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军印象

2019-11-14黄朋

中国篆刻 2019年11期
关键词:硬笔二王题跋

文︱黄朋

“江北无为州,十年九不收,一年收成好,锅巴盖墙头。”说的是安徽无为县,因为地势低洼,南临长江,十年就有九年大水破圩遭灾,所以勤劳勇敢的无为人民千百年来养成了处变不惊、坚忍不拔的性格,这性格适合修炼书法,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在无为做官,中书协理事张恺帆无为人。

幸巧爱军先生出生于安徽无为,所以作为认识十几年的朋友,我时不时的就从爱军身上联想到米芾和张恺帆两位大书法家,觉得他们有某种神秘的渊源。其实我没有见过花爱军本人,因为都是1974年出生,又都是安徽人,再加上谈得来,所以交往也就较其他硬笔人多一些。当然,在北京,在合肥屡次有机会见一见的,首先爱军的照片我有,个高,人又长得七分阳刚,我没有十分想见的欲望;其次爱军不善酒,朋友见面没酒助兴,我提不起找他的兴趣。

刚认识爱军的时候,爱军在写草书,因为我对草书懂得少,看上去线条纷纷千丝乱,如龙如蛇如蚯蚓,任性走笔,随意穿插,感觉不是他在驾驭笔,而是笔自己行走,所谓章法天成,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后来遇到认识的皖中硬笔名家,谈起爱军的草书,人家说爱军太热衷于二王。我以为爱军从二王草书入手,写什么都出不来,这不正是所谓入帖么?

那段时间,偶尔跟爱军一起参加一些硬笔赛事,大约他总在二等奖之间徘徊,我有时候不小心也能混个三等奖,虽然书体不同,窃以为我们俩的水平应该在伯仲之间吧。后来因为冗事繁杂,不写硬笔书法很多年,不小心看到爱军的草书,已经甩我几条长街,位列一等奖了。

书法,于中国二千余年的历史,从点画、线条、转折、力度、间架、结体到章法、落款和印章、题跋,都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后人多是临摹、模仿,常常百年难得出一个推陈出新的集大成者,所以今天的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创新是件难事;有创新之心者,就已弥足珍贵。

爱军苦恋二王,数十年如一日,又多年临习孙过庭《书谱》和米芾,熟而练之,自然把孙米的笔法带了进去,成了一点点带有个人风格的书法作品。

从营销管理上说,创新就是借鉴加上改进,是个相当简单的活,但是要创新出成绩,却是难上加难!

很多年之后,初见爱军的楷书,才知道,我早在十年前就该望尘莫及。

黄庭坚《书所作官题诗后》

黄庭坚《山谷题跋》一则

黄庭坚《山谷题跋》二则

赵孟頫《松雪斋题跋》四则

黄庭坚《山谷题跋》一则

徐淑《又报嘉书》

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二则

猜你喜欢

硬笔二王题跋
刘玥辰
题跋课程在高等书法专业教育中的缺失与建设
周玥函
楊雅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李 明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论题跋的鉴藏功用
秦淮“二王”往事录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