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分校区建设的利弊分析

2019-11-14秦俊华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建设管委会

长江丛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校区办学建设

■秦俊华/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建设管委会

一、前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由此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拉开了序幕。九十年代末,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下发让国内高校开始了扩招的历程。由于教师、学生、管理以及服务人员的迅猛增加,高校办学面积、学科设置、实验条件等亟待重新配置,国家相关部门和高校进一步开始了进行改建和重组,高校之间合并、高校自身多校区建设、高校与社会合作办学、城市主导的大学城等形式的出现使得许多学校出现了多个校区。当前,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时期进入了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只有充分权衡多校区建设的利弊,才能更好地办学,高质量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二、国内外高校多校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致使高校数量和规模增加,加之院校合并、建立大学城等原因,导致各高校多校区数量明显增多。高校多校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多个高校合并重组后的独立法人高校,校区由于合并的原因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二是由于高校与企业、政府等社会资源共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独立学院或研究院,由于合作方所在位置的不同形成的新校区;三是高校为了拓展办学资源,释放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主动在异地独立建设的校区。以扬州大学为例,由原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医学院和江苏农学院等6所高校合并成为现在的扬州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探索合并办学改革的高校,因此校区分布各地,对校区管理和学校体系化建设带来了挑战。类似此类情况,我国高校进行了多次院校合并与重组,组建了若干所新的高校。此外,如上海交通大学1985年在闵行区征地333公顷筹建闵行校区;南京大学1987年在浦口区征地266公顷建立浦口校区。当前,分校区的形式更加丰富,南京理工大学有南京校区、江阴校区、汤山校区、盱眙校区等;南京航空大学有南京明故宫校区、南京江宁将军路校区、浦口校区、溧水天目湖校区等。多校区的建设确实为高校扩大规模、健全学科、提升办学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外高校的多校区建设较我国早,各类学校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模式。牛津大学有近40个独立的教学机构,管理模式主要是中央与地方的联邦制形式,每个独立的单位设有负责人和少数,各单位自行负责校区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薪酬管理以及一切学术性的事务。随着分校区的不断增多,各个校区的学科、教学以及科研等成果汇聚成了全面的牛津大学。密西根大学是世界上主要的研究性大学之一,目前有安娜堡、迪尔伯恩和弗林特3个校区,其中迪尔伯恩和弗林特2个校区规模较小,学校统一由校董会和校长领导,各校区统一管理、资源统一分配、学生培养统一标准。此外,东京大学也是由3个校区组成,3个校区的定位各有特色,相互之间合理互补,为东京大学办学水平提供了强大支撑。

三、高校多校区建设的有利因素

(一)拓宽办学空间,释放高校办学活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多校区办学提供了有力支撑,让高校办学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地域和空间的界限,多校区的建设极大的拓展了高校办学的物理空间,为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奠定了物理基础。各校区主要功能定位的不同给学校总体规划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利于推动学科水平的总体提升。同时,多校区办学可以在办学地快速提升学校办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物理整合的基础上提升了整体办学实力,打破了单一的办学模式,释放了办学活力,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布提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二)优化资源配置,助力高校全面发展

多校区的建设需要学校进一步对学校资源配置进行总体优化并提出解决方案。长期以来,学校办学资源主要来源于国家、学校自身和社会捐赠,新校区的建立无论是社会捐赠,还是与地方政府合作,都将或多或少给学校带来新的资源。最为关键的是,在优化资源配置的方案中,由于新校区建设将原有办学空间改变,为高校重新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契机。当前,由于各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新校区将不同程度的吸纳和带动周边有利资源的注入,使社会资源从其他领域转向教育,对教育的整体实力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对高校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促进产学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当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主要职能,其中,产学转化、科技和人才资源是高校和高等教育回馈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主要渠道。当今经济社会对人才、科技创新成果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迫切,新校区的到来既能够在科技水平上服务地方和周边企业,在校区需求本身也能带动周边房地产、交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高校多校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总体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我国高校现行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学校机关、各教学科研单位、直附属保障单位等单位,学校机关和直附属单位负责管理和服务学校日常事务的正常运行。高校多校区的情况下,由于各校区位置距离的影响,学校管理服务职能发挥受到限制,对学校整理管理和运行带来了挑战。现阶段,虽然众多高校在多校区机制下已经尽量在采取信息化管理,但在管理模式上仍旧较为单一,众多因素都给高校多校区的管理造成了很大影响。此外,高校整体运行由于受时间、距离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行之有效的高效管理模式,部分学者就分校区管理虽然提出了“条”和“块”的概念,但在实践运行中还需要进一步论证落实。

(二)多校区学科协调建设有差距

多校区建设虽然能够促进学校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但新时期“双一流”建设和各类学科评估要求高校要处理好校内各级学科的协调发展,多校区情况下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协调发展带来挑战。高校各校区之间的学科和专业由于教学科研需要势必存在交叉,且由于地方政府和区域经济需求的变化以及高校自身学科专业布局会间接改变学科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高校要时刻关注社会需求变化和高校自身发展需求变化。但学科建设的方向和重点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充足的时间去建设与发展,且各校区的学科建设会根据需要进行间断性调整,因此对人才培养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难题。

(三)多校区校园文化氛围有差异

高校多校区由于历史、学生个体以及地方自身因素等原因,校园文化或多或少会呈现出文化差异。虽然校区内接纳各种文化,但我国高校的主旋律文化总体上呈现统一性,如高校校训、校风、办学方针等。在分校区尤其是距离主校区较远的分校区,由于没有历史积淀等原因,校区文化氛围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延时性,这种主旋律文化的形成需要几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而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的效果可能具有长久性甚至终生性,所以如何找到弘扬学校文化的渠道和方法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四)办学的其他风险

多校区建设还存在其他风险,如政策风险,地方政府和企业负责人的频繁更换对分校区的支持政策的发生变化对校区建设带来风险;招生风险,由于地区、师资、社会认同不一等原因对分校区招生带来风险,可能会造成生源质量下降;师资引进风险,受分校区所在地方环境氛围、教育资源、发展前景等影响,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及教学教师扎根分校区,存在引进的师资流失风险;教学质量风险,由于师资不足、教学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存在教学质量风险。此外,还存在财务、安保等特殊情况均会对分校区办学带来影响。

五、 结语

新时期高校分校区建设总体上有利于学校的自身建设和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对拓宽办学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存在的管理运行、学科协调发展、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以及其他办学风险也不容忽视。当前,高校在多校区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建设之初就要加强顶层设计,经过充分酝酿,合理选择办学区域和合作渠道,科学构建管理运行机制,避免存在的各类风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躬耕实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才和智慧力量。

猜你喜欢

校区办学建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