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扶贫语境下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研究

2019-11-14

长江丛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传统建设文化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 文化振兴体现着乡村建设发展的内涵和特色,通过对目前多地乡村发展现状的观察和调查, 许多乡村在治理过程中存在同化现象严重、城市景观泛滥、装饰肤浅、文化特色不明显、文化品牌打造牵强且内涵不足、文艺活动缺乏运作机制等状况, 产生了单调乏味又缺少文化和风情的现象。在对乡村地区实行扶贫的时候不一不应该仅仅关注经济现象,更应该关注怎么样才能真正的给乡村。扶贫让他们的文化更加振兴,只有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引导,才能真正的实现乡村文明,才能够引导乡村文化走向更加美好发展的明天。

一、大扶贫语境下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

(一)有利于延续和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乡村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随着现在历史的变迁以及历史的沉淀,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保障。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又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创新,丰富了它的形式。根据非遗文化普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曲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游艺与杂技、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11类1372项。除此之外,各个乡村还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术活动,他们这些民风民俗是乡村的文化渊源与乡村的文化精神,一个地方的生活形态以及社会风俗是这个地方人们的精神信仰,它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优秀的部分,可以提升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因此,乡村文化振兴有助于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与民族纽带。

(二)有利于乡村文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艺术是乡村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文化需要重点传承的部分,但是有的乡村文化带有本土的非常愚昧落后的信息,那么如果对一些比较封建,迷信落后的文化进行传承,就不利于新时代下文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应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用思政教育重点引导传统文化向着非常科学化,理性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更好地建设乡村让乡村文化得到振兴。

(三)有利于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精神动力

思政教育有助于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注入持续的正能量。乡村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其中我们更要重视文化,因为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发展的灵魂,挖掘利用好乡村文化,能够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但是利用思政教育引领乡村文化,有利于乡村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最优秀的部分,为乡村文化的振兴能够提供持续的正能量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梳理

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的相关部门与乡村领导干部也都对乡新农村的建设进行规划与梳理,但是他们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把这些规划落实到位,也没有真正的有助于新农村的建设。甚至,相关部门与乡村领导干部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真正的乡村建设的真正需求。比如说从现在相关调查来看,很多地方的乡村建筑,传统的历史遗迹以及古树木等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即使对这些进行建设,也只是一种城市化的建设,并没有注重当地的历史特色与文化特色。为了建设而建设,为了改造而改造,完全不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并且盲目开发与建设。这主要是由于相关的部门与乡村领导干部只注重上级分配的建设任务而没有注重到真正的建设改造,对新农村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梳理,因此也不利于乡村的和谐发展。

除此之外,乡村建设他们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注重文化建设。所有的建设都是流于形式,而且对此建设的思想意识重视程度不够。比如说相关领导干部只注重建设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的数量,而没有真正关注到质量,这就不利于乡村的文化建设。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文化建设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公民的意识也不能得到培养,也不能建立真正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二)缺乏文化自信,缺乏文化审美

乡村无论是从交通条件,经济条件或者说教育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相对来说,农民的知识还是比较落后,观念也是相对保守的。而且现在大家都注重经济利益,因此对乡村的文化价值一般都是不管不顾。加上农村相对来说比城市较为落后,因此新文化又不容易融入进来,从而造成了农村文化相对于城市文化的落后,也造成了他们的对文化的自信不够。随着现在文化的开放性以及西方文化的植入,现在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完全处于轻视的状态,对我国中华文化传统的文明对我们祖先留下来优秀文化缺乏审美认知,他们只注重城市中一些比较肤浅的快文化,以及沉溺在一些非常肤浅的表面现象。比如说对于流行歌曲的沉迷,对于网络的沉迷以及对于明星大腕儿的沉迷等等。这些不良的风气,都会导致他们缺乏审美的特色与审美的高度。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注重对于乡村文化的建设,应该在立足于乡村文化,充分的挖掘乡村文化的传统历史文明。在思政教育下,合理的引进外部文化,建立起一种合理的,平等的关系。由此,不仅唤醒了传统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记忆,还可以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审美高度。

(三)缺乏相应的人才和有效载体

因为当前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如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新一代的年轻人一般都定居在城市里面,他们从观念上都认为乡村是比较落后的,生活是比较单调的,因此,乡村中具有生产能力,文化技能的人口正在减少,因此乡村文化振兴的能力也大大地减弱了。在如今很多乡村文化中,许多的优秀民俗活动的形式已经失去了,主要是由于大家对于这些民俗活动的不重视,一些传统的民俗形势,如舞龙,划龙舟,戏曲等的优秀民族活动都已经淡去我们的视野。

三、大扶贫语境下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方式——引导教育

“引导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一种基本方式,也是助力乡村文化的基本方式,应该充分注重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引导,从而推动文化建设朝着隔壁噶后的方向发展,从而振兴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朝着科学合理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助力实现乡村文化传承理念教育

在现阶段情况下,应该对乡村人民的文化传承的理念进行教育,让他们对于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新时代下,对于乡村人民的教育应该引导其朝着精神文明建设上来,让他们对自己深处的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他们对于本乡土文化的认知,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从而可以更好的做到保护和建设乡村文化。

