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争做“四有”好老师
2019-11-14石海双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石海双/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高校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是担当培养优秀人才的角色,高校教师是优秀人才培养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本人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高校教师的使命和担当,争做一名“四有”好老师。
二、铸师魂——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他要求教师在理想信念等六个方面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教书育人。
理想信念,是做“四好”老师的基石,我们的理想信念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教书育人,为党和人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高校的老师,我们所熟悉的“全国优秀教师”郑德荣教授,他的第一堂课从来不急于讲授专业知识,而是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他谆谆教导学生,“不仅在业务上要使自己成为国家的高级人才,更要在政治上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使自己成为共产主义战士。”他将爱国爱党的家国情怀贯穿教书育人始终,他用一生践行自己的理想信念,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伟大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位高校教师学习。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呢?首先,提高个人思想觉悟,充分认识到党和国家培育了我们,我们也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有责任为国家强盛和民族伟大复兴尽自己之力;其次,思想上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我们应该是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最后,将自己的坚定理想信念传给学生,为学生补足精神之钙,通过我的言传身教、榜样引领,使每一位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远大理想,立志报效伟大社会主义祖国。
三、修师德——培养道德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承担立德树人神圣使命,必须要师德垂范。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
道德情操,是做“四好”老师的核心品质。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最圣神的职业,教师的职业特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人格,最终目标达到向善教育。《论语》中讲到“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以师为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我们要严格自律,坚守师德底线,不忘初心,恪守职业道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如何培养道德情操呢?首先,加强德育学习,筑牢思想防线。主题党日的学习活动,使教育者先受教育,锻造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次,发挥榜样的力量,引领教师风尚。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的评选,为教师们树立了榜样,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基础,更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引领和鼓励其他教师发挥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并且担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练师能——积累扎实学识
唐代文学家韩愈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为使命,教师一定要积累扎实学识。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因此,教师的基本素养,应该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
扎实学识,是做“四好”老师的基本能力。“教书者必先强己”,高校老师不能满足于装满自己的“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时时有“活水”,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回应新的挑战,追求卓越。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如何积累扎实学识呢?首先,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终生学习者,常与谦虚、恭敬、礼仪、学无止境为伴,广晓知理通达,能自我化解生活中种种是非难题,而达精神愉悦,身心健康,并便利于各行工作专业与研究。新时代的变化要求,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不算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的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其次,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时代要求高校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再次,提升科研能力,促进教学相长。“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科学研究是新知识的源泉,不仅能够更新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完善知识体系,而且能够拓展教学广度、增强教学深度,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科学研究能力是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重视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是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五、为师表——培育仁爱之心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孔子曰:“仁者,爱人也”,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以师生相互信赖为基础的,这种信赖是尊重、理解和关怀。
仁爱之心,是做“四好”老师的心灵根基。教师是人类社会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只有真正地去爱每一名学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饱含仁爱之心,用心灵陪伴心灵,用梦想照亮梦想,对学生始终做到爱心、耐心、尽心。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如何培养道德情操呢?首先,真诚地尊重学生。在我国传统教育文化中赋予教师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也多术”等优秀教育者的品质,这些都是基于充分地尊重学生基础上提出的。高校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其次,充分理解学生。教师的充分理解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乐于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心灵的沟通、促进学生的成长。再次,宽容地关怀学生。宽容的关怀学生并不是放纵,而是教师宽严相济,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以理解的态度、关爱的心态、高度的责任感达到育人的目的。
六、结语
随着高校教师数量不断增加,教师的成长和提高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关系到教师本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善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高校教师应结合自身实际,做到坚定信念、乐业奉献、教书育人、尊重理解、真诚关爱,努力成为让党和国家放心的老师,让学生满意的老师,以实际行动贡献教育事业,我们要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