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的“五维”教学策略

2019-11-14

长江丛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思想评价过程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具有价值引领的特殊性,而要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性,就需要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将思想政治课以活动课的形式开展下去。[1]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课程方式组织课程实施。

(一)符合课改要求

现阶段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指导文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基于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教育方针而编写的。“新课标将课程性质规定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2]而打造活动型课程恰恰就是修订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特色,是课程实施最具创新意义的亮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认同,从而达到将知识性内容“由脑入心”的教育效果,进而提高教育实效。

(二)体现核心素养

随着思政课程的不断深化发展,“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凝练为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要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实践,就必须纠正“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做到教学过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与班内小组同伴多角度、宽领域的思考思政问题,在问题得到多样化解决的同时,对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会的更有深度,对国家方针政策也更加认同,使自身法治意识、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得到提升,进而提高教学实效。

(三)适应学生发展

在社会化过程中,高中阶段的学生个体不再以老师家长的评价标准作为唯一准则,而是以同伴群体的评价以及自身的主观意愿、逻辑体系去丰富精神世界。这种丰富精神世界的“新思想”对教师以及家长的“传统思想”具有批判吸收的作用。而对于“批判精神”高涨的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单向执行式的教学是空洞枯燥乏味的。而在思想政治课程实施过程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使同伴群体在评价中引导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以自身现有的知识经验在同伴群体中思考教材内容是否合理,是否能与自身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加容易的认同与接受教材上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过程不真实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实现形式和必要组成部分。而某些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紧抓教学进度,在课程实施上针对于小组合作讨论时间安排过少。在过程不完整的讨论探究后授课教师直接陈述教材的结论性观点。小组合作学习在这类课堂上只是走一个过场,即有形式、无内容,有始无终。课堂实施上还是教师“满堂灌”偏重知识目标的教学,忽略了思想政治课堂更为重要的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价值引领,最后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分配不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依托为班级内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的学习讨论小组,这些小组的分配组合方式对问题讨论效果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些思想政治课堂存在小组成员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拉帮结派”,例如关系好的在一起组合,关系不好的就相互疏远等。这就产生了小组成员结合混乱、纪律松散、缺乏协调等不利于德育实施的问题,而进一步造成了小组与小组之间成员整体素质差距较大的现象。

(三)参与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之所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性内容更加认同的核心在于学生的亲身参与。某些思想政治课堂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开展讨论分工不合理,任务不明确的问题。例如成绩较好的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的机会相对较多,成为小组内的活跃分子,占据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权;相对应的,成绩靠后的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的机会相对较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进一步产生某些组内成员“搭便车”、参与程度低、成就感低的班级德育“片面发展”现象。

(四)任务无意义

采用什么样的主题来进行讨论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和教学的整体效果。若要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就要充分的分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但是某些思想政治课堂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对教材与学生“德育最近发展区”没有充分的把握的情况下,对学生布置合作讨论的学习任务,就会产生小组合作讨论无明显效果的问题。

(五)评价无标准

评价标准是一个教育过程的目标与导向,是教育环节设计的先导,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来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是设计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而思政课程的育人性更加要求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结果性评价,更应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但某些思想政治课堂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标准,只追求结果性评价。小组讨论的质量不能得到保障,达不到思政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

三、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

要想让教育者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外化于行,首先要让教育者将教育理念内化于心。教师要在教学以课程标准为纲和以考试标准为纲之间找好平衡点,协调好为立德树人而开展的素质教育与为应对升学考试而开展的知识训练之间的关系,打造“重分数,更重素质”的活动型课程。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来说,教师要针对需要讨论的部分留足讨论时间,在讨论后要让小组分享讨论的结果以及原因,做好过程性教育。

(二)优化小组的人员构成

思政教师有必要制定小组成员的异质分组原则,贯彻执行优势互补的素质教育。例如成绩打乱分组,在避免组与组之间成绩水平出现大的断层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的同伴群体协调,提高小组德育效率;玩伴拆分分组,在减少影响德育不稳定因素的同时,保证小组合作的讨论问题时间;性格互补分组,在进行性格塑造的同时,提高整体的小组合作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堂学习效率。

(三)提高参与意识与能力

思政教师只有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小组成员进行高程度、深层次参与的小组合作讨论,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组内成员的参与意识,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要让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正向塑造他们的三观。另外,要培养小组成员的参与能力,可以让参与度不高的学生做小组讨论的总结汇报工作,逐步的培养他的参与能力。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水平与实效。

(四)选择合适的任务主题

教师在针对于思想政治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教学主题设计的环节要把握好问题性质的育人性、启发性、诱导性;问题难易程度设置既要符合所在班级的学生年龄段生理心理发育程度,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即有小组合作团队解决的必要性;问题的发展方向要始终把握在执教教师手里,即思政教师要设置自身可以驾驭的讨论内容,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使讨论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要求与本课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展开。从而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和育人性得到落实。

(五)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就思政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来说,思政课程是为了解决国家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要求与广大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而开设的。教育中既要注重结果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而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更是如此,要设立好结果性评价,要兼具生活化与知识性;更要设立好过程性评价,要记录小组讨论的过程,每个成员的观点以及支撑原因。教师依照这两种评价标准对小组进行奖罚,从而从而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水平和实施效果。

猜你喜欢

思想评价过程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