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戏剧的教学策略探析
——程翔老师《雷雨》课例研读

2019-11-14云南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鲁侍萍周朴园雷雨

■陶 圆/云南师范大学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个发展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陈翔老师执教的《雷雨》一课,在符合语文阅读教学共性要求的基础上,遵循戏剧课教学的个性特点,本文以节选课例为例,探讨戏剧课的教学策略,力图从特殊性中提炼出普遍性,从特别的个案中找出蕴藏其中的普遍性的戏剧课教学方法。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课的独特在于其语文性的体现,一些语文知识必须穿插于课堂之中。在程翔老师的《雷雨》一课中,对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体现在很多方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上,具体的例子在课堂中也必不可少。每一篇文章中的词语是都是具有独特表现力的,戏剧也并不例外。对于文章中用词的独特性与必要性,程翔老师也进行了一些讲解,将其穿插于课堂之中。例如鲁侍萍被逼问时的“苦笑”,周朴园说话时的“严肃”、“冷冷”等词语。品读这些词语,为课堂的教学目标服务,也为语言的运用提供实例。这些策略不仅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结构之一,同时也将语文核心素养穿插其中。

程翔老师是最早运用会话理论,将戏剧剧本分为对话篇、对话段、对话组。程翔老师进行了科学的、符合戏剧文体特征的知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学生对提问的回答往往是具有随意性与主观性的,这就导致了答案用词不够严谨和规范。程翔老师在评价语中不仅引导着学生,同时也不忘记修正同学答案的不严谨和不规范。虽然这是一个微小的细节,但在平时的对话中逐渐对学生进行修正,才能起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渗透。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雷雨》的教学策略中,思维逻辑的发展与提升也得以体现。在一堂课上,教师应该起到引导的角色,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应该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所以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就应该得到尊重与锻炼。程翔在《雷雨》的课例中,将剧本分为对话篇、对话段、对话组,通过这一点作为切入点,让同学在划分对话组与总结对话组的过程中,达成戏剧的教学目的。程翔老师将戏剧结构分为对话篇、对话段、对话组的这一理论,语文教师可以确立这样的阅读方法,并将其交给学生,以帮助学生以后再读话剧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在这个自己寻找、划分、讨论的过程中,其实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有帮助的。

同样,思维的体现不仅仅在引导学生上,也体现在教学顺序之中。课例中,第一课时的时候学生对于周朴园的认知仅停留在“虚伪”二字上, 对于文章的理解也较为偏颇。但程翔老师遵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逻辑,先不急着下一个定义,选择搁置这一问题。在第二课时再深层次的分析的时候,再提出这一问题加以引导语探讨。这对于一个教学设计来说,无疑是遵循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这样做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的逐渐得到提升。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戏剧作为一个独特的文体,被选入教材之中,编者必然是有其用意的。虽然在教材的占比偏少,但是对于戏剧的了解与审美也显然是必要的。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基于剧本的研读,使学生在这一文体上找到阅读的方法并获得审美情趣。在《雷雨》的教学过程中,在探讨划分会话段的同时,程翔老师在细节之处无不带领学生体验“人性”。在周朴园与鲁侍萍不对等身份的相爱中、鲁侍萍在犹豫中故意让周朴园认出自己的过程中都展现出了“人性”,这是《雷雨》所表现的主要内涵之一。对于文中各个人物的形象分析,都是不刻意但存在于字里行间的。这种教学策略是自然的,并是不只为达到教学目标而生硬的对学生进行灌输,是具有对人性的审视的。例如鲁侍萍对自己的评价是:“不是小姐,不贤惠”,这就说明了她这个人性格十分耿直,“不是就不是,何必冒充!”,以及她的倔强性格。周朴园的虚伪与精明,鲁侍萍的自尊、倔强、单纯与善良,可以使学生对于人物以及情节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带领学生对戏剧内涵进行分析,从而达到读懂剧本的目的,使学生在不同的剧本获得审美体验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将对作品的,对人物的审美自然而然的纳入教学策略之中的。将这种审美与思索的习惯插入教学过程之中,变成有主观意识的审美鉴赏,更有甚者,学生就可以将知识内化,将其变成自我的资源进行创造。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雷雨》这一戏剧,无论是作者曹禺的还是剧中的时代背景,都是有区别于现代的独特之处的。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是需要理解的。在封建等级观念下,作为侍女的鲁侍萍在爱人与自尊之间苦苦挣扎,其中的矛盾与折磨是需要通过联系中国封建文化来理解的。戏剧作品的分析需要文化的加入,例如鲁侍萍先后称呼周朴园“老爷”和“你”的区别,这都渗透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理解,才能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传承。

一个少爷与侍女相爱的故事,作为中学生是难以全然理解的,所以在第一个对话段“回忆梅小姐”的教学策略当中,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称呼与评价的。周朴园称呼梅小姐为“贤惠、规矩的小姐”,而鲁侍萍则说她是“不是小姐、不贤惠、不大规矩”的。说的是同一个人但是用词却完全相反。造成这种反差的缘故正是“世俗社会中要讲究门第,门当户对”的婚姻观与恋爱观。而鲁侍萍评价自己是“不守规矩的”,那什么才是所谓的“规矩”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策略中关注并解决。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去理解的,理解了之后才能作为下一个部分的基础,推动课堂的发展。

程翔老师的课堂在讲到周朴园不让鲁侍萍与儿子萍儿相认时,他主动让学生发表了感受。同学们觉得是“难过”的,难过从何而来?就是因为“等级观念”,这种封建的“等级观念”使相爱的人被拆散,母子也不能相认。利用感同身受的方法来让学生感受到对“等级观念”的批判,这种自然而深刻的教学策略也极具借鉴意义。

五、结语

显然,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一个教学策略的设计可以同时兼顾到几点内容,但四个内容是同等重要的。对于戏剧这一文体,同样需要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其中去。对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视和培养,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与趋势。鉴于此,教学的三维目标需要统筹兼顾,并重前行。程翔老师提倡“教学有理”的观点,他的课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观念,教学策略高效的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值得我们分析与学习。

猜你喜欢

鲁侍萍周朴园雷雨
僧院雷雨(一)
《雷雨》中的“雨声”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
《雷雨》(节选)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鲁侍萍的未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