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14梁砚霞张秀芹张慧霞闫燕乐陵市城西小学山东德州253600
梁砚霞 张秀芹 张慧霞 闫燕 乐陵市城西小学 山东德州 253600
一、思维导图概述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做心智导图、概念地图、树枝图等,它是1971年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主要是在一个中心概念的基础上,向外发散出2——8个与中心概念相关的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即为一个分支,再由每个分支向外继续发散出另外的相关知识点。2000年,王功玲第一次在“黑龙江科技信息”上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理论和应用,开启了思维导图在我国的发展史,之后,徐亮、赵国庆、陆志坚等人对本理论加以研究和完善,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思维导图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从表面来看,思维导图像树枝,由此思维导图又常被称为“树枝图”,这种图形思维工具,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碎片化知识的局限性,转而越来越重视知识的系统化,由此,思维导图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以及各类思维记忆训练中。东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注意的焦点集中在中央图形上。毫无疑问,中央图形是整个思维导图的核心,也是最为显眼的图形展现。
二是分支以中央图形为核心,向四周放射。各个分支是对中央图形的细化,它们不断向四周延伸。
三是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形或关键词组成。不太重要的东西放在较低层次的分支上。
四是各个分支之间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检测思维导图对于课堂学习是否真实有效,我校特意组织了对比班,我们选择了成绩相当的五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实验班坚持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而对比班则不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一个学期下来,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明显比对比班高了7.8分,同时发现实验班的学生的记忆力要更好。因此,思维导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
(一)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应用
首先,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建出更加系统化的“知识块”。 通过画思维导图,能够快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对于知识模块的系统构建。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教学“认识多边形”相关内容的时候,数学教师首先对本节知识点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这节内容中包含梯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四边形,要想让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并记住所有图形的概念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容易让学生混淆。针对这一现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将每一种图形在黑板上画出来,一边给学生讲解每一种图形的特征,一边通过导图设置将这些图形之间关系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多边形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做到充分吸收,这样也不会出现记忆混淆的现。
其次 ,培养学生发散式和开放式的思维结构。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发散式思维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思维导图的构建和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的开放式网络思维结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学生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很好地展示成果,用思维导可以直观的看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周长、面积、体积等各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巩固新学知识之余,还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整理表达,既简洁又清晰,学生可以自主建构起知识网络,梳理清楚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长期训练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是非常利的,在实际应用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思维导图的对教师的作用
思维导图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备课能够更清晰地梳理出脉络,更快速地找出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师备课过程中自觉地运用思维导图勾画出教学重难点,可快速锁定讲解重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思维导图的教学研究能力,产生一批具有代表性、有价值的优秀教学案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更加有效快速地学习,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应该过分追求色彩的鲜艳、图画的精确等,更不可代替所有的教学方法。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思维导图尽管是以形象的图形或文字呈现相对抽象的知识,但是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接受和应用起来都会有一定难度。根据我校思维导图的实际课堂推广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不够重视
在思维导图的全校推广过程中,我们基本上是对全校师生进行大会式的集体培训,培训后鼓励全校老师尝试在课堂中具体运用。在课堂运用中,我们发现部分老师对于思维导图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在课堂使用中也自然缺乏有效运用,有的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画图上,而不懂得如何运用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最终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还有极个别的老师认为思维导图会浪费老师以及学生的大量时间,与其拿出大量功夫来画思维导图,不如多做几个题。
正是由于部分老师对于思维导图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导致了思维导图的全校推广效果也有了很大的差别。
(二)学生使用不规范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对于一个知识点没有完整的认识,不了解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就显得比较零散。
另外,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在教会了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后,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绘制出一个完整的、思路清晰的思维导图,但是自己动手绘制的时候,就会出现使用不规范、丢三落四、无从下手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实际上还是学生对于思维导图或知识点缺乏深刻的理解。
四、下一步研究打算
事实证明,思维导图切实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思路,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高理解与记忆能力。针对我校思维导图在课堂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确立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一)分科培训,提高认识
我校的思维导图推广主要是以全体教师集体培训为主,这样培训的好处是能够使全体教师快速了解思维导图的来龙去脉,准确把握思维导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下一步就要分科培训,这样更能准确、有目的的把握好思维导图的具体学科运用,有利于提高思维导图的有效使用率。
另外,还要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认识,促使他们自觉、自发地使用思维导图。比如,可以在每个年级评选出十个思维导图画的好的学生,通过颁发奖状或在大会上表扬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可以以教师之间竞赛或召开学科专题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主动性,促使每一位教师积极主动地研究思维导图的运用。
(二)规范使用,强化练习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前期花费大量的功夫,必须跟学生讲清楚思维导图的意义、使用规则,并且由于是小学阶段,教师应不断重复常用的形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思维导图概念。
只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学生在了解了基本的操作流程和规则后,教师要先带领学生绘制一个思维导图,每绘制一个分支时,必须跟学生讲清楚这样绘制的原因,让学生自己想想如果是自己绘制的话自己将会怎样去绘制,然后要让学生反复练习绘制同一个思维导图,并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画法,最后找出一篇新的课文或知识点让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经过这样反复的尝试、练习与思考,学生会越来越熟练,绘制出的思维导图的思路也会越来越清晰。
五、结束语
综上,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增强了师生的教与学的规划能力和立体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使教师的备课思路和教学方式产生了革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为以后我们更加深入研究思维导图明确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