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如何与时俱进
2019-11-14崔彩明永靖县文化馆甘肃临夏731600
崔彩明 永靖县文化馆 甘肃临夏 731600
1 引言
群众文化是以广大群众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人民群众得到倾听交流和学习切磋的机会,不仅调节了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缓解人民群众的情绪压力,而且可以起到文化宣传和精神教育的作用,使广大群众团结起来,以更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到社会岗位工作中,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在群众文化中,音乐创作是一类重要的艺术形式,本文结合自身经验,谈一下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如何与时俱进的看法,希望给相关人士一些思路和启发。
2 群众文化与音乐创作的关系
群众文化与音乐创作之间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群众文化作为文化事业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具有三个突出的工作特点:首先,群众文化具有广泛性特点,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群众文化的参与人员和对象是不设限的,而且体现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内容多元化,具有丰富性特征,此外还体现在群众文化门类众多,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精神爱好需求。作为音乐创作,本身属于群众文化门类中的一类,受众面广,内容丰富多样,是群众文化广泛性特征的一大体现。
其次,群众文化具有普及性特点,相对于专业文化或艺术研究工作,群众文化以更高的覆盖面为工作目标,因此在工作中必须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以采用群众更易接受,内容更易推广,更符合群众精神口味的内容和形式来组织和开展工作。在假期可以多办些吉他、电子琴、民乐、舞蹈、美术等的培训班,以满足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从小培养各种兴趣爱好。音乐创作这一艺术形式本身的特征与群众文化的普及性特点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合,因此音乐创造可以为群众文化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途径。第三,群众文化具有创造性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也要不断创新、升级,而音乐创作的形式更要符合群众文化的这一特点,通过音乐创作激发出群众文化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实现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如可以根据我们本地的临夏花儿为基础创作一批适合本地群众口味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舞蹈作品用于当地的群众广场舞,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 群众文化音乐创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群众音乐创作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阶段内音乐创作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拥有多个少数民族,因此广大群众对于音乐文化的精神需求类别多,范围广,内容十分多元化,音乐创作不能以狭隘的思路,采取单一单调的方法来进行,否则就难以兼顾到众多的精神需求类别,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这是我国群众音乐创作乃至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关注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时代的变迁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档次和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意识越来越多元化,不同风格的音乐有更多的场景和机会展现,音乐文化的类别和受众人群也更加清晰,不同群众对于音乐文化的喜好也更加明朗,比如年龄偏大的人群,对于红歌更加喜爱,通过历史歌曲能够唤起这部分人群的内在记忆和情感 而年龄偏小的人群,更倾向于流行音乐以满足求新的心理,并在流行音乐中寻找自己的调调,凸显出自己的个性 而年龄居中的人群对摇滚音乐情有独钟 再加上不同的民族地域文化背景成长起来的人群,对民族音乐有着更多的情感和情结。针对这些拥有不同音乐喜好的人群,想要满足群众的不同音乐文化需求,音乐创作人员要具备更高的素质,不仅要具备专业精湛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具备多种的综合能力,故群众文化音乐创作面临很大的工作难度,需要我们这些搞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加倍努力来完成。
4 加强群众文化音乐创作与时俱进的策略
面对当前群众文化音乐创作的实际状况,文化事业单位可采取以下手段加强群众文化音乐创作保持与时俱进。
首先,加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优化升级:一方面文化事业部门应积极争取政府经费,确保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改善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另一方面,结合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的实际现状,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选拔、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工作投入力度,为群众文化工作储备一批优秀的人才,一批更加符合时代脉搏的人才。
其次,完善群众文化音乐创作的制度体系。良好的工作制度体系能够激发出人力资源的潜在能力,对于音乐人才的创作热情激发和才能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创作出优秀音乐作品的作者给予多样化的奖励,如奖金、证书、休假机会、再学习机会等,给与创作者以价值的肯定,为所有音乐工作者树立活榜样。以竞争的机制激发多个音乐创作团队积极进取,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和现状,营造健康竞争的积极工作氛围,对于表现优异或进步显著的团队,进行表彰或奖励,推动所有工作人员能够保持热情的创作激情,激发出潜在的创作才能。
5 结语
新的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音乐创作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文化事业单位及从业人员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基本出发点,采取更适宜的工作策略,充实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更多的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