(二)助力于乡村建设教育

对于一些政府干部与乡镇干部,应该对他们进行关于乡村文化建设的思想教育。政府干部与乡镇干部不应该仅仅注重经济建设,只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文化利益与文化建设。要给相关干部灌输一些理念,其实文化遗产与乡村保留下来的文艺形式与当地的经济建设不是冲突的,让他们不能在乡村建设的时候流于形式,而更应该注重乡村发展的精神内涵。建设的时候不能不尊重村落的文化特色而一味的改造成城关景色,一定要与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文化建设好。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发展的根,是我们民族发展的魂,没有了中华文化的熏陶与滋养,就没有现如今放入中国,更没有现如今的我们。应该对乡村人民以及乡村更加年轻的一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自己所深处的乡村文化,其实是我们一切生活的根基与源泉。对于任何形式的西方快文化的追捧都只是流于表面的东西,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无益的。在对他们进行相关教育让他们树立文化平等的观念的同时,更加要注重灌输我们的乡村文化,让他们意识到乡村文化必须扶起的重要性,从而才可以让他们更加有动力振兴和建设乡村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

四、大扶贫语境下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研究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 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而文化振兴是很重要的一个支撑面,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从世界上一些乡村发展富有特色的经典案例来看, 英国注重保护乡村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传统文化, 建成了世界上最美的乡村;德国的施雷勃田园被誉为童话世界;日本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已成为世界当代艺术的大型国际基地。我们应该在这些发展的建设的比较好的国家的基础之上,积极的借鉴和运用别国的经验,从而为自己所用,再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文化特色,建设属于自己的文化家园。

当前应该在思政教育下发挥引导教育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推进精准助力文化振兴,以及拓宽文化振兴的路径,让乡村文化不仅可以得到传承,还可以让其文化形式丰富多彩起来。

(一)通过文化“三下乡”,精准进行文化振兴

(1)引进智力下乡。对于乡村文化的振兴来说,统筹规划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应该以本土文化文化为基础,用更高的视野和更好的发展战略,做好谋篇布局的规划。从上文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国目前一些乡村文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整体上缺乏规划,盲目地进行改造,而且改造的时候没有结合当地的文化风情,而一味地进行例如城市化边缘的改造,并没有把原来的乡土文化风情融入到里面去。因此,如果想要更好的推行文化振兴,应该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把握好大格局与大方向,把乡村文化的特色,与不同地区的差异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使命,把每个地区的特色与个性展示出来,从而让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与发展。只有相关文化专业的人士参与到整个项目的谋篇布局上来,才能够更好的实行乡村文化振兴,因此,推进智力下乡这样一个活动,对于乡村的谋篇布局来说是极其有益的。

(2)推进作品下乡。在振兴乡村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当地乡村文化的历史,尊重当地的资源环境,尊重当地村民的发展愿望以及当地村民的实际需求。对于当前的农村的文化团队而言,他们应该对其作品进行创作,对其文化品牌进行打造,在此基础上,需要文化艺术界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作。比如说,在建设了更多的乡村文化礼堂之后,这个文化礼堂不应该仅仅流于形式,应该植入更多的表演性作品,如一些文艺展示,民意展览等的表演性作品。其次,文化振兴还包括对于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文化项目的打造,文化项目的打造还包括对于景观的打造,景观打造一定要请一些专门的美术与设计人才去对整个村庄进行规划,在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当地的风情与特色,将村庄的美化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从而打造出具有内涵特色的文化作品。

(3)推进人才下乡。乡村振兴需要人才,通过思政教育,让现在的人才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让他们对职业平等有个正确的认知。在传统的观念里,如果一些大学生或者一些文艺人才到乡村就业,就违背了上大学的最终目的,因此他们就不愿意去农村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文化振兴。因此,要加强对其思政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或者渠道,让各界人才介入,为乡村文化振兴建立更多的平台,推进文化文化艺术人才下乡,发挥各专业的特长优势来进行乡村文化振兴建设。

(二)拓宽与完善文化下乡的有效路径

(1)多种路径推进文化艺术下乡。要充分发挥政府,文艺团体,艺术机构,高等院校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推进文化艺术下乡,从而从内在改变相对文化振兴的动力。除此之外,应该将更多的平台全力的推进文学,文化艺术下乡,比如说建设更多的乡村艺术舞台,更多的文化活动室,更多的戏曲俱乐部或者电影下乡等活动,全面帮农民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充分的挖掘乡风文明,让乡村文化得到繁荣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

(2)定点推进,打造精品。在进行文化振兴战略实施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乡村发展的实际,要从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农村的发展进行谋划。我们所说的定点推进就是要凸显出乡村的特色,要从乡村自己的实际资源出发,激发乡村主体的文化意识与动力,以此才能真正的打造出文艺精品。从而还可以深层次的挖掘出乡村文化的内涵,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升乡村文化的品牌内涵,让乡村文化振兴得到真正的实施与开发。

(3)推进乡村文化舞台的转型升级。在相关政策的引领下,很多乡村都建有自己的大舞台,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是也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其管理缺乏人才,缺乏文化品牌,舞台的功能发挥也是比较有限。因为每个乡村的舞台就是当地农民公共文化活动的场所,这是一个可以形成文明乡风的非常重要的平台。因此,各部门应该组织展开各种活动,从文化发展的策略来规划舞台的管理,从人才培养,品牌文化打造等多方面入手,让乡村大舞台得到转型升级,从而更好的推动乡村的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传统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