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浅谈孩子成长中的隐性单亲家庭问题
2019-11-14王蓉成都天府新区麓山光亚学校四川成都610213
王蓉 成都天府新区麓山光亚学校 四川成都 610213
“隐性单亲”又称“假性单亲”、“事实性单亲”,是指父母中的一方,在孩子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在家庭角色上的事实性确实。这种现象不大受到社会关注,但心理专家表示,“隐性单亲”对孩子身心成长的伤害,不亚于显性单亲。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将围绕“隐性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和由此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试图在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 “隐性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
现代人的生活成本高,经济压力大,工作竞争大,为了家人能够能够过上舒适的生活,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往往把大多数精力和时间花在了工作上,为了工作的长远发展和自我提升,加班,出差,应酬成了家常便饭。城里的人早出晚归,出门的时候孩子在睡觉,回家的时候孩子早已入睡,农民工一年半载不归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时候,陪伴和教育孩子的人就只有爸爸妈妈中的一方,“隐形单亲家庭”随之产生。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认为,对孩子的陪伴是母亲一个人的事情,父亲要承担的最重要的责任应该是家庭物质的支撑,父亲主要保证家人及孩子吃好穿好生活无后顾之忧。所以,在孩子成长和教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陪伴着就成了妈妈,造成了父亲本位的流失。
从恋爱到结婚生子,普通的家庭生活,柴米油盐,夫妻双方早已没有了恋爱的激情,感情归于平淡,甚至还有些相看两生厌的悲哀。这个时候,大多数传统的夫妻,为了给孩子一个看似完整的家庭,往往采取隐忍的态度,勉强生活在一起,但在孩子的成长中,有可能会彼此埋怨,缺乏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里需求一知半解的情况大有人在,只是在物质上尽量满足。
二 “隐性单亲家庭”的影响
“日久生情”这个词语不仅仅适用于男女之间的情爱,也适用于亲子关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很少参与,让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亲或者母亲的关注和关爱,那么孩子对于父母的情感就会相当淡薄,亲子关系日渐疏远。笔者现在所在的学校,属于G12式贵族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一贯制,学校环境师资硬件都好于一般的学校,当然收费也比远远高于义务制教学的收费。能够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较高的经济承受能力是最起码的要求,家长的事业在普通人眼里都可算得上成功人士。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数由阿姨或者父母中的一方照顾,对长期不在身边的父母中的一方,他们没有多大印象,更不要说更深的感情。前段时间听一个学生家长讲述,自从前两年查出癌症后,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治病,去年虽然做了手术,但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其他的部位,生命对于她来说,随时都有可能结束,现在最后悔的事情是,年轻的时候只顾着事业而忙着挣钱,忽略了儿子的成长,她在儿子心中的地位可有可无,生而至于还比不上普通的朋友,在儿子看来,她的生或死没有多大的影响。
由父母中一方带大的孩子,性格上也会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跟着母亲长大的孩子,缺少父爱,大多母亲依赖。男孩子大多缺乏阳刚之气,敏感,不够独立果断,女孩过分敏感,玻璃心,容易养成小家子气。跟着父亲长大的孩子,缺少母爱,往往比较粗暴武断,神经大条,男孩子骨子里有可能隐含着较重的大男子主义思想。
“父亲本位”或者“母亲本位”缺失的影响,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父母双方足够的陪伴孩子,看到别的小孩有着父母的疼爱和照顾,有可能会陷入“我不够重要”、“我父母不在乎我”的自我否定循环,这种自我的否定,有可能发展成“我不够优秀,才不受父母重视”、“有我没我无所谓”的猜测,这种危机感和不够自信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破坏力不容小觑。在这样心理状态下的孩长大的孩子,有可能从否定自我上升到否定父母、社会、家庭,骨子里孤僻,冷漠,表面坚强,内心孤单。
三 如何解决“隐性单亲家庭”问题
“隐性单亲家庭”问题出现,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联合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力量一起面对,共同努力。
政府应适当调控民众生活成本,在教育,就业,住房,医疗,保险,养老等方面提供适当的保障,解决与民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问题,减轻民众生活压力。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兼顾家庭和谐稳定和下一代身心的健康成长。灵活的假期轮休制度,多样化的亲子活动,在增强员工的集体认同感的同时,又促进了和谐健康的亲子家庭关系。
家长应树立事业和孩子同样重要的观念,在发展事业的同时,注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里需求,适当增加亲子陪伴的时间,提高亲子陪伴的效能。固定的亲子活动日,树立特殊日子的仪式感,以家庭为单位的旅游,活动,比赛......适时发现孩子的心里需求和冬季,给予恰当的支持帮助和关爱。陪伴孩子时间较多的家长,应在日常的谈话和相处中,让孩子感受到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只要条件允许,爸爸妈妈都乐于参加他的成长,让孩子充分体会到爱与被爱,充分享受成长的愉悦和幸福。适度地允许孩子参与家庭的发展中,主人翁地位的认同,让孩子明白应该担负的责任,做人的准绳,道德的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
学校是未成年人,特别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面对“隐性单亲家庭”的孩子,老师要适度关爱,多加关心,对于自卑不合群的孩子要多鼓励,注意家校沟通,家校配合,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集体认同感,做好孩子和家长沟通的桥梁。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离不开用心呵护与陪伴,期待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下,“隐性单亲家庭”现象所引发的问题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