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高校名称英译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9-11-14

长江丛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音译名称策略

高校作为中国文化教育阵地的前沿和国内外文化交流项目的平台,是中国教育和文化走向世界的“门面”。高校名称作为国内外学者在进行初步选择时的重点审视对象,除去基本的语法错误,翻译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选词用词、歧义和弄虚作假的情况。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学校形象的构建,更是为中外文化交流建立了一道道屏障,因此要想改善高校译名混乱的情况,我们必须结合翻译策略,慎重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寻求最佳译名。

一、打破等级观念,遵循“忠实性”翻译原则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易名为“大学”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种情况也存在于高校的译名中。然而一些不够资格的高校却也将名称译为“University”,似乎这样就能体现出办学规模和水平,但这样的“误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外学者带去了误解,更是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让人对学校实际情况产生怀疑。我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中对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院名称就已进行了明确规定。据笔者统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8年度美国前十高校中的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却并未随波逐流改名为“University”,依旧以其实力名扬天下,尽管美国同样拥有繁多的高等教育机构,但其名称依然井然有序,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以翻译策略为指导寻求更佳译文

如果对高校名称翻译进行更进一步的争论和探究,我们就不得不谈及著名翻译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关于归化策略(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策略(foreignizing method)的定义,前者关注源语本土化,如北京大学译名“Peking University”中的“Peking”译法就是沿用了西方对于北京前称“北平”的音译。后者的“异化”翻译策略则强调向作者靠拢,如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因此在翻译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译名是否准确得当,还要考虑是否能为源语和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这确实是一场难以平衡的博弈。

我们同样需要考虑 “意译”和“音译”的合理性。如暨南大学中的“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意为面向南洋,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如果根据其内在含义进行翻译,绝非一两个单词可以表达的,但如果详尽翻译则失去大学名称的简洁明了,所以暨南大学音译成了“Jinan University”。但音译方法也存在局限性,中文是声调语言,其特点是发同一个语音的时候,用不同长短、高低的音调会构成不同的意思的话与涵义。如为和暨南大学加以区分,济南大学选择译为“The University of Jinan”,但国外学者依旧难以区分。类似的争议还存在于中国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因为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我们如果把人民译为“people”,似乎使该校变成了国家权力机关,但因为如果译入语读者不了解中文,他并不能理解“Renmin”含义。因此无论采取怎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似乎都无法找到完美的译文,但通过一定的翻译规则和策略的指导,中国高校译名可以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三、推行高校译名的分类规范方法

目前中国的高校名称译名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专有名称命名的高校,如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

第二类是以所在地命名的高校,如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但是该类译名格式多种多样。我们多在高校名称中看到“华”字,此处的“华”多代表中华,如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和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译名均遵循惯例,但是华中科技大学译为了“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诚然我们不清楚是否有些学校有其独特考虑,但是从形式上看,类似的译名统一更利于国外学者进行比对和理解。

第三类命名方法则是以所在地与学校性质相结合的高校译名。我国高校在1952年进行过改革性的院系调整,大学拆分成文理分科的独立学院,因此我国许多高等学校名称都体现了明显的学科特色,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一现象与国外高校重综合性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也给翻译带来困难。经过总结,这类高校译名主要采用了“地区+专业名称+University”,“地区+University of+专业名称”和“专业名称+University of+地区”的翻译方法,如四川外国语大学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河南科技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此类高校译名专业名词运用不当也给译入语读者理解困难。如北京邮电大学现有译名“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中的“Post”只有作为不可数名词时才表示“邮政”的意义,所以有学者建议将其译名中的“Posts”改为“Post”。

我们在高校名称翻译过程中,应该积极总结相似案例,找寻规律,同时也希望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进行管理,促使其更加规范化。规范译名不仅有利于国外学者对中国高校进行了解和选择,更有利于中国高校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在音译方面我们也应该更新汉语拼音取代威妥玛式拼音法,虽然一时可能难以接受,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规范化的翻译方法将大大减少译名混乱的情况。

四、结语

目前国内高校名称英译的混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各个高校对于译名的翻译有很大的自主性,且受到从众心理和虚荣心理的影响,许多高校并未按照实际等级情况进行翻译,从而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未出台切实可行的规定对高校英译名加以约束和监督,所以出现了多种翻译方式,从形式上看让人眼花缭乱。因此在进行翻译时,译者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实事求是,在确定具体含义后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翻译策略,力求达到译入语和译出语读者都能接受的结果。与此同时也希望国家教育管理部门能组织专业队伍,对高校译名中存在的混乱情况进行排查,促进高校译名的规范化。高校对于教育发展和文化的交流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校译名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或名称,更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门面”,这不仅有利于中国高校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更对中国高校良好国际形象的树立产生积极作用,使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更加畅通。

猜你喜欢

音译名称策略
论外汉音译的意义关联
音译规范的韵律学视角探究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Passage Four
鲁迅音译的外国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