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初探
2019-11-14徐清涛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徐清涛/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我国精准扶贫背景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临深刻的变化,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从经济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度转变、从巨大人口红利向老龄化社会转变、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转变、从工业化引领向城市化引领转变、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从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从农村改革、重中之重、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2018 年2 月11 日至12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并在成都市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听取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汇报,集中研究打好今后3年脱贫攻坚战之策。总书记强调: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清醒认识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相关理论的最新成果,为决战决胜深度贫困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我国扶贫攻坚任务与挑战
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使命,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底线要求,是科学发展、包容发展和共享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20%的人口大国而言,消除贫困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和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3年底贫困人口是八千多万,2014年底是七千多万,这一数字是按照收入水平推算出来的。中央提出要精准扶贫,要把真正的穷人找出来,哪些是贫困人口、贫困程度如何、致贫原因是什么,必须搞清楚。
我国扶贫攻坚的挑战,首先是贫困人口新特点带来的挑战:一是贫困人口的分布既集中又分散、贫困群体规模仍然较大、贫困程度依然较深。总体而言,是集中连片贫困人口与分散贫困人口并存。二是贫困的成因呈现多样性特点。我国贫困人口的上述特点对十三五扶贫攻坚带来了难度和挑战:一是人口的流动性和部分贫困人口分布的分散性对精准性扶贫;二是从贫困成因的多样性看,通过产业发展途径,或者说通过初次分配途径,对减贫的边际贡献率,与过去相比,将明显降低。大量的贫困人口需要通过再次分配途径,即通过转移支付或“兜底”式的途径来脱贫,这样的脱贫人口还存在极高的返贫可能,这不仅对国家的公共财政是很大的压力,而且对扶贫的效率和脱贫的长效性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其次是扶贫体制与机制相对滞后带来的挑战:一是精准扶贫管理体制滞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
三、扶贫攻坚的新思路与区域路径分析
在党中央的扶贫攻坚战略的部署下,各级政府,尤其是贫困集中连片地区的政府,都在积极行动,我国扶贫攻坚战呈现出良好的局面。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二是精准扶贫获得共识;三是规划措施积极有力;四是社会各界纷纷响应。
追求“精准”是中国反贫困战略的一个关键性的核心概念 ,精准化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确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战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确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并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和“有序退”的四个重点关键环节进行了具体部署。学习贯彻好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就是在精准二字上下真功夫、下狠功夫、下实功夫。当前,扶贫攻坚基本思路:按照中央的有关精神,结合基层的实践探索,将“改革推动、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多路并进、创新制胜”作为我国十三五扶贫攻坚的基本思路。牢牢把握三个精准:一是牢牢把握精准识贫。二是牢牢把握精准扶贫。三是牢牢把握精准脱贫。这三个精准是有机关联的逻辑体系,其中精准脱贫是目的,精准扶贫是手段,精准识贫则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前提。
打赢脱贫攻坚战,路径是关键。一是初次分配路径脱贫。这条路径的核心是通过产业发展的途径来解决贫困问题,关键是使扶贫产业的发展能精准惠及和直接带动贫困人口,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具有各种就业的机会;二是再次分配路径脱贫。这条路径的核心是通过国家转移支付或“兜底”的途径来解决贫困人口中丧失就业的对象脱贫,关键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类型、可持续、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以及“兜底”对象的识别体系;三是社会帮扶路径脱贫。这条路径的核心是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关键是完善社会各方参与精准扶贫的机制,鼓励社会团体自愿帮扶,增强发达地区以及企业和高校的对口支持、定点帮扶的力度,提高社会帮扶脱贫的效率;四是改革赋权路径脱贫。这条路径的核心是赋权脱贫,关键是通过资源环境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人口迁移制度的改革深化,赋予广大农民更多的财产权益与经营权利,以充分调动贫困人口在脱贫过程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实现绿色生态脱贫、资产收益脱贫和自主创业脱贫。
四、区域扶贫攻坚战略与扶贫机制创新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战略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应积极运用绿色产业发展促精准扶贫战略、加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精准扶贫战略、大力支持公共事业提升促精准扶贫战略、鼓励区域经济转型促精准扶贫战略以及全力完善乡村治理完善促精准扶贫战略。
我国应加大对扶贫机制创新道路的探索:一是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形成扶贫攻坚合力;二是创新基层治理机制,激发扶贫攻坚动力;三是创新城乡联动机制,提升扶贫攻坚能力;四是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五是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增强扶贫攻坚活力。通过产业发展脱贫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最有效的途径。要从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借鉴先进地区扶贫脱贫的经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各类扶贫资源,创新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建立相应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组织体系、产业经营体系和科技推广体系。要发挥生态扶贫、科技扶贫、合作扶贫、电商扶贫、品牌扶贫的作用,增强产业扶贫的能力与活力,推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多功能发展和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