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文化视域下的中英翻译差异化研究

2019-11-14西安翻译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歇后语习语比喻

■魏 征/西安翻译学院

英文和中文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文化及翻译方面的差异,使我们说中文的人有时难以理解英文的内涵意义,其间存在着的差异,足以让我们琢磨一番。

一、中英称谓的差异化

在中国,出于礼貌,甚至有义务称呼年长的人为叔叔(伯伯、舅舅)、阿姨(婶婶、舅妈、伯妈、姑姑)、爷爷、奶奶等。因此,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Uncle Lei Feng这样的称呼语。但这不符合英文的习惯,也不地道。英文中这一类称谓只适用于与说话者有着血缘关系的对象。除此之外,任何其他人都无权享用这种呼语,这是约定俗成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英文中,称“雷锋”为“叔叔”是不符合习俗的,因为我们跟他并无血缘关系。对于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别用诸如“uncle,aunt, grandpa, grandma” 一 类 的 称 呼语。那么,如何称呼年长者呢?对男性长者,用“Mr. John 或Sir”即可;对女性长者,“Miss /Ms. /Mrs. Marry”或“ Madam”就很恰当了! 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究竟年长与否,可以“后发制人”,这样开场:“Glad to meet you. My name is Kenny.”(“见到您真荣幸。我叫肯尼。”)那么,对方肯定会告诉你应该怎么称呼他(她)的!

英美国家和中国在打招呼时还有一点不同:两人初次见面时,美国人经常直呼对方的名字,以表示友好。例如Jack, Tom等。中国的情况就不同了,在中国很少直呼对方的名字,就是在“铁哥们”之间也是如此,目的是表示尊敬和景仰。如“大哥、大姐……”大多数的英国人,还有一部分美国人,他们都觉得第一次见面就被直呼其名令人难以接受,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听别人介绍时是怎么称呼的,然后依葫芦画瓢。正所谓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

中国学生经常称呼老师为:“Teacher Zhang”或者“Teacher Li”,这并非地道的英文。同样,跟老师打招呼时说“Good morning, teacher”也是不可接受的。对女老师打招呼时最好说“Good morning, Madam”。而对于男老师,则应该说,“Good morning, sir”。另外,Sir与Madam不可用为“Zhang Sir”或“Li Madam”。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拍的电影中,这类称呼很常见,可谓是英文称呼与中文称呼的大杂烩。地道的英文则不会如此称呼。像teacher, cook, secretary之类的职业术语以及dean, chairman, president之类的头衔不可用作呼语。这点与中文是不同的,而诸如Dr. (or Doctor), Prof.(or Professor)一类的职业则可以用作呼语。

二、中英习语中的差异化研究

中英两种语言中有许多习语非常生动形象,用它们来比喻事物或说明事理,既生动,又达意。由于这些习语用词简练,言简意赅,常能引起丰富的联想。中文通常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来形容那些身强力大,头脑空空的人,而英文中就有There is more of Sampson than of Solomon in him.这个句子来表达此意。是基督教《圣经》中力大无穷的勇士;而则是古代以色列贤明的国王,以智慧著称。引用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或典故来说明事理,真可谓明白通晓,形象生动。其他还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缘木求鱼”、“画蛇添足”以及英文中常见的“carry/bring/send owls to Athens(多此一举)”;“Hunger is the best sauce (饥者口中尽佳 肴。) ”;“Homer sometimes nods(智者千虑,必有一失。)”;“There is many a slip twixt the cup and the lip(事情往往会功亏一篑。)。”同样,我们能将英文中的“the skeleton in the closet”, “to put heads together”, “to rain cats and dogs”, “ Good wine needs no bush”。翻译为“壁橱里的骷髅”、“把头放在一起”、“下雨时下猫下狗”、“好酒无须用长青藤”吗?当然不能,而我们必须综合他们的整体意义,充分挖掘其比喻意义,将他们分别理解为“家丑(shameful family secrete)”、“大家一起商量 (think out a plan with other people)”、“下倾 盆大雨(to rain heavily)”、“酒香不怕巷子深 (Good wine needs no cries.)”。

