保型农药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在病虫害防治中坚持绿色、环保和无害原则。生物农药(3大类:微生物源农药,包括农用抗生素和活体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包括昆虫信息素和活体天敌制剂)一般来源于自然界或是活体代谢的次级产物,由于其易于降解和分解、毒性低、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契合了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清洁绿色经济理念,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调查显示,2018年,生物源农药产量约为8.5万t,其中,抗生素类农药约5.6万t,占比2/3;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约2.9万t,占比1/3[6]。目前,我国共登记生物源产品1 453个,涉及生产企业400多家,涉及的作物包括水稻、小麦、棉花、十字花科蔬菜等。包括农用抗生素类农药在内,生物源农药登记有效成分占登记有效成分总数的16.9%,登记产品数占总数的11.5%。2017年、2018年分别登记17个和13个新农药,其中生物源农药分别有10个和8个,分别占新农药总数的59%、62%,生物源农药登记产品正不断增加。

图1 我国历年农药使用量

绿色发展背景下对产业投入品有何新要求?

环保

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不当使用,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同时容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解决这些环境污染问题,首先需要农业投入品符合环保的要求,大力研发和推广污染物吸收低的新品种,高效液体肥料、缓/控释肥料、复合型肥料,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

创新

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矛盾和瓶颈如人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最终都要通过科技的创新来解决和突破。种子、化肥、农药等产品及技术的创新,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扩宽资源的范围,实现资源的有效替代,可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

节本增效

绿色农业投入品往往价格较高,增加了农民的投入成本,在“质优价高”的市场体系还未健全的情况下,绿色农业投入品的推广实施较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增加了30%,但是农业投入品的成本却增加了70%。在注重绿色投入品环保健康的同时,要注重其节本增效的功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安全

食品安全的源头是农产品,基础在农业。种子、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合理使用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2015年农业部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来治理农业污染和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其中“两减”主要是把化肥、农药的施用总量减下来。同时,制定了《种子法》及种子、肥料、农药等相关农产品质量检测、使用和评价等相关标准来规范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

新形势下发展绿色投入品新举措

种业绿色发展新举措

◎ 科研机构研发力度加大

病害是农业生产的大敌,如果品种抗性较差,通常会引起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为防止病害通常采用的化学药剂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且会带来环境污染和药品残留等问题,通过育种来增强品种的抗病性是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除了需要品种具有多种抗病性,还需要耐低温、弱光等抗逆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部和农业部一直把育种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十三五”期间,科技部启动实施“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蔬菜等7大农作物为对象,重点部署5大任务,即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重大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中就有蔬菜优质多抗新品种培育的2个项目——“十字花科蔬菜优质多抗适应性强新品种培育”“茄科蔬菜优质多抗适应性强新品种培育”。其中,“茄科蔬菜优质多抗适应性强新品种培育”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播种引种材料2 000多份、新组合品比4 000多个、初选优良组合200多个、共示范推广已有新品种7.67万hm2,发表研究论文47篇,申请发明专利31项;“十字花科蔬菜优质多抗适应性强新品种培育”项目先后突破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和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育成满足不同时代需求、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甘蓝系列新品种20余个,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2018年在已启动实施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瓜类蔬菜优质多抗适应性强新品种培育”。

◎ 企业发挥作用日益增大

2010年之前,育种成果大都来自国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2011年后,企业参与到了育种行业,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科研单位基础性研究为主,应用研究为辅,科企合作,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化育种新格局。企业逐步成为了育种创新的主体,近几年来,企业每年审定品种已超过50%,申请专利超过50%。

纵观近几年种子企业发展情况,我国种子企业数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图2),种子企业经历了重组合并、转型升级的过程。2018年,销售额排前10的企业分别为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金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金色华农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

◎ 各地鼓励政策相继出台

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世界范围内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特征的第四次种业科技革命正在推动种业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发生深刻变革[7]。在此大背景下,广州、深圳、湖南、陕西等地先后出台了种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资源的聚集。

2019年5月,长沙出台21条支持政策,计划3年内每年投入5 000万元,从科技、人才、用地、融资等方面入手,推动“长沙·中国隆平种业硅谷”建设,旨在育成一批优质新品种,突破一批种业核心关键技术,建成一批国家级种业科技创新平台,组建若干产学研金用一体的种业科技创新联盟[8];海南省依托南繁和口岸资源在三亚打造国际种业中心,进一步鼓励种业的繁荣发展。

图2 2010—2017年全国持有效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数量变化

化肥产业绿色发展新举措

◎ 政策支持化肥产业绿色化发展

2015年,农业部出台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同年,国家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开始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同年,农业部制定了《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作为农业绿色发展5大行动之一,针对苹果、柑橘、设施蔬菜等经济作物制定了相应的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方案提出了“提高有机肥用量,到2020年我国果菜茶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园区)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的具体减量指标[9]。

