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读耕林先生诗集》对苏轼作品的受容

2019-11-14王睿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400031

新生代 2019年16期
关键词:罗山江户林先生

王睿琦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 400031

林读耕斋是江户前期的儒学者,初名守勝,字子文、彦復.号函三.是林罗山的第四子.著有《读耕斋全集》、《本朝遯史》等.读耕斋从小便博览群书,作诗联句,有着很高的汉文学造诣.然而遗憾的是林读耕斋体弱多病,只活了三十几年就早逝了.尽管如此林读耕斋还是为后人留下了数量庞大的诗集和文集.这其中汉诗多达三千七百多首.翻阅《读耕林先生诗集》,不难发现林读耕斋在诗中常常提到苏轼,甚至对苏轼的诗(词)进行模仿再创作.而这与当时的苏轼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与流布是密切相关的.

一、苏轼作品在日本的传播情况

苏轼的作品在南宋年间就已经传入日本.目前日本两足院藏有南北宋之际中国刊刻的《东坡集》.南宋年间入宋僧园尔从中国带回了数千卷图书,其中就有《注坡词》二册、《东坡长短句》一册,这是现在所知苏词在日本的最早著录.而苏轼的作品在日本真正广为传诵是在日本的中世,即相当于我国的明朝时期.

日本的中世,是五山僧侣们崇尚汉文学的五山文学时代.该时期日本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加强,传入日本的宋版书籍成为当时五山僧侣的爱读物之一,僧侣文人之间开始流行阅读苏轼、黄庭坚的集子,苏轼的诗词也在这一时期被众多的日本人所熟知.步入江户时代后,汉诗文在日本再一次得到复兴与发展,儒者文人则是这一时期的汉诗文主要创作者.由于苏轼的诗词中集儒、佛、道为一身,因此即使是到了朱子学盛行的江户时代,苏轼的诗词仍然得到儒者文人的广泛阅读与模仿.

二、《读耕林先生诗集》对苏轼作品的受容情况

说到江户时代的儒者,就不得不提及江户初期的大儒者林罗山.林罗山曾师从藤原惺窝学习朱子学,擅长创作汉诗文,对儒家经典亦颇有造诣,后出任德川幕府的儒官,为德川将军讲解中国儒家经典.作为林罗山的四子,林读耕斋自年幼起就受到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对汉文学颇有研究.林读耕斋一生所创作的诗多达三千七百多首,均由其子林宪收集整理汇编在了《读耕林先生诗集》之中.据林读耕斋年谱记载,林读耕斋在十岁时便读过《诗经》、《书经》、《春秋》,还诵读《三体唐诗》及《锦绣叚》,十一岁时阅读了《易经》、《礼记》,以及苏轼和黄庭坚的集子,十五岁时开始裁诗作文,创作联句,以诗言志.

(一)林读耕斋对苏轼诗的受容

《读耕林先生诗集》总共二十卷,收录了三千七百六十四首诗.十一岁起开始诵读苏轼集子的林读耕斋,对苏轼的作品甚是喜爱.林读耕斋对苏轼的欣赏在他的诗集中均有体现.例如《读耕林先生诗集》卷十三中:

苏黄真迹【1】

东坡居士山谷老,文澜诗派长浩浩.平生墨妙传本朝,片幅断简亦至宝.

诗中赞扬了苏轼和黄庭坚的作品富有文采,当得到了自己喜爱的诗人的原作真迹后,欣喜若狂,将其珍视如宝.由此可见林读耕斋是非常欣赏苏轼的作品的.接着同样在卷十三中,发现林读耕斋作了一首名为《玉糝羹》的诗:

一著撑肠玉糝羹,捣舂薯蓣软尤轻.龙涎牛乳既输了,更有东坡诗味清.

读到这首诗,就不由得会想起苏轼当年被流放到海南时所作的《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2】这首诗: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虀脍,轻比东坡玉糁羹.

苏轼当时在海南的生活相当艰苦,整日只能以山芋充饥,儿子苏过为了改善一下父亲的伙食,以山芋作玉糁羹,苏轼吃了后很是高兴,于是便即兴作下了这首《玉糁羹》诗.苏轼在诗中将儿子做的玉糁羹比作人间佳味,甚至就连隋炀帝所称道的金虀脍也无法与这碗玉糁羹相比.而林读耕斋的这首《玉糝羹》,可以说是同题赋诗,从"龙涎牛乳既输了"这句可看出林读耕斋很明显是在模仿苏轼的这首诗,并在最后一句表明了苏轼的"玉糝羹"富有诗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苏轼的赞赏之情.

(二)林读耕斋对苏轼词的受容

林读耕斋除了模仿苏轼诗作之外,亦对苏轼的词有所受容.例如在《读耕林先生诗集》卷十中,就收录了一首林读耕斋次东坡韵的词:

满庭芳•警世 次东坡韵

来往风尘,繁华名利,营求更是匆忙.为君呈似,孱怯不豪强.病此夏眭出汗,忸怩彼散圣风狂.阿谁是,年年问学,驰骋艺文场.