中英习语中存在着搭配的稳固性。所谓稳固性,指的是组成习语的各个部分(即单词)是固定的,不可随意拆开和调换位置。无论哪种语言,它的习语的搭配是固定的。习语结构上所具有的稳定性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中文中的“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可改为“八上七下”;“雪中送炭”不可改为“雪中送煤”;“打退堂鼓”不可改为“打退堂锣”。同样,英文中的“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不可换为“at sevens and eights”;“ fi sh in the air(海底捞月)”不可改为“ fi sh moon in the water”;“neither fish, flesh nor fowl(非驴非马)”既不能颠倒词序改为“neither fl esh, fi sh nor fowl”,也不可改为“neither donkey nor horse”。习语搭配的稳定性中存在的妙不可言不仅体现在不能随意拆开或更换这一点上,有时还体现在不遵守语法规则和逻辑推理等方面。如英文中的“Diamond cut diamond(棋逢对手)”,按照现代英文语法规则,谓语动词cut应该加上-s,这一点是与语法规则相饽的。当然,习语在结构形式上的稳定并非绝对,起妙不可言又可体现在两种语言中的许多习语都有自己的变体。而习语的变体必须以原型习语整体意义和基本结构形式为基础,并约定俗成,得到公认。如中文中的“俯首帖耳”演变成“俯首听命”;英文中的“to fry in one’s own grease”演 变 成“to stew in one’s own juice”,其基本意义保持不变。

三、中英翻译差异化的若干表现

(一)歇后语

中文歇后语不仅结构和风格独特,而且民族色彩最浓。歇后语的前一半称为比喻部分,常常是一种生动的意象语言;后一半称为说明或解释部分,揭示前半比喻的实质意义,即喻义。下面是歇后语的若干译法,足以体现中英差异中的微妙之处。

1、全译

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He is like the dumb man eating a bitter herb: he had to suffer the bitterness of it in silence.

瞎子点灯白费蜡。

It seemed 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

2、部分译

(1)只译比喻部分

他知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He realized that it was a case of the weasel coming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

他们的努力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Their efforts will be like ladling water with a wicker basket.

(2)只译说明部分

江世荣看见咱们开会都不叫他,哑巴吃饺子,心理有数。

Chiang saw us hold meetings without sending for him. He can put two and two together.

他必定审问我,我给他个徐庶入曹营——一语不发。

He’s sure to ask questions but I’ll hold my tongue to begin with.

3、意译

谐音歇后语具有很强的中文语言特色,翻译时难度很大,难以照顾全面,往往只好舍弃意象,采用意译。

“生活的海里起过小小的波浪,如今似乎又平静下去……一切似乎都是外甥打灯笼,照舅。”(周立波:《暴风聚雨》)

“The even tenor of their life had been disturbed, but things seemed to be settling down again. The villagers felt themselves back in the same old rut.”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Defying laws, human and divine

4、引申

“看你,隔着门缝儿瞧人,把人看扁啦。”

“Humph! If you peer at a person through a crack, he looks flat! Don’t be so prejudiced.”

(二)中英翻译中的正说和反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英翻译中的正说和反说,主要是指在英文里是否用no,not, never或者带有non-,un-, in-, im-,il-, ir-, dis-, de-, -less等词缀的词,在中文里是否用“不”、“没”、“非”、“无”、“未”、“甭”、“别”、“否”、“莫”、“休”、“毋”、“勿”等字。含有这些具有否定意义的词的说法均为反说或反面表达,反之则为正说或正面表达。

1、反说

所谓反说,即英文从正面表达,汉译时从反面表达,如:

Little does he care whether we live or die.

他根本不在乎我们死活。(翻译时little 直接和care结合,译为“不在乎”)

He was more frightened than hurt.

与其说他受伤,不如说他受到了惊吓。

(more …than在同一主语的句子里译为“与其……不如……”)

2、正说

所谓正说,即英文从反面表达,汉译时从正面表达。如:

He carelessly glanced through the note and got away.

他马马虎虎地看了看那张便条就走了。

(carelessly直接从正面翻译,译为“马马虎虎地”而不是“不小心地”。)

Some people can eat what they like and get no fatter.

有些人爱吃什么吃什么,照样瘦。

( no fatter不从反面译为“不会变胖”,而是根据中文习惯从正面翻译为“照样瘦”。)

正说和反说的问题主要就是出在拘泥于原文的表达形式,对于译语固有的表达习惯没有真正了然于胸。

The plane coming from Sydney will arrive in no time.

来自悉尼的航班很快到达。(in no time是固定搭配,正译成“很快”而不是“没有时间”。)

中英两种语言均有从正面或反面表达一种概念的现象。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在正反表达方面也常常会不同。同一个概念,英文可能习惯从正面表达,中文则习惯从反面表达,反之亦然。

猜你喜欢

歇后语习语比喻
比喻
买椟dú还珠
歇后语知多少
比喻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鸡当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