与此同时,传统化肥的各种优惠政策已经全部取消。自2016年4月20日起,全国范围内取消化肥生产优惠电价政策,化肥增值税过渡期政策到期,各类肥料产品统一征收13%的增值税,取消化肥铁路运费优惠,公路加强治理超载力度。通过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指导、调控化肥产业向绿色化发展。

◎ 新型环保化肥研发仍是科技支撑重点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将新型环保肥料列入农业领域优先发展范畴。新型环保肥料一般具有水溶、缓释的特点,提高了养分的利用效率,在水肥一体化的情况下,一般功能性肥料利用率可提升15%~20%;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湿性和供肥能力;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我国对于新型环保肥料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新型缓/控释肥料与稳定肥料研制,生物炭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的研制等方面,例如“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型复混肥料及水溶性肥料研制”,以腐植酸、海藻酸和氨基酸增效载体分别与复混肥料进行科学配伍,研发了腐植酸、海藻酸和氨基酸增效复混肥料新产品6个,使得氮素损失降低10%以上,磷素固定差异率超过25%,大幅度提高了肥效利用率,为我国的“化肥增效减施”做出重大贡献。

◎ 化肥企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在2019 CNCIC全球特种肥料大会上指出“当前中国化肥行业面临4大挑战:一是产能仍呈现结构性过剩,尽管过剩情况正在纾解,但氮肥磷肥仍然过剩,而钾肥需适量进口;二是肥料制造业盈利能力较差,尤其是氮肥和磷肥,均低于石化行业平均值;三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化肥利用率仍然偏低;四是环境代价高,以往化肥的过度使用已经造成了土壤的板结、酸化、次生盐渍化等问题”。

新型环保肥料因具有提高单产、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品质、改善土壤等特点,成为了化肥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目前,从事新型肥料生产企业已经超过2 000家。2017年,有机肥及微生物肥制造企业达553家,58%的企业以生产复合肥为主,31%企业以生产精制有机肥为主。

随着化肥行业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减弱和环保政策的出台,会使技术落后、污染严重和生产成本较高的企业逐渐退出市场,企业规模化是必然趋势,重组和兼并一定会出现。新型的、环保的、安全的化肥生产是新的发展要求,需要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环保型肥料的占比定是逐年递增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是必然的趋势。

农药产业绿色发展新举措

◎ 生物农药的研发是绿色农药发展首要之举

我国的生物农药目前存在着速效性差、靶标小、稳定性差等问题。科技部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中,针对新型高效生物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除草剂和天敌昆虫防控技术产品研发专门立项,联合产、学、研、用多方力量,协同解决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了新型生物农药研发技术体系,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创制平台,开发新技术、新工艺20余项。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海洋真菌来源生物农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海洋来源新颖结构3-decalinoyltetramic acid(3DTA)类活性化合物,为新颖高效海洋生物农药的研发提供了化合物模板[10]。

◎ 加大新型环保农药技术推广力度

绿色农业投入品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示范推广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要以农民为中心,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来推广绿色农业科技成果。需要科研机构、协会联盟、农业生产企业开展合作,结合生产需要开展推广工作。

“两减”专项自2016年实施以来,研制的新型高效农药在水稻、小麦、蔬菜、茶叶等作物上进行了示范推广。全国建立600个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150个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县、设立6个万亩连片和25个百亩以上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区,有力促进了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2018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9.4%,比2014年提高了9.4个百分点[11]。

2016年成立的“国家植物源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聚合行业产学研单位在科研、技术、资金、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共同促进植物源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和竞争力,带动植物源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

◎ 农药企业向生态化进军

在绿色农业和“双减”的大背景下,农业企业之前“以量取胜,低质发展”的现象难以为继。我国农药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在工信部核准有效期内的农药企业共1 870家,在农业部获得有效农药登记证的企业2 213家。根据生态环境部公示,截止到2017年12月28日,获得排污许可证的农药企业数量为403家,占比不足20%,许多不达标的农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停产甚至破产的问题,农药企业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在绿色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研发绿色环保的新产品是农药企业在未来市场上保持竞争地位的关键;其次,企业需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实现农药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不少农药企业已经在绿色发展的路上积极行动了起来,例如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环保管理纳入管理考核范围,细化生产现场环保管理标准和要求,将环保工作提升到企业发展最高地位,其董事长李新生介绍“仅2017年,环保投入就达到了1.24亿元,其中仅代森锰锌产品生产的环保综合运行费用就达2 000万元,折合每吨产品环保成本640元”[12]。但是,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环保成本在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农药生产成本,造成了市场价格的提升。

