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初探

2019-11-14周颖捷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长江丛刊 2019年36期
关键词:网络资源辅导员心理健康

■周颖捷/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前言

网络环境纷繁复杂,在安全建设、法制建设、道德引导、健康发展等多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这不免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发展产生影响,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指导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重点关注,协助学生共同面对网络环境所带来的心理挑战,解决相应困难。本文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以期对大学生网络环境中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引导和教育的措施,帮助学生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下成长。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网络环境中的表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网络环境中的表现,可分为积极表现和消极表现两大方面。

网络环境为大学生学习创造了便捷的知识获取渠道,网络资源是共享的,打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在网络环境下,辅导员和学生均享有一个适宜的、开放的网络平台,能够有效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能够平等地获取到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大学生拓宽眼界、增长见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重难点问题的解决。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会有消极影响。网络资源虽然丰富多彩,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完善的监管体系,对网络资源内容的健康性、和谐性缺乏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极易使得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价值观的偏差,更为严重的是,网络环境下存在不法分子或恶意分子,利用网络资源肆意传播不健康的内容,如果大学生的分辨力差、自制力弱、意志力不坚定,便会盲目地相信甚至支持网络反动言论,价值观逐渐被瓦解。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多沉溺于虚拟的网络平台,而忽视了现实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低头族”的比例逐年攀升,使得该部分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人际交流能力相对比较欠缺,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应高度重视。

三、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教育观念滞后,缺乏有效引导

辅导员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引导者,然而,综合现阶段的整体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教育观念滞后、重视度偏低的问题,调查显示,辅导员多将心思放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社团活动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较低,辅导员往往不是简单地管理某个班级或某个专业的学生,而是面向某个学院,一个学院一般由多个专业组成,一个专业一般分为多个班级,导致辅导员的教育精力被分散,加上辅导员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专业知识欠缺,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阻。

(二)分辨能力较弱,价值观产生偏差

大学生处于感情萌发、心智还不完全成熟的年龄阶段,尚未涉足社会、经历考验,因此,大学生的价值观是还未完全定型的,意志也不够坚定,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周遭的环境影响。网络环境存在许多不真实的虚假信息,网络言论尚未受到强制的约束,往往使大学生无法准确分辨真假与对错,久而久之便存在价值观产生偏差的风险。

(三)从众心理普遍,容易盲目跟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希望获得认可是每个人的本能需求,大学生的自尊心强,对自身存在感的要求较高,群体效应较为显著,因此,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是比较突出的,在网络环境下主要表现在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上,如果有某个大学生听不懂对方说的网络语言,可能会被其他学生嘲笑,由此产生了盲目跟风的不良风气,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四)情绪波动较大,网络依赖度较高

大学生处于性格、品行成长定型的特殊年龄阶段,网络环境为学生的情感发泄提供了一个共享、开放的虚拟平台,能够以此排解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但与此同时也对网络产生了较高的依赖度,甚至可能使得学生过分依赖虚拟网络而偏离实际生活,如果并不及时加以疏导,则必然存在沉溺网络的风险。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

大学生是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辅导员则是至关重要的人生益友和教育导师,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辅导员应主动地加强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储备,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深入地融入到大学生群体当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诉求,形成良师益友的良好形象,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辅导员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网络技术水平多数优于辅导员,这是因为大学生有更多的课外时间、年龄优势,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而辅导员却要处理繁杂的各项工作,因此,辅导员应加强网络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才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到与学生沟通无阻、交流无碍。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尚未真正接触社会,缺乏完备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三观尚未形成,网络环境在为大学生打开了窥探世界的窗户,同时,也不断地涌进各种不受监管的负面信息,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影响和冲击,辅导员的引导作用也正由此凸显出来。一方面,辅导员善于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形式,例如QQ 群、微信群、微博、直播等媒介,定期发布心理健康的知识,以及预防、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强化学生对网络环境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另一方面,辅导员应根据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协助学校相关部门设置并建立以校级、院级、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三)不断优化网络环境

优化网络环境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这一载体开展各类网络知识竞赛,巧妙地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结合起来,以健康的电子读物等形式丰富网络教育内容,发动社团和学生个体的力量共同建设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宣导并构建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增强学生适应网络环境、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既充分认识到网络环境的显著优势,也客观意识到网络环境的缺陷和不足,有效平衡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合理占比,帮助学生保持健康心理,提高网络文明素养,争做网络环境下的时代新人。

(四) 完善心理档案,强化心理训练

完善心理档案有助于辅导员全面掌握并动态跟踪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该方法不仅便捷有效,同时更贴合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习惯,因此能够得到较快、较广的推广和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完善心理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成员及其病史等,且必须保证档案的保密性、真实性、安全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建立档案之后,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做到档案的及时更新。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在学习、训练和自我教育的动态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结语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各方面的突出问题,应引起高校辅导员的高度重视,改变传统的、局限的教育观念,密切关注并充分结合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日常,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和精神需要,客观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利弊,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提升自身素质,争做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网络资源辅导员心理健康
知识组织理论下图书馆网络资源发现服务体系优化研究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Algoblu发布NEV网络资源虚拟化平台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日语的现状及分析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