世间,终底事,醉生梦死,俗务遮妨.吁青春日永,夜漏冬长.满架压倒皇甫,文房友、前后铺张.英雄辈,千秋万岁,剩馥由遗芳.

这篇以警世为题的《满庭芳》次东坡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对苏轼的那首以"蜗角功名,蝇头微利"句开头的《满庭芳》一词的次韵之作:

满庭芳【3】

蜗角功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苏轼的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写出了被谪贬黄州后内心的矛盾痛苦以及自求解脱的思考.全篇充满了人生哲理,引人深思.通过对比林读耕斋与苏轼的这两首词,不难发现林读耕斋在开头模仿苏轼的"蜗角功名,蝇头微利",从而表达了自己对繁华名利的鄙夷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苏轼的《满庭芳》很豪放,有一种豁然开朗与脱俗的闲适之情在里面.表达的是词人摆脱世俗功名的困扰,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而林读耕斋的这首词,从"年年问学,驰骋艺文场"、"文房友、前后铺张"这些词句均可见,文艺气息较强,但同时也少了苏轼的那份豪放.

词这种文学样式由于它不曾像诗那样为日本人所接受,所以除了对中国文学有兴趣的人之外,一般的人不知道在中国存在着能与诗相提并论的词,不知道词是与音乐紧密结合的文学样式.清朝虽然呈现词之中兴但是词(包括过去的作品在内)已经与音乐无缘,已经从歌唱的词变为读看的词了,这些词通过长崎的出岛大量传入日本.而江户时期出现词作者,与这种情况是不无关系的.【4】通过读林读耕斋的这首次东坡韵,不难发现无论是平仄也好,还是韵法也好,尽管里面还有欠缺的地方,但整体来看这首次东坡词还算是一首比较成功的词作,这也与林读耕斋自幼博览群书,深入研究汉文,钻研填词有很大关系.

(三)林读耕斋对苏轼文的受容

《读耕林先生诗集》中不仅受容了苏轼的诗词,还对苏轼创作的散文有所受容,例如卷九中的这首《苏轼堂雪》诗:

见说雪堂修得成,天花变现笔端明.纵然能设玉塵色,四壁泥镘不绘清.

读了这首《苏轼堂雪》,不难联想到苏轼被贬黄州后所作的一篇散文《堂雪记》,苏轼曾经在荒山野岭之间开垦并修筑一雪堂,通过在四面墙壁上绘雪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趣,而林读耕斋或许是在读了苏轼的这篇散文后,感触颇深,于是围绕东坡雪堂修成一事,作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苏轼高洁志趣的赞扬,字字流露出对苏轼的敬佩与仰慕之情.

三、《读耕林先生诗集》中受容苏轼作品的原因

(一)苏轼作品在日本备受欢迎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奈良时代至江户时代的一千多年以来,中原的诗词歌赋深入日本各个阶层,不论公卿贵族,还是文人武士,或是舞女艺者,连歌俳句的创作都从汉文化的诗词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而东坡的作品以其恢弘的气魄和兼收并蓄的胸襟,在异域独受青睐,为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5】

(二)苏轼的思想与江户时代的盛行文艺思想相吻合

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京都朱子学派的核心人物林罗山,经藤原惺窝的引荐,给历代德川幕府将军讲学,他对早期德川幕府的各种规章制度,政策法令等做出了巨大贡献,林罗山在上野忍冈建立的昌平坂学问所是林家发扬儒学的基地,推动了日本儒学的发展.其第四子,林读耕斋难免会受到父亲及家庭的熏陶,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拥有很高的儒学修养.并且时常在自己的府邸举办诗会,与罗山门人或是周边大名友人等共同赋诗联句、讨论学问.

苏轼自幼学习儒学经典,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对儒学精神的尊崇.比如在《满庭芳》中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则是引用了《庄子》的一个典故.佛禅的思想影响了苏轼的思想,并进一步影响到了苏轼诗歌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使得苏轼的诗具有了深邃的含义.苏词对儒家经典的吸收、借鉴和运用也是随处可见,可以看出苏轼本人对儒家经典的崇尚和追慕.而苏轼的这些思想与日本江户时代的盛行文艺思想相吻合,因此苏轼的作品才得以渗透到日本的汉诗文之中.苏轼的恢弘气魄以及兼收并蓄的胸襟受到江户时代日本儒者的喜爱,林读耕斋常常在自己的诗作中提及苏轼之名,以表达自己对苏轼的敬佩,并且他还模仿苏轼的创作风格,写下了许多拟苏体的诗作.

四、结语

苏轼的诗文富有哲理,深受江户文人的追捧.林读耕斋在学习熟读苏轼作品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苏轼的各类诗词文,同时在受容苏轼作品的过程中融入了自身的体会,创作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汉诗文.

猜你喜欢

罗山江户林先生
珍珠寺
居酒屋的诞生
守护“平安罗山” 人大代表在行动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北人食菱
呼我
观台湾有机农业,感亲子游好去处
观台湾有机农业,感亲子游好去处
忙碌的莫林先生
旧瓶装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