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19-11-14余红梅成都师范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辅导心理健康心理

■余红梅/成都师范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面临很大的改革,尤其是教育行业。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要内容。加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有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点之重。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共享经济的出现与发展,对人们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进行访谈调研发现,部分少年儿童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在逃学、说谎、偷窃、作弊、焦虑、抑郁等等心理行为上,显示了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部分教师只重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课程内容的讲解,认为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严重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导致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等等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热情,被动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学生很少主动请教老师问题,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多处于应付的状态。家长因工作繁忙等等因素也难以及时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制力较差,很难独立完成作业,导致部分学生作业完成率不高。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不高,考试时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出现焦虑的心理状态,加之不想辜负家长和老师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期待,对考试结果处于过高的期望值,学生焦虑更加明显。部分学生,长期处于学习焦虑的心理状态,易激惹、发脾气、动怒,情绪极其不稳定。

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家长都有一定的责任,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过于注重考试分数,忽略了学生兴趣方面的培养,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导致教学工作进展困难,教学质量不高。有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表达能力差,不会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也很少与其他同龄人进行交流。部分学生拥有自私、冷漠、孤僻的性格特征,缺乏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缺乏感恩的精神,不合群,难以享受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应有的快乐。部分学生不自信,认为自己没有其他同学优秀,产生自卑的心理。

二、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不足原因分析

(一)教学方式不科学

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坐在下面听老师讲课,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学习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挖掘与提高,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少年儿童性格活泼好动,对事物的求知欲强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厌学心理,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依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学习能力不足,不能够充分的运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探索事物的天性被压制,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求知欲,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教育理念过于老旧,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要求教育工作者及时的做出调整,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质量,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渗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与家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较为薄弱,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精神异常、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过于片面地理解心理健康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教育改革要求转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得部分教师及家长逐渐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大力提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受一些片面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做表面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教师花大量的时间用于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教育,他们甚至错误认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属于浪费时间、浪费资源,极大地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不足

有的学校,全校只有一位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学校专业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缺少懂心理学专业知识又经验丰富的教师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长忙于工作,也没有全面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实践知识。受老旧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经验,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难以正常开展心理教育工作。非专业的老师容易将心理教育工作转变为思想教育工作,难以起到心理辅导的作用,说教式的心理辅导,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极大地拒绝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正常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别,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倾听、共情为教育基础,实现师生平等的交流对话,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疏导,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正常高效地进行开展。

三、加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心理氛围

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注重学生学业方面辅导的同时,加强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助于缓解学生学习压力,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缓解负面情绪。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加强彼此友谊的建设,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实现平等的对话,学生能够将近期的心理动态及时与教师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地开导学生,消除负面情绪,将自卑、焦虑、抑郁等情绪,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化解。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平等、舒适的教学氛围,主动帮助学生,关爱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提升教学质量。在平时的生活重,家长也要多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动态,及时发现孩子消极的心理状态,及时关心疏导,解除孩子心理烦恼,使孩子恢复到阳光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给予少年儿童鼓励,提升自信心

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与其家庭、学校的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给予少年儿童适当的鼓励,能够有效的提升自信心。家长、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细微地关注学生,学生一点点的进步如若能够得到及时的肯定鼓励,可以更加激励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少年儿童的特点是年龄小,自主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效的激励制度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步,同时对于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鼓励以及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少年儿童提出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小活动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家庭是孩子心灵的避风港,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家长要帮扶孩子克服挫折困难,表扬孩子的成绩,提升孩子的自信心,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

(三)定期组织心理辅导,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

教师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心理辅导。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的制定课后作业,避免学生过度重复练习,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学生的课程学习作业量过大,将占用学习其他兴趣爱好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舒缓心理压力。针对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展开辅导,疏导学生负面情绪,锻炼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感受身边美好的事物,能够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保持学生学习热情,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四)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工作者需要以活动为教学手段,通过组织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解决心理烦恼,消除负面心理情绪。课程学习活动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定期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比如感恩活动,学生需要善于发现生活中感动人心的瞬间,比如环卫工人很早就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父母无条件的付出,主动帮助他人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无声的温暖,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体验到爱与被爱的快乐,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感恩活动进行表达,通过主题活动的渗透,能够降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抵触情绪,使学生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家长也要带领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各类志愿者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历练心理素质!

四、结语

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主要受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因素影响。在教育改革要求下,全国各地区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但少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较为薄弱,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之部分家长教师对于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不足,限制了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所以,家长、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平等、舒适的生活学习氛围;多多鼓励学生的滴点进步,增强学生继续向上的自信与激情;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生的内心压力,保障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辅导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