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实践探析

2019-11-14鞠凤琴范鑫鑫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公权力宪法公民

■鞠凤琴 范鑫鑫/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现代化的重要评判标准,将法治归纳到其中,是对法治价值的接受与认可,彰显出法治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法治中国一刻也不能停缓,作为国家建设首要任务之一,法治不能只是材料中的文字,发言中的口号,更重要的是要践行,要将法治落在实处,落在方方面面。践行法治需要全国上下一心,从政党到机关、从社会组织到全体公民,都必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的涵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牢记于心,自觉践行法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法治保证。

一、法治的内涵

法治的基本含义是指根据制定的法律治理国家。近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以民主为前提,法治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宪法至上。在法治国家中,无论是公民具有的基本权利的多少,还是国家公权力的大小,都要遵循宪法的规定,不能超越。第二,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在近现代意义的法治国家中,公民是主人,是国家的主体,因此,对于公民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第三,合理分配保障限制国家公权力。国家公权力并不是统治者赋予的,而是来源于公民,因此,对于国家机关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第四,司法独立原则。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公权力中,司法权独立于国家的其他公权力,也就是说司法权有其自己的宪法授权及运行规则。第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近现代法治国家中基本遵循这一原则,不会因为性别、财富等客观条件的差异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二、“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用

(一)法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体现,符合价值观的根本方向

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们国家法治道路的根本性质,价值观中的法治代表的是所追求的一种意识形态,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追求的同样是人人平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得私有制同公有制有一样的合法地位,非公有制同公有制有平等的权利。法治价值在于公平正义,是国家有序和公民自由之间的调和剂,而公平正义作为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要素,反映了法治的重要性,对法治有了明确的定位后,才能诠释法治价值在社会主义中的合理性。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制度与法治在发展方向相契合。

(二)法治是人民当家作主保障,符合价值观的根本目的

如果将古代的法治和新时代的法治进行区分,体现最明显的是现代法治不再是用严刑峻法去统治人民,而是作为一种社会秩序去最大的限度保障人民的权利。用法治来统治一个国家,只有公民的权利有所保障的前提下法治可以兴盛,真正达到治理有序的结果,反之公民的权利没有得到尊重和维护,法治可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起到治理国家的目的,可以说没有法治国家发展就会落后。保障权利是法治的真谛,尊重人权是治理国家的精髓,法治是人们当家做主的重要武器。由此可见,法治与核心价值具有一定的契合。

(三)法治是对权力的有效制约,符合价值观的基本作用

权力有着无限扩张性,会产生滥用的结果,发生难以控制的危险,法治的出现可以使权力可以规范有序的运行。法治的价值在于可以有效的将权力关进了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但是如果达到这个法治的合理目标则需要相互制约。法治在对权力进行制约的同时,又对权利并进行相应的保障。用法律来制约权力,才能保障社会主体的权利,进而维护人民尊严,使人民的价值得到实现。由此可见,在新时代明确法治的价值方向,才能使其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的实践要求

(一)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法治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①第一,坚持党领导下的总体法治建设。了解我国主要矛盾中对法治的新要求,认真掌握第五次宪法修改后的新规定,提高对价值观中法治的认识,在宪法要求的法律范围内开展领导工作,用新的高度和思路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第二,坚持党领导下的立法工作。推进立法工作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首要任务,要及时掌握关于我国最新国情,根据人民所需,全面考虑大局,破除在立法工作时遇到的各种阻碍因素,出台真正为人民所要、所需的法律。第三,坚持党领导下保证执法。政府机构是执法主体,因此,各级政府应从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出发点,提高执法效率,建设信念坚定的执法队伍。第四,坚持党领导下支持司法,保证依法司法。司法工作是维护国家、社会、公民利益的公平正义所在,根据我国现代化发展需要完善司法体制,从每一个程序与细节中让人民体会司法带来的正能量。

(二)合理运行公权力,确保人民当家做主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建设法治国家首要任务就是保障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存在让人民心里有底气,有利于提高法治信仰。因此,建设法治国家合理分配并限制公权力是一件极为重要的规定。第一,明确我国国家机构的职责,各国家机关以宪法规定授权行使权力并承担相应职责,所谓“法无授权不可为”。有原则和底线的开展工作,不仅是完成工作,更是为人民的便利办实事。第二,处理好立法、执法、司法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权力分配均衡职责,做好各项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通过法律,行政机关依法执法,检察院、法院通过司法作为最后保障。第三,发挥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监督职能,办实事让人民满意,充分发挥出国家监察委员的职能,创建人民满意的政府。

(三)创建法治氛围,引导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建设法治中国关键在于增强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形成法治信仰。为此,第一,培养公民学法意识。将法治相关基础知识融入到小学、中学、大学课堂中,同时,还要将法治思想带到社区中来,建设规范社区,在社区内创造浓厚的氛围,从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同时进行法治意识启蒙教育。基层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体,让法治真正进入人心。第二,培养公民守法意识。守法就是按照法律规定的去做,不做违发乱纪的事,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②坚持用实际行动遵守法律。第三,培养公民用法意识。在生活中提高公民用法意识,仅仅依靠政府是不足的,应该鼓励社会上的法律团体、志愿服务者协调合作参与到法治宣传中来。今天,只有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的认识,法治价值才能发挥出特有的光芒。

四、结语

建设法治中国是我国文明史上当之无愧的壮举,稳健前行需要法治,平安中国需要法治,时代在不断变迁,但法治是永恒的主题。法治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和基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法治的价值在于让人民感受公平正义的存在,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各项规定来保障人权,树立法律的权威,明确法律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个领域中的根本作用。践行法治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助力法治中国。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猜你喜欢

公权力宪法公民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道县:学校宪法宣传教育全覆盖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司法能为约束公权力做些什么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向度
行政诉讼法视野下的行政合同探析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