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特征
2019-11-14李艳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4
李艳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61006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相结合的过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1 引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随后,各届党的领导人毅然决然地扛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特别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中的主旋律。”从此马克思主义便在中国这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 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特征的争议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进程呈现出了许多特征。学界关于其中国化的基本特征的见解仍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该观点虽然指出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但这并不能完全的概括其中国化的基本特征。有学者认为,中国化的马克思经济学一方面继承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另外一方面也具有中国独特的风格。【3】该观点是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内涵中推理出两个特征,同样难以囊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特征。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进程,既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和具体运用的过程,也是……得到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是中国化与当代化的内在统一。”这一观点同上观点一致,是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内涵翻来覆去重复论证,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信息。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除了革命性质以外,还具有了重要的建设性质,成为集革命与建设于一体的经济学。【4】该观点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作用或目的,但也未能完全概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特征。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新时代“五化“基本特征及内在逻辑
3.1 新时代“五化”基本特征的具体内涵:
如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民族化、时代化、实践化、普适化与和谐化。十九大以来,我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改变。另外一方面,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方面、全方位、深层次的推进,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前人未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在这种变化了的新情况下,应该更加进一步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特征,以期能够新时代新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带来帮助和启示。
其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民族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建构基础是其民族化过程,“民族化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建构起点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究其过程来讲,其立足点是中国,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国家,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第一个或首要的基本特征必然是在中国这个民族基础上的民族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剩余价值的发现,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建立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奴役的,因此,无产阶级必然要推翻资产阶级,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这种奴役人的社会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用以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就必须以研究“中国问题、讲清中国故事、指导好中国实践”为它的最主要的任务。因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民族化。
其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代化主要表现为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同当时的具体的情况相结合,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所面对的困难。在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取消商品自由贸易,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生活资料直接归消费者所有,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高级发展阶段。但是当时的中国经济生产力落后、国民经济发展滞后、人民食不果腹。在这种情况下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进程中灵活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例如,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由于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保护民族工商业,从而打破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单一所有制的束缚,以城乡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带动了国民经济发展。
其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实践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让中国再次确认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实践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而是运动的、螺旋上升的、动态的,它的合理内核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中国革命与发展的伟大斗争不断探索向前。1984年党的十二大确立了国企改革的具体目标,建成现代企业制度,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范式“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发展与创新。具体的伟大实践让中国脱离了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让中国摆脱了西方休克疗法的桎梏,让中国在苏东剧变后依然焕发无限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往开来,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新征途上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又不能囿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代限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青春与活力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繁荣,在繁荣中壮大。
其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和谐化。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进步的、是合理的、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但是这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必须要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在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指导下,完成了“一化三改”,初步地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进程中,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探索中国经济中的问题,使得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经济的政策、规则、法律是符合现阶段的经济的发展的,是符合生产关系必须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社会基本规律的。因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必定会呈现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和谐化这一基本特征。
其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普适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普遍逻辑建立在19世纪西欧生产力快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将开端的前夜,西方经济学将其污蔑为“僵化的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萨纽尔森,1948),并认为它只适用于西里西亚、曼彻斯特和里昂的工人社区里。苏东剧变以来,西方反动势力更是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彻底破产,“20年内地球上不会再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布什,1991)。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向过去所谓的“禁区”进行更加适应当代中国实际的改革。从国企改革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从价格闯关到双轨制改革,从财政结余到两税制改革,哪一次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普适化的应用,哪一次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生的开始。普适化不是庸俗化,更不是歪曲取义,而是在新的历史征途中的全新阐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3.2 “五化”基本特征之间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基本特征之间并非相对独立,相互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代化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实践化的先导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普适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和谐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时代化的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和谐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化的不懈追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和谐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普适化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和谐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民族化、时代化、实践化和世界化的最终目的,共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和谐化。
反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代化、实践化、普适化与和谐化更好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民族化。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和谐化又更好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民族化、时代化、实践化和普适化。这一逻辑凸显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综上所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民族化、时代化、实践化、普适化与和谐化,这“五化”基本特征间是内在有机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