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介入农村单亲留守儿童成长困境探索
——以陕西省西安市C区为调查对象
2019-11-14梁婷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梁婷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9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迈入21世纪后中国的离婚率一直在持续攀升,据民政部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年报,2017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37.4万对,比上年增长5.2%,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370.4万对,法院判决、调解离婚66.9万对。离婚率为3.2‰,比上年增加 0.2个千分点。同时据我国最新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的单亲家庭儿童人数已占全国儿童总人数的6.18%。笔者在对C区留守儿童进行调研的时候发现,在所调查的儿童当中父母离异的家庭占19.05 %,且留守儿童当中的贫困儿童、社会化有困难的儿童基本上都属于父母离异家庭,这一比例足以引起该问题的重视,于是如何改善单亲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完善日间照料,弥补情感缺失使其顺利的完成社会化为单亲留守儿童提供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其顺利实现社会化成为笔者所关心的问题。
二、研究现状
(一)C区单亲留守儿童问题现状
以往学者们的研究集中在单亲家庭儿童、或者留守儿童群体,但是对于农村地区处于留守和单亲两种状态下的儿童研究还不是很多,这类群体往往面临留守和单亲方面中交叉的问题,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对C 区的调查中发现,该区留守儿童普遍偏多,且一般由祖父母看管,其中单亲留守儿童的比例颇大,这就使得原本物质生活欠缺的留守儿童有面临更大的成长危机。在C区当中,一般年轻人通过外出务工可以达到提高家庭经济水平的目的,但在离异的留守儿童家庭中他们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并没有提高,反而更低。造成家庭贫困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离异是因为结婚后由于家境贫寒而选择离婚将孩子留给父亲抚养,且离婚一方基本不履行抚养义务也不支付抚养费用,这就使家庭当中在丧失劳动力的基础上,更加缺少一个精神支柱;另一种是因为婚后由于对产检的忽视生育了先天性残疾宝宝,后期治疗费用颇高,降低原来的家庭生活质量,其母亲选择离婚,导致家庭陷入经济困境。这种情况下不仅使该地区单亲留守儿童比例大,也使该地区留守儿童问题更加复杂,这种现象也给单亲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顺利社会化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C区单亲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
(1)人际交往困境
由于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对单亲家庭的接纳程度还有待提高,对待单亲家庭儿童的态度往往不是十分的客观公正。在C区当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一般单亲留守儿童家庭中家境贫寒,因为离异的原因很少与外界交往,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整个家庭氛围都非常的沉闷,这使得儿童心理更加自卑胆怯,不愿与人沟通交往,在其生活的村子里也会有对单亲留守儿童家庭的一些不好的舆论。同时,在日常交往中,很多在健全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受其父母言谈的片面影响而对单亲家庭儿童抱有成见,以至于后者在生活中往往会受到周围同伴的耻笑甚至侮辱。因此,单亲留守儿童面临更加严重的人际交往困境。
(2)自我认同困境
自我认同的建立只有在个体实践中自觉的、持续不断的“认同”中方可达成。然而对于单亲家庭儿童来讲,自我认同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调查中,有一个单亲留守儿童,其父在外重新组建家庭,只在寒暑假将孩子接去团聚,孩子对于陌生的新家庭很是排斥,表现出强烈的无所是从感,自我认同感较低。因此在大多数单亲家庭中,由于母爱或父爱的缺失,因此缺乏对儿童成长中自我认同的引导和肯定,这种特殊环境下也不能为这些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持,以至于他们在建构自我认同的实践中遭受挑战。
(3)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薄弱
困境的缓解有赖于资源供给的相对充足,单亲留守儿童的现实生活显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需要包括物质、舆论支持、政策倾斜在内的资源性因素的注入。到目前为止,C区内有关该类儿童的补助仅限于对困境儿童(有时也包括单亲留守儿童)的建档立卡项目,还没有其他的相关救助补助。政府及社会组织虽然也注意到该类儿童的境况,但是还是缺乏有效措施,及相关政策、资源的支持。
三、社会工作理论对C区单亲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介入
(一)精神分析理论视角
在这一理论支撑下,个案工作法对于了解单亲留守儿童并与之建立信任关系是非常有效的。对于这些儿童来说,一对一的辅导,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踏实和信赖。在接案初期,在对单亲留守儿童进行访谈时,运用该理论当中的性本能论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的了解服务对象,根据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解释使单亲留守儿童正确看待自己的处境,加强自我认同感及社会工作者的信任。
在服务过程中强化对象心理调适,对单亲留守儿童进行情绪疏导,心理安抚,引导其正确把握心理防御机制平衡状态。
(二)优势视角理论
在运用优势视角理论时,我们选取“抗逆力”部分作为介入重点,来开展小组工作。据调查显示C区当中的单亲留守儿童居多,且每一个村委会都有负责相关留守儿童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因此可将面临类似问题的单亲留守儿童整合成一个发展“抗逆力”为主的成长小组,通过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对问题进行介入,小组目标可定为增强小组成员认同感,激发小组组员潜能,提高小组成员“抗逆力”培训。
同时,皮亚杰指出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更能使儿童从自我中心化的状态中走出来。应认识到同伴交往的价值,把握、处理好单亲留守家庭儿童与其他学生的关系。同样在开展小组工作活动时,应当把加强朋辈群体联系与良好关系的建立作为贯穿始终的目标。
(三)社会支持网络视角
社区能以多种手段将社区内的家庭、学校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资源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社区资源网络。因此在单亲留守儿童困境介入时采取社区社会工作方法有利于整合社区资源,发挥社区优势。
单亲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问题、孩子看管问题,情感缺失问题严重,在社区当中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人、邻里、亲戚朋友,这都是跟其家庭联系密切的群体,社会工作者可以调动起非正式网络资源,加强对单亲留守儿童家庭的照顾与支持,如可以让其亲友多来家里走动,让与儿童关系比较亲密的亲戚给单亲留守儿童多一点关爱,邻里可以对其家庭多照应一些,承担一些力所能及像顺带接送儿童上下学这样的事情等。
同时该类儿童还面临经济与安全问题,仅仅依靠社区的非正式支持网络还是不够的,社会工作应当发挥资源获取者的角色,为案主家庭找到一些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获取相关的资源。如,向民政部获取支持,帮助该家庭申请相关困难家庭生活保障金,留守儿童相关补助,残疾留守儿童相关康复项目补助等;向法院获取司法援助帮助单亲留守儿童家庭向父母离婚且未承担抚养义务的一方所要孩子抚养费,或者督促其履行相关法定义务;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联系获取公益物资支持,志愿者服务支持等。
四、总结与反思
在调查中了解C区的单亲留守儿童现状,并对该特殊群体面临的困境进行探索,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解决该群体面临问题与困境的紧迫性,在文中我们试着用社会工作相关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介入,发现在解决单亲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时,社会工作相关理论能很好在其中应用,社会工作理论从个人,朋辈群体,到社区层面都有相适应的理论应用,在理论层面有很好的介入效果。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只是对陕西省C区的单亲留守儿童困境进行理论介入探索,该地区儿童未能代表全国所有单亲留守儿童的困境,因此在有些方面还显得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