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型与专业型体育类硕士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2019届毕业生为例
——以华南师范大学

2019-11-14

长江丛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专业型体育类硕士

就业所有毕业生踏入社会迈入新征程的第一步,而毕业生人数年年攀高、就业难成了亘古不变的话题。据新华网报道,我国201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了14万人,再创新高。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总计108人硕士毕业且获得学位证,其中学术型研究生53人,专业型研究生55人。在不同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下,专业型与学术型研究生在就业选择上却趋于同一,本文将基于访谈法、分析法对体育类硕士就业现状进行解析并提出对策。

一、学术型与专业型体育类硕士的就业共同诉求

根据对108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访谈及实际就业跟踪得出,体育类硕士意向考入体制内担任体育教师的90人(其中学术型40人,专业型50人),意向从事公务员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5人,意向继续深造5人,意向进入公司或私企6人,意向自主创业2人。由此可见,在不同的培养方案下,近百分之九十的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倾向于担任体育教师。而在经历了秋招和春招之后于毕业前正式签订三方协议进入体制内担任体育教师的同学总计62人,其中学术型硕士20人,专业型硕士43人,而在学术型硕士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同学占15人,其余专业5人。

根据就业率的统计可以看出专业型体育类研究生在体育教师岗位上的竞争力远大于学术型研究生。依照往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的数据显示,虽然按照各专业排名择优录取,但总体呈现出学术型硕士录取分数线高于专业型硕士。而就业中学术型研究生竞争力却不及专业型研究生,这是否存在培养的偏差?

二、学术型与专业型体育类硕士的培养“冲突”

我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2013年联合印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学术型体育类硕士培养方案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型体育类硕士包括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四个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较高专业认知水平,与专业实操能力专门人才,同时可以胜任专业领域内的一般教学、科研和相关技术工作;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业内研究工作和本学科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学术型体育类研究生要求在研一期间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研二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学术报告、科研实践能力训练等相关学术能力的提升学习,研三期间完成硕士论文。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可以看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是全面发展、对本专业领域具有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精神。

(二)专业型体育类硕士培养方案分析

专业型体育研究生分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三个专业,授予体育硕士学位。体育硕士教育是以体育事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旨在培养具有系统体育专业知识、较高体育专业素养和良好运动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输送合格的体育教师、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及各类体育竞赛管理人员等。

体育硕士为两年制,要求在研一期间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及确定硕士论文选题,研二第一学期完成教学实践环节的学习,教学实践依托各实习基地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社区体育服务等地展开。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应用能力、研究能力,且教学实践环节占8学分。

(三)研究生学习阶段重理论轻技能

从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来看,分为笔试和复试环节,各高校自行制定笔试与复试成绩所占比例。华南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研究生在复试环节中术科类专业需要进行运动技能展示,即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四个专业需在复试环节中加入技能展示并计入成绩,而非术科类的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指导三个专业在复试环节只需笔试和面试,无需进行技能展示。

术科与非术科专业在招生时的差异对研究生阶段体育生的训练量起着重要作用,术科专业的同学在研究生期间依然能坚持训练,但非术科专业则更多的重理论轻技能。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生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并不利于毕业后在体育教师岗位中竞争。

三、提高体育类硕士就业率对策分析

就业率的提升需要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上需要有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内因上学生需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与自身的价值追求吻合。

(一)拓宽就业渠道

目前体育生的就业渠道较窄,基本集中于体育教师行业,虽然国家在大力倡导“全民健身”“体育强国”,但在具体优惠政策的落实上力度不够,政府可针对研究生出台相应的就业措施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学生在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开设小型体育公司,为体育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

就业指导课程是本科生的必修环节,但研究生阶段并未针对学生全面开展。就业指导可以使同学们对就业环境、就业政策、专业设置、专业就业方向、个人价值观、个人兴趣和性格进行探索和了解,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对自身和对社会有清晰的认知。

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可成立专业的教师团队,同时需要导师和辅导员的大力支持。就业指导课程团队教师在研一可开设研究生生涯规划课程,后期开设就业分类指导课程,以便于学生入学后能对专业和自身有更清楚的认识,更有利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转变就业观念

近百分之九十的毕业生希望进入体制内担任体育教师,更多的看中工作的稳定性。目前国家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体育专业学生有很好的资源迎合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开设健身房等服务型体育产业公司,尤其体育专业研究生,研究生期间的体育产业经济学为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管理方式,同时研究生学历更有利于公司正常业务的开展和知名度的打响。

四、结语

理论是实践证明,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与就业存在联系。体育类研究生不存在就业困难,但就业满意度并未达到百分之百,尤其对于非术科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希望从事体育教师职业,在求职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较其他专业大很多。虽说就业并非培养的唯一目标,但没有达不到就业这一指标的培养也是不成功的,因此面对体育类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就业取向趋于同一的现象,学校可自行调整培养机制,以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猜你喜欢

专业型体育类硕士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体育类非物质化遗产的角色定位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基于临床核心能力专业型护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