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临床价值

2019-11-14李银胡菁

消费导刊 2019年45期
关键词:西咪替丁胃泌素胃液

李银 胡菁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应激性胃溃疡属于胃溃疡中的一种,该类胃溃疡属于急性病症的一种,通常随着应激性胃溃疡病症的加重,应激性胃溃疡患者会逐渐出现呕血、休克、贫血等严重症状。在对应激性胃溃疡进行治疗时,现阶段常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而常用的治疗药物则有奥美拉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本文为了明确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对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就将两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而后发现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了在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的时间内进行治疗的应激性胃溃疡患者共96例,并采取随机机选法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中患者有48例,男26例,女22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4—70(45.85±8.66)岁,对照组患者同样为48例,男性患者则为28例,女性患者有20例,相关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1—72(45.93±8.7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对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对比价值。同时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且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均签署过研究同意书。而在研究结束后,伦理委员会还对本次研究进行审核并通过。

(二)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法,仅在所选药物上有所区别。在研究组中应用奥美拉唑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在250ml5%的葡萄注射液中加入40mg的奥美拉唑。在对照组中则应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方法为在250ml5%葡萄糖溶液中加入40mg的西咪替丁药物。两组所选治疗方式均为静脉滴注,并且每天进行两次滴注,每次滴注相隔12h,持续治疗一周。

(三)观察指标

主要对两组内患者治疗后的胃泌素含量和胃液pH值进行对比,并加以对两组间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以此明确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两药的临床应用价值。

(四)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等环节主要应用了SPSS23.1统计软件进行辅助。同时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还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还以P<0.05说明研究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后,发现研究组内患者治疗无效的有1例,而对照组中治疗无效的患者有9例,进而得出奥美拉唑的治疗有效率为97.92%,而西咪替丁治疗有效率为81.25%,χ2为7.144,P=0.008<0.05。

(二)两组患者胃泌素、胃液pH值的对比

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体内胃泌素、胃液pH值的平均数值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中患者的胃泌素平均含量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胃泌素的平均含量(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胃液pH值水平则要明显低于研究组内患者的胃液pH值水平(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胃泌素含量与胃液pH值比较

三、讨论

应激性胃溃疡病症的危害性较高,诸如贫血、呕血、休克等症状都会对患者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影响。但由于应激性胃溃疡的病因较为繁杂,比如胃运动能力下降、氧自由基生成、胃酸分泌量过大等都可能会导致应激性胃溃疡的出现,故而该病症的预防工作通常较难,要控制应激性胃溃疡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就需要患者在发病后及时采取一定的治疗方式[1]。

现代针对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中,药物方式始终是首要选择。但由于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故为了让患者明确各药物的治疗效果,以便选择更切合自身情况的治疗药物,本文就对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两药物的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展开探讨。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的一种,应用该药物能够实现对胃壁细胞质子泵的有效控制,进而实现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以便于胃溃疡的愈合。西咪替丁则属于H2受体拮抗药物的一种,应用该药物能够实现对胃酸分泌的直接抑制,但在停止治疗后,胃酸分泌程度常会恢复至原本水平。而经由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患者体内胃泌素分泌情况,还能提升患者体内胃液pH值,进而促进胃溃疡患者的恢复,这也与钟媛的研究结果相符[2]。

综上,对比西咪替丁的治疗效果,奥美拉唑能够更显著的降低患者体内胃泌素含量,并能有效提高胃液pH值,同时其治疗也有效率也相对较高,可见奥美拉唑具备更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西咪替丁胃泌素胃液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瘤胃液在牛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西咪替丁联用禁忌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三种检测方法在胃液隐血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