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思考

2019-11-14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传统

■黎 藜/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近些年,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思政教师一直致力于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传统文化中的深刻内涵,解决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引领学生思政素养不断提升,同时,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不过,在传统文化真正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阻碍了传统优秀文化的作用发挥,思政教育的教学效率不佳。对此,文章针对性提出几点措施,以期推动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步伐,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与现代相对,“传”一字不仅包含着传递含义,经过不断发展,还引申出传播意义;“统”一字指代的是统一、贯穿之意。传统文化,主要是指由古至今代代相传的生存方式,这些方式多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经过不断传承形成了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大多蕴含着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通过对古人文化遗产的继承、发展与传扬,我国传统文化形态稳定,内容多样化,包含了语言、礼仪制度、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多个层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因“以儒治国”的治国方针,儒家文化经历了朝代更迭,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后世社会形态、文化样态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社会群体通过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对人们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影响,使其自身的思想品德满足社会需求。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对人们进行指导,促进被教育者逐渐形成正确思想与政治观念,统一人们思想,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想要促进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应全面了解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内涵,掌握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积极制定多种方式,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立德树人,促进高校学生未来发展步伐。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一)提高了思政教育的育人能力

新形势下,我国发生剧烈变革,时代越发开放,并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为大学生思想带来冲击。加之,家庭教育的不足、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欠缺、社会不良的风气、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等,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道德水平欠缺、价值观念扭曲、功利性、诚信意识不足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为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养人才,应在思政教育中注入传统的优秀文化,以此提高思政教育课堂的育人能力,借助传统文化,将传统美德、深厚底蕴与直观历史渗透进学生思想情感中,培养大学生道德素养,塑造学生优秀人格,培养学生正确观念,推动学生未来发展。

(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依托于高校教育体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改革教育方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课堂丰富性与趣味性,为高效思政课堂的思想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思政素养。须知,因西方思潮的影响, 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社会期望值逐渐拉大,若不能及时改变,未来储备人才的整体素质受到影响,将直接威胁我国发展与社会和谐。而利用传统文化,能够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政素养以及人文素养,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人力支撑。

(三)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根与魂,拥有我国鲜明的特色,弘扬传统文化,使我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冲击中站稳脚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话语权;有助于涵养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沃土。可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高校学生作为我国的储备力量,承担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加强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融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我国辉煌历史,树立民族自豪感,明确自身责任,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思政教育在我国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学生正确观念形成,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然而,在高校思政课堂上,课堂效果并不佳。虽然,部分教师开始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以期通过传统文化影响学生思政素养。不过,在两者融合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社会价值观念功利化,学生传统道德思想薄弱

大学是学生由青少年步入成年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此时,正能量的引导,对学生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然而,互联网的不断深入,网络上的知识参差不齐、价值观念多元化,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阻碍了学生正确思政素养的培养。并且,大学生就业难、竞争日益激烈、房价上涨等因素,大学生价值逐渐向功利化转变,阻碍了我国大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影响了学生对高尚思想品德的追求,学生社会主体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影响。并且,社会价值观念的功利化,学生的人文精神逐渐薄弱,更多学生热衷于对利益、权势的追求,逐渐摒弃了传统思想道德、民族精神等,阻碍了传统文化与高效思政教育的融合。

(二)传统优化文化在思政教育的融入重理论,忽视了实践

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中,为更好保障教育质量,必须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针对性选择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政素养。在思政教育中,若教师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则课堂所授内容将很难具备说服力,优秀传统文化也很难发挥效用。而在实际课堂上,多数思政教师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在思政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时,对社会实践的忽视,学生很难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吸收并形成正确观念,优秀文化难以入心。

(三)社会多元化时代,影响了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

文化全球化时代,外国文化不断涌入我国,为我国传统文化带来强烈冲击。文化多元化下,学生分析能力的形成受阻,甚至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更多关注国外动态,而忽视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据调查部分高校学生对西方文化更加认同,其中,西方语言、娱乐、节日与生活更是极大影响着高校学生,如:生活上,部分学生更喜欢洋快餐,购买西方产品;节日上,学生多西方节日记忆更深,我国节日将直接将其与放假连接。如此种种,西方文化的流入,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断淡化,阻碍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步伐。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增设传统文化课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传统文化与高效思政教育融合中,面对西方文化的涌入,部分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越发浅薄,阻碍了其与思政教育课堂的融合。对此,应积极增设传统文化课程,加强传统文化教师的团队建设,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为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政素养培养中发挥效用奠定基础。首先,校领导应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积极开设传统文化课堂,并加强师资培训,保障传统文化课堂的顺利实行。其次,在高校传统课堂设计中,该门课程非常少,多数高校并未开设,将传统文化课堂作为必须课程,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为思政教育与传统优秀文化的融合奠定基础。最后,最为高校教育者,应不断掌握新知识,扩充知识储备,创新教学模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同时,以学生为本,倾听学生心声,以适宜学生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全面发挥传统文化的效果,培养学生思政素养。

(二)加强实践活动融入

实践作为理论来源,不仅是理论发展的原动力,还是理论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中,为达到两者间的珠联璧合,发挥传统文化的效用,加强社会实践非常关键。具体来讲,教师应明确高校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与社会、家庭有效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影响,以此纠正网络多元化为学生带来的错误认知与观念。具体来讲,可由高校牵头,家庭与社会机构参与其中,构建文化实践平台,为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并实践提供平台。学生在各式实践活动中,逐渐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真谛,并体会到无私奉献等美好品质,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思政素养。当然,高校也可定期带领学生参观历史档案馆、烈士陵园等处,以实物带来的冲击引导学生拥有正确历史观,提高学生爱国思想,全面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实现思政教育的高效课堂。

(三)积极利用互联网,推动传统文化迅速融入思政教育

面对互联网的影响,以及文化全球化下的普遍现象——学生喜爱西方文化而忽视我国文化的行为,高校应加强重视,科学利用互联网,提高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掌握与喜爱,为其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推动力。新形势下,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学习、生活中,作为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文化,导致学生思想多元化,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民族意识等淡薄,为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带来阻碍。对此,根据高校学生自身情况,科学利用互联网,以互联网推动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立一个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的校园网站,使其成为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其次,以互联网所具备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与实时性等特点,在线开展网络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弘扬传统文化,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推动传统文化和大学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最后,积极开发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相关软件,在平台上进行传统文化小故事、视频等的推送,促进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六、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所有专业的必须课,教育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正确观念的建立,关系着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为发挥思政教育的效果,可积极融入传统优秀文化,以文化中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实现思政教育的高效课堂。对此,增设传统文化课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加强实践活动的融入;积极利用互联网,推动传统文化迅速融入思政教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全面发挥思政教育的效果,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传统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破次元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