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政育人与高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融合
——以《礼仪文书》模块教学实施为例
2019-11-14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丁 赟/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研究应用写作规律与方法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工具性的特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该课程共设有《职场文书》、《事务文书》、《新闻文书》、《礼仪文书》四个教学模块。《礼仪文书》模块的教学设计以校园活动《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红色家书诵读会为线索,要求学生为校园诵读会写一封倡议书;为诵读会写一封请柬;最后给活动志愿者写一封感谢信。真正是以红色家书诵读会为教学线索,精讲精练倡议书,请柬,感谢信三种公共选修课程习素养、文化素养和综合素养。让同学们从枯燥的应用文写作中走出来,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一、教学分析
《应用文写作》是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三年制高专开设的一门的公共选修课。本课程以能力培养为根本,通过写作理论和文体知识的教学,以及具体情境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能力。课程教学中通过常见应用文的案例分析和比照分析,提高学生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具备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次教学内容选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年6 月出版的《高职汉语实用写作新编》中的礼仪文书模块。该教材的整体设计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案例分析为主线,以比照分析为特色,力求扎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授课的对象是环境艺术高专18级的学生。认真的他们能够掌握应用文基础文种的写作格式与技巧;专注的他们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文字和图像编辑软件,能够自学一些媒体文案编辑软件,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时髦的他们具有高度的网络互动能力,对于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接受能力较强;文艺的他们具有文化情怀,关注时事。乐于奉献和分享。
授课教师设立教学目标如下:掌握倡议书、请柬、感谢信的相关文体知识和写作技巧,了解相关的文化素养知识(教学重点)。围绕红色家书诵读会完成倡议书、请柬和感谢信的写作任务(教学难点)。树立学生的家国意识,发扬文化传统,培养他们为社会服务的综合能力。
从教学策略上来讲,教师依托教学平台,通过思维导图,调查问卷,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建构,完成翻转课堂。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任务驱动,通过小组合作,互评修改,真正达到群体协作,共同进步。翻转课堂教学和任务驱动法的使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实施
整个礼仪文书模块的教学,以校园活动红色家书诵读会串联,以倡议书、请柬和感谢信的文体知识厚实学生的学习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以红色文化为抓手,突出传统文化的渗透,重视学校的志愿者文化传播,三维一体,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该模块还将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社会正能量的传递,学生的职业操守有机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教学模块一共8课时,其中前三次课(6课时)为倡议书、请柬、感谢信三个文书项目的课堂学习,最后一次课(2课时)为礼仪文书模块综合实践展示。
前三次课施教时,教师均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探索,课后拓展三个阶段来实施。
课前准备:教师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施教文书的知识点思维导图,观看学习资料视频,拟写施教文书初稿。教师在平台查看作业,了解学生的知识弱点。课中探索:知识点拨——学生展示完成的思维导图。教师总结并拾漏补欠,明确施教文书的知识要点,从而解决了一部分教学重点。评析提升——教师在教学平台中启用头脑风暴,请学生思考合格的礼仪文书的标准;教师指出写作的常见错误,学生自评、组评后进行第一次修改。文化育人——本模块采用植入式教学,根据三种礼仪文书不同的特点,教授倡议书时弘扬“红色文化”,教授请柬时渗透“传统文化”,教授感谢信时内化“志愿者精神”,完成另一个教学重点。语言润色——教师突破难点,讲解施教文书的表达要点,学生依据评分标准,选取最佳作业,合作修改,上传至学习平台。成果展示——经过学习、评价、修改,学生围绕主线“红色家书诵读会”所写的倡议书、请柬和感谢信终于完成。通过教学平台点赞投票,优秀学生分享他的写作经验和体会,帮助其他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做最后的总结点评。至此,课堂教学任务完满完成。课后拓展:同学请教专业教师,利用艺术专业特长修改作品,上交至教学平台。各活动小组还将制作的红色家书诵读会倡议书、请柬和感谢信,根据活动举办的时间流程,分别送给社团指导老师、诵读活动的策划者、以及校外文化企业工作人员,请他们参与打分。
第四次课是礼仪文书模块综合实践展示课程。校园活动《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红色家书诵读会已完满结束。同学们在此过程中也完成了诵读会的倡议书、请柬和对活动志愿者感谢信,活学活用,受到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本次课分为课前准备、成果展示和课后拓展。课前准备: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将班级同学分为5组,设置任务,小组协作,准备成果展示。课堂展示:导图组通过思维导图归纳展示倡议书、请柬、感谢信的基本知识点。文编组归纳三种文体的常见错误和语言表达要点。外联组针对本模块的实践活动评价表,从评价对象、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对外联系活动收获等方面做一个演讲。媒体组收集并展示同学完成的,倡议书、电子请柬、新媒体文案(感谢信)。礼仪组穿汉服,整姿仪。开展“古代礼仪知识知多少?”课堂抢答游戏。课后拓展:课程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延伸到暑期校外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持续性学习。
到此,礼仪文书模块的教学过程全部结束。
三、评价与反思
本次课程由授课教师、学生、活动组织者和校外专家,分阶段多维度评价学生提交的成果,动态生成评价结果。学生经过四次课程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种礼仪文书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了解了文化育人的相关内容。围绕诵读会,完成了倡议书、请柬和感谢信的写作。大部分同学能够运用思维导图完善知识体系,其中感谢信被做成新媒体文案发布在学院微信公众号上,获得一致好评。诵读会的组织者和校外专家也对他们的学习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应用文写作一方面应突出其工具性,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课程思政。因此,校园文化浸润要继续深化,选取与课程结合的新视角。在授课过程中要进一步鼓励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发掘学生动态生成中的“闪光点”。
整个模块由红色家书诵读会作为线索,又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志愿者文化为枝干,强调思政育人。由教师多使用媒体技术“教”转变为学生多使用媒体技术“学”和“做”。充分展现学生的媒介素养,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翻转课堂。课程通过师评互评自评他评的多维评价,充分打破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壁垒,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向同学们充分强调协作的重要性。专业技能的展示,让同学们从美的、艺术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为自己的职业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一个礼字,是我们炎黄子孙为人处事的根本,那就让我们博学于文,约之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