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升旗仪式的优化设计
2019-11-14■
■
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学校升旗仪式是在学校场域内,每周升挂国旗时,按照固定的要求和规范举行的一种仪式活动,在这样特定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对于师范院校而言,设计富有“师范”特性的升旗仪式,有利于师范生身份意识和角色意识的明确,对升旗仪式教育的意蕴进行深入解读;有利于师范生的情感与升旗仪式所赋予的情感达到共鸣,能有效的促进个人情感素养的提升,在今后的教师职业中向着“学高为师,师正为范”的方向而不断的努力;有利于师范生积累升旗仪式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断丰富自己对于升旗仪式方面的认知。但从已有的文献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研究者主要关注小学阶段的升旗仪式设计,对师范院校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升旗仪式这一问题的讨论相对比较薄弱,有必要加以进一步的研究。
一、师范生升旗仪式设计应从仪式操演出发,找准仪式的着力点
(一)把握升旗仪式的流程
任何仪式均需遵循一定的流程。学校升旗仪式固有的、且重要的环节是出旗、升旗、行注目礼(敬礼)、唱国歌。重要的仪式流程保持不变,可以强化参与者对仪式的集体记忆,同时保证仪式开展的秩序,是仪式得以顺利传承的必要特征。缺失了一定程度的重复性,仪式本身的稳定性便会受到质疑,失去必要的、与日常例行化生活相区别的距离感,影响仪式整体氛围的建构。了解和熟知升旗仪式的基本流程,把握好升旗仪式的重要环节,并在非特定仪程方面进行研究,形成有师范专业特色的、贴合时代主流精神的创新,是提升师范院校升旗仪式品质,有效发挥仪式教育效力的基本要求。
(二)强化升旗仪式的操演特征
操演是将升旗仪式流程贯穿起来的一种方式。特纳认为,人总是生活在两种状态之中,即日常状态和仪式状态。当参与者处于仪式状态时,参与者便是一种表演的身份。在仪式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复多次的操演,参与者能够形成角色认知,逐步建立起合宜的身份意识,与之相匹配的行为规范也将趋于熟练化和模式化,顺利地向着非仪式化的日常生活过渡。当前,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地方师范院校的升旗仪式出现过场化、形式化倾向。师范生出席、参与仪式过程的着装、姿态、动作、行为等均较为随意。个别学校甚至只是简单地要求师范生到场,未设计有任何必要的行为操演。仪式的参与者变成了仪式的旁观者。这样的升旗仪式,自然无法对师范生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
二、师范生升旗仪式设计应从仪式象征出发,找准仪式的关键点
(一)关注“师范”属性的象征符号编排
互动仪式链理论从互动的角度指出,仪式具有四类基本要素:互动符号、共享情感、现场聚集和共同关注。根据这一理论,互动符号和共享情感能够促使仪式参与者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彼此的现场聚集和共同关注,使仪式参与者形成群体内的身份符号,加深仪式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在升旗仪式中,国旗是最重要的象征符号。而且,作为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象征符号,国旗有合法的权威性,能够以一种神秘力量代表国家的存在,其先在的总体规约作用不言而喻。也其因重要性,一般而言,高校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使用较为规范。
需要强调的是,师范院校的升旗仪式,有特定的学生群体,即“师范生”。如果能够在升旗仪式时对师范生进行专业情意的有意识教化,则可以借助仪式本身所特有庄严、神圣氛围,激发师范生的深层情感体验,并在群体共情的基础上强化这种集体记忆,在个体的心理生活中形成清晰的标记。因此,师范院校应当可以考虑,将有“师范”属性的象征符号融合到升旗仪式中来,起到强化师范生身份意识和角色规范的作用。例如,佩戴赋有师范生标识的徽章,在仪式时空的编排上加入书本、戒尺、名师画像等能直观引起师范生专业共鸣的元素符号等,应是可以尝试的做法。
(二)关注师范类仪式歌曲的编排
行注目礼和歌曲都是升旗仪式象征系统里的重要符号。仪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以规定性的身体实践进行符号隐喻传递和表现仪式的展演。在升旗仪式中,行注目礼是重要的规定性身体实践。通过这一动作,国旗成为个体心理加工的中心对象,并伴随国歌所精心营造的革命理想、战斗激情,升旗仪式建构起了特定的爱国情感空间,政治意识形态的隐喻得以向仪式参与者传递。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师范院校能够合理地融合进有“师范”特征的其他歌曲,让师范生在升旗的整体氛围中加以演唱或多种形式的操演,可有效调动参与者的深层体验,将升旗仪式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与具体的专业精神教育相互贯通,为爱国主义教育找到具体的行为规范支撑。
三、师范生升旗仪式设计应与相关活动合理融合,找准仪式的创新点
(一)升旗仪式的合理化创新
升旗仪式一般由宣布开始、出旗、升旗、行注目礼(敬礼)、唱国歌、国旗下的讲话、总结以及结束等几个环节构成,但每个环节并非都处于同等地位,有一定主次之分。一般说来,升旗仪式的重点便是“升旗”,出旗、升旗、行注目礼(敬礼)、唱国歌是仪式的规定仪程,不应轻易变更。但是,在保证重要仪程不变的基础上,并不妨碍对仪式的其他环节加以必要的、合理的创新。以国旗下的讲话为例。师范院校的国旗下讲话,可紧密结合师范专业的具体实际和师范生的现实生活,使其有鲜明的专业特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让每个师范生以个人、或者团体的形式参与国旗下讲话这一环节,以更多地体现师范生的仪式主体地位,推进其自我的发展。
(二)升旗仪式的“师范化”设计
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便是其创造性。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需要师范生具备良好的活动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当前各师范院校的升旗仪式组织中,最大的困难之处也许正是无法有所创新,总是落入千篇一律的窠臼。考虑到对师范生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不妨将升旗仪式的设计和组织视为对师范生开展相关教育的良好载体。或要求其直接参与升旗仪式的设计、组织;或要求其以升旗仪式为主题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一方面可以对师范生的专业发展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升旗仪式的品质。
(三)升旗仪式的教育化安排
仪式来源于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有活生生的现实基础。尤其是构成仪式的一系列象征符号,均有其特定的文化生态。不了解仪式的产生背景、发展源流,很可能无法真正领略仪式的魅力所在。因此,仪式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工程,应当加以有意识的整体设计。为了激发升旗仪式的合宜情感,引导师范生正确认识、正确参与升旗仪式,有必要在仪式前、仪式后设计相应的教育活动,让师范生对升旗仪式有进一步的认识。如在刚入大学时,可以讲座、班会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升旗仪式的知识,分享自己参与仪式的经验和感受,建构共同的仪式情感和记忆。在升旗仪式结束后,也可以播放相关视频、故事会等形式强化升旗仪式的教育意义和心理体验,并引导师范生将仪式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日常的小事中落实和检验仪式教育的后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