千般好的绿色投入品为何普及率低

绿色理念普及不够

褚彩虹等[13]较早地对农户采用有机肥和环境友好型技术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农民是否为专业合作社成员、农业技术培训经历、农业信息渠道等,是影响农户进行农业绿色生产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农户的受教育水平的不同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会使得农户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感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会影响农户对绿色农业投入品带来的预期效益的衡量。所以,农民绿色理念普及度不够,导致了绿色农业投入品在推广过程中受阻。

预期效益存在风险

生产者过度施用肥料和农药的根本原因是损失厌恶。农业绿色投入品价格通常较高,且农民对其效益持怀疑态度,在“优质优价”的蔬菜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即使农民有了绿色生产的意愿,但是考虑到收益存在风险,因而并不愿意采纳。只有当使用绿色投入品导致的成本增加小于绿色产品带来的收益增加时,农户才会从事农业绿色生产。所以,只有加强绿色农业投入品产品质量、真正实现节本增效的情况下,农民才会买单。

缺乏长期系统性政策

政府是绿色农业的主要推动主体,但是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才是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政府的技术与资金扶持政策对农户选择绿色投入品具有积极的作用,政府的命令控制政策需要和激励政策互相补充,通过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制度来促进绿色农业投入品的推广和利用,增加农户的绿色生产意愿。通过激励政策替代管制和惩罚机制,引导和规范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

洋为中用 思考新的发展方向

加大绿色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创新是发展绿色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金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物质保障。受诸多因素限制,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较低,据统计,只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4%,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荷兰政府将园艺产业作为9大优先发展领域之一,政府成立创新创业基金鼓励企业创新研发,包括可用于支持科研机构或专家的技术服务费、可行性研究费用和科技研发费用等[15]。

除了资金外,人才也是确保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国内农业科技创新在人才建设方面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据统计,美国农村人口中,每1万人中就有40名是科技人员,但我国仅有4名[16];从学历层次上看,我国农业科研人才素质普遍不高,这显然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步伐。

农业科技创新资源(资金和人才)的严重不足,意味着农业科研进度缓慢、农业技术更新速度低下等问题,我国应逐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才能加快稳定、高效的绿色农业投入品的研发、更新进度。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是学者们的一致结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大概是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70%~80%)。

美国的“三位一体”推广体系,对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研究和推广的均衡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保证了农业推广体系的稳定和不断发展,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成功率高达85%,农业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80%;日本的“普及津贴”制度,保证了推广体系的稳定、提高了推广人员的绩效[17]。国内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尤其是基层队伍有待进一步建设,加大经费和人员的投入,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推广经费稳步提升,人员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绿色投入品推广效率。

逐步将农业补贴转化为绿色农业补贴

生态补偿相对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政策而言,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措施。美国制定绿色农业补贴政策,使农业生产所产生污染的外部负效应得以内在化;德国对绿色产品的使用采取额外补贴、对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进行额外补偿,另外,绿色投入品的生产和经营者也会得到一些工商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支持和赞助;瑞士通过立法对生态补偿区域根据农药、化肥限制施用的不同程度给予农户不同数额的补贴,都取得了良好效果[18]。

绿色农业补贴范围一是对农业绿色产品进行补偿,包括生物农药、新型环保肥料、可降解农膜、高效智能化机械等;二是服务补偿,包括科学施肥、施药服务、专业化绿色防控、农膜回收利用等。

完善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

美国先后颁布了《土壤保护法》《有毒物质控制法》《联邦环境杀虫剂控制法》等来解决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了美国绿色农业的良性发展;德国也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有关法律,如《种子法和农作物保护法》《肥料使用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等,进一步规范了绿色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日本颁布了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如《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持续农业法》《肥料管理法》等[19]。

我国应该研究制定优良品种评价标准;常用肥料和土壤调理剂中有害物质及未知添加物检测分类与安全性评价技术标准、新型肥料生产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农药产品质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农药中有毒有害杂质、隐性添加成分分类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标准;农业投入品产品质量、生产质量控制和安全使用及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来规范绿色农业投入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展望

农业的绿色发展是在考虑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实现绿色产品的有力供给。我国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由于资源过度开发和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而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由此,如何开发绿色农业投入品,如何科学、高效地使用农业投入品成了农业实现绿色发展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先后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关于创新体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来为农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在一系列政策的保障下,我国的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农业投入品逐步向绿色化发展,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已经双双实现零增长,农用残膜回收率已经达到80%;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农药化肥使用量较高、施用不科学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高使用效率,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肥料和绿肥种植,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的、智能化的农机,早日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归还农业的本色——绿色。

猜你喜欢

投入品化肥肥料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上半年我国出口肥料943万吨
成立20余载,水产投入品3.0时代,这家动保企业凭何成为养殖户的“首选热爱”?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本溪市开展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工作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菠菜用肥料要谨慎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