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器”归一
——评《道教美学探索——内丹与中国器乐艺术研究》

2019-11-14王思轶四川大学

新生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器乐道教道家

王思轶 四川大学

中国器乐在近几年受到国内外广泛的推广,从古琴开始,不少人为修身养性而用选择学习古琴,其他西方国家也纷纷向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投注好奇的目光,这些聚焦于中国传统音乐、器乐上的“行外人士”能否真正看到中国乐器中的中国传统艺术之根源和本质?笔者还是有些质疑。笔者自幼学习中国传统器乐,但也仍觉得未能完全参透其中奥秘。想要参透其中奥秘并发挥其修身养性的作用,不只是在“用”之层面——技法的运用上达到成熟,还要求演奏者、学习者在“心”之层面——心性的修养上也要达到一定境界。笔者从《道教美学探索——内丹与中国器乐艺术研究》这本书中体悟到的“心性”之境对于理解中国器乐艺术,乃至中国文化之根都大有裨益,且此书的研究角度突破了以往器乐表象分析的桎梏,将中国器乐艺术研究视角拔高至道教美学层面,并透析了道教美学中与人本身息息相关的哲理依据。

《道教美学探索——内丹与中国器乐艺术研究》一书的作者——蔡钊博士,她在本科、硕士阶段学习中国器乐琵琶演奏,之后进入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深造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而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得胡孚琛先生 言传身教,此书就形成于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流动站工作期间。此书紧扣蔡钊博士前期所学,将中国器乐艺术与道教内丹研究相结合,这一大胆创新的研究思路的形成得益于她广博的跨专业、跨领域学术视野。从内丹研究与中国器乐共同的哲学美学基础——“道家美学”为起点,以“道——美——境界”为理论基础,系统研究了内丹与中国器乐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进一步开拓了中国器乐艺术修行之路,在实践的基础上与理论并施,以期达到上下一体,天人合一的至高艺术境界。

此书为我们如何实现“道”、“器”结合提供摹本蓝图,其综合性、多元性的逻辑思辨研究方法也为哲学范畴的展开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作者在书中选取了九大哲学范畴,分别进行论述,最终形成此书九个章节的主体部分,分别是虚静、炼气、形神、逆返、圆和、贵柔、顿悟、无为、天人合一。这九个章节均与内丹和中国器乐的演奏实践相契合,从而由“心——身——技”贯通一体,并形成对于“道——美——境界”的深刻理解。例如书中在最后一章论述“天人合一”这一概念时,首引《老子》之说从本体上论述天人同理,同法自然,其后庄子又进一步延申天人关系为“自然本性”与“人为”之别,并且其中夹述孟子之说以作辨别对比,发展至魏晋玄学又将“人”的概念扩展至社会名教,将“天”的概念更加具体为宇宙自然。而道教内丹相较于以上道家玄学学说更偏重天人的感应,将“天人合一”这一观念落实在了人的身上,其内容有三:1、认为天地与人皆禀受元气而成 2、认为人与万物有相同的形体结构 3、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有相同的生物节律。而中国器乐艺术中的“天人合一”音乐观,则首先暗含在音乐审美原则——“天乐”中,古人常形容极美妙的音乐为“天籁”,莫不是受了“天人合一”观的影响 其次存在于乐律中,《太平经》就以阴阳五行说为乐律基本理论 再次存在于器乐演奏的规律技巧中 最后还与器乐制作的取材分类有关。书中从道家道经著述、当代琴人、中国器乐制作材料中的“天人合一”观、“天人合一”观的生态智慧四部分来阐述“天人合一”是道家哲学、道家美学、内丹与中国器乐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并且通览全书亦可知道“天人合一”观乃是贯穿全文的一条逻辑主线,这种缜密的结构安排更加有益于对书中体系的构建。这正是此书的作者所期望构建出得“以本国固有的传统音乐文化为先驱,具体地说就是以中国器乐艺术的哲学、美学为先行者,以哲学为根基的一整套中国器乐艺术学科研究体系” 。以期摆脱西方哲学、美学研究体系进入中国后,僵化的所谓“规范性”研究,摆脱以形式化的“格义”来发展中国器乐艺术,而是要真正发掘生长于中国的文化之源——道的中国器乐艺术。

这本书的现实意义更加显而易见,作者在书中提到“重拾中国器乐艺术雅韵”,这种雅韵就来源于“道”。首先在对于受西方音乐教育学科体系中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来说,其对于自己所执乐器的认同感并不是由心而发,因为西方的物我二元论就决定了乐器与演奏者的关系必是疏离,但是中国器乐演奏中重要是“象外之象”、“音外之音”,对于中国哲学的理解从体认乐器入手,是从事中国器乐艺术的艺术家们必修课之一。其次在更普遍的层面上来说,中国器乐艺术之雅韵具有引导社会文艺高尚风气的意识形态的作用,也就是能够让习乐者从“心性”层面出发,将修身养性之事当作修养生命之事,避免当代社会过度消费中国器乐热潮,避免将其低俗化、娱乐化,并进一步以启迪人类真、善、美,促进其社会责任感,最终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发展观。

由此可见,此书的开拓意义与现实意义非常重大,涵盖研究范围远远超过了器乐本体的研究,大大丰富了中国哲学内涵,连通一条音乐与哲思理论研究之路,面向的读者是更加广泛的,绝不仅限于器乐演奏者。

猜你喜欢

器乐道教道家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道家道教研究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