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地区高校大学生科研素养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2019-11-14

长江丛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调研素养大学生

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时代对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科研素养已成为了作为“强国一代”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高等学校大学生科研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的重要体现。大学生科研素养即大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项目研究、论文撰写等科研工作时所应该具备的包括科研精神、科研方法、科研思维、科研能力等四方面核心要素的素质修养。大学生科研素养的现状自然成为了调查关注的热门课题。

一、广东地区高校大学生科研素养的总体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东地区高校大学生科研素养的现状,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科研精神、科研方法、科研思维、科研能力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广东地区11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问卷调研和文献综述法,更深入地掌握、了解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科研素养情况,并通过分析大学生科研素养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对策和建议。

(一)此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范围是广东地区高校,调研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共下发问卷392份,收回问卷392分,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其中,男生171人,女生221人;文科200人,理科192人;本科生232人,研究生60人;调研对象来自暨南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五邑大学、韶关学院、嘉应学院、肇庆学院等10所高校。

(二)广东地区高校大学生科研素养的现状总体良好

1、发现问题意识较强,科研思维情况较好。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新时代大学生们发现问题意识强烈,对选项“您或您身边的同学所参与的科研项目选题来自哪里”的回答,26.53%的同学是“老师给出大方向后,学生拟出选题”,28.57%的同学是“学生先想选题,然后交由老师修改。”仅有5.61%的同学是完全依靠老师拟题的。总体上来看,大学生的科研思维、发现问题的意识情况是良好的。

2、科研态度精神较好,科研素养总体较高。

在调研中,一组调查数据显示,52.55%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积极开展科研,57.15%的同学对科研感兴趣,67.35%的同学“对实习或实验课程持什么样的态度”选择“非常喜欢”、“比较喜欢”,64.29%的同学对创新训练的态度是喜欢的。在对“您或您身边的大学生参加科研的目的是什么?”的回答中,位列前三项的分别是“为了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自身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做学问。”“为做毕业论文积累经验”;仅有3.43%同学是“为了获得科研项目经费”。不难看出,大学生的科研精神总体较好,科研素养总体较高。

二、广东地区高校大学生科研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训练较为缺乏,科研实践远远不够

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科研素养现状虽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较突出的问题,比如,大学生的科研训练是比较缺乏的。对“您参加科研课题申报的次数是多少?”的这个问题回答,竟然有81.12%的同学的答案是“零”;对“您参加科研立项项目研究的次数是多少?”的选择,84.69%的同学选择为“零”;在回答“您了解和参加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吗?”时,16.84%的学生表示“完全没听说过,不了解这些竞赛。”虽有75.51%的同学是听说过这个竞赛,但不是很了解的。调查结果显示,77.04%的同学完全没有参加过创新训练等科研项目,72.45%的同学完全没有撰写过学术论文。可见,大学生在创新训练和科研实践上是非常缺乏的。

(二)科研能力捉襟见肘,研究步骤知之甚少

由于缺乏创新训练和科研实践,大学生群体的科研能力可谓捉襟见肘。在排序题“以下科研步骤,对您来说难度比较大的有哪些? ”中,被学生位列前三项的是“研究设计”、“问题提出”、“选题确定”(比率分别为36.22%、35.71%、33.16%)。受访者被问到“您对做科研感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时,52.55%的同学将“很难找到研究切入点,难于创新。”排在第一位。对“您认为目前大学生科研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的回答,近半数(49.51%)同学首选“群体研究组织乏力”。可见,同学们在研究设计、创新、群体组织研究等能力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此外,在问题“您对科研具体步骤及过程的了解达到什么程度?”中,仅2.55%的同学选择“非常了解”,45.92%的同学表示“不太了解”,还有25%的同学选择“说不清”。显然,不少大学生对科研步骤知之甚少。

(三)科研方法掌握堪忧,自主研究机会较少

对科研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衡量大学生科研素养水平很重要的一个尺度。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对科研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比较堪忧。当被问到“您了解调查数据的基本统计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吗?”时,35.2%的同学是“完全不了解”的,50.51%的同学是“基本了解,但不怎么会用。”仅有0.51%的同学是“非常了解,能熟悉运用”的。可见,大学生对科研方法的掌握并不理想,这与创新训练和科研实践不足又是息息相关的。通过调研还发现,大学生自主研究的机会较少,例如,对“您自主学习、自主科研以及自主实践的机会多吗?”的看法,38.27%的同学认为“比较少”,3.57%的同学认为“根本没有”。不难看出,由于专业必修课等学时设置,留给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研究的机会非常不够。

三、加强广东地区高校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教师提供更多的训练和实践,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要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光对学生灌输理论是不行的,高校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激起学生的主动求知欲,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学生要化被动为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预设和铺垫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主动提出”问题,从而激发研究兴趣,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项目组申请立项,开展深入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匮缺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不宜立刻和直接提供答案,而应给学生自主获取相关知识文献、理论的渠道,或者提供更多训练和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去搜集资料,并形成文献研究综述,再进一步去解决要探究的问题。

(二)教师丰富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学生加强对科研方法的掌握

让学生主动求知,并不代表放养不管。相反,教师需要更用心地了解学生主动研究的状态,并在这个引导过程中,丰富与扩展教育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课本的知识技能,还要为学生顺利进行自主研究提供保障,加强学生对科研方法的掌握。毕竟,如果学生连科研的步骤顺序、项目申报书撰写、文献检索搜集等基本科研方法都不懂,是无法进行科研工作的。在理论课教育时,应适度加深理论深度,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养成喜欢深思、钻研的科研习惯,同时在课程中增设一些基础科研方法的教学,并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性课题,让学生“试试手”,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科研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研究中去。

(三)高校更加合理优化课程设置,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空

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不是上一两节课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指导一两个星期就可以取得显著成效的事情,而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需要给教师足够的安排和引导。为此,大学课程的设置应更合理优化,把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纳入课程设置中,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不是不想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而是疲于一些课程的繁重学习中。在大学学分设置上,可以更灵活全面一些,比如开展第二课堂学分制度,对学生的科研素养等方面要提出可量化、可操作的要求。同时,在课程时间安排和结构设计上,可以更人性化一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空,引导大学生主动、积极地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

猜你喜欢

调研素养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