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黑天鹅》的悲剧审美意识

2019-11-14郑州大学音乐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电影文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妮娜白天鹅魔咒

贾 琳(郑州大学 音乐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一、《天鹅湖》的魔咒及其悲剧内核

《黑天鹅》以纽约剧团重拍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为故事背景,由于剧团芭蕾舞演员的新旧更迭,领舞贝丝即将离开,舞台需要一位新人上位并分饰两角:白天鹅和黑天鹅。女主人公妮娜舞艺精湛,在同样有着专业舞蹈背景的母亲调教下高人一筹,是成为领舞的热门人选,但由于自身性格内向拘谨,她在选拔时多次受总监托马斯“刁难”,被认为无法体现“黑天鹅”的性感与魅惑,即使加倍努力也未能顺利上位成为领舞。故事的冲突由此展开:成为“白天鹅”还是“黑天鹅”,做真正的自己还是托马斯眼中的“黑天鹅”,这一命题不仅成为少女妮娜心中的一大困惑,也进而引发后续内心的困惑和命运的突变。全片分为两个叙事层面,作为表层的是妮娜人物性格的异化、内心冲突的加剧扭曲,而内层则是作为原著《天鹅湖》的发展脉络。

柴可夫斯基的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来源于俄罗斯的一个民间传说:王子齐格弗里德打猎时偶遇一队白天鹅,当他追随白天鹅来到湖边,意外发现白天鹅变成了一位美少女。原来少女是天鹅公主奥杰塔,她被恶魔罗特巴尔德施加了咒语,解除魔咒的唯一方式是获得真爱,但如果背叛誓言,魔咒将永不能破。于是王子向公主许下诺言,希望奥杰塔能成为自己的王妃,并在天鹅城堡举行选妃宴会。而罗特巴尔德得知后,将自己的女儿变成黑天鹅奥吉莉娅。当奥吉莉娅伪装成奥杰塔的形象来到晚宴时,不仅惊艳了全场也蒙蔽了王子,被骗向她求婚。此时奥杰塔在窗外求救,但也无济于事。最后她绝望离去,魔咒依然无法收回,白天鹅纵身跳崖自尽。很显然,电影《黑天鹅》是以《天鹅湖》为主要灵感来源,经过提炼这一经典悲剧故事,构成了作品稳定的内核和叙事主干:施加魔咒——与魔咒抗争——与魔咒同归于尽。

为了能扮演黑天鹅并赢得托马斯赏识,妮娜不惜牺牲自己的本性,不断诱发自己内心欲望和心理底线,试图成为强大的“黑天鹅妮娜”。在这一残酷过程中,影片多次通过令人不适的特写镜头加以描述,例如让其身体发生变异:撕破手指流血不止、脚趾黏结成蹼、背部持续的伤痕以至最后长出黑色羽毛并强行拔出、发出动物般的呻吟……如果跳脱出影像本身,很难说这是妮娜遭遇的真实境遇,还是内心扭曲的幻想,但当“自我”这一形象不断出现在化妆间的镜子、地铁车窗里时,空洞无神的眼睛和狰狞的笑容,加之悬疑类型的音效和配乐时,镜头语言都是低沉怪诞的,映射出她的一种精神病态和人格分裂,而这与《天鹅湖》的魔咒一脉相承。受困于天鹅躯体,妮娜在强行激发自身的原始力量,却又在违背自我本性,在这样一种主题架构下,人物细微的心理变化和扭曲行为,已经为她的结局命运埋下伏笔。

二、支离破碎的人物设置

《黑天鹅》全片营造了一种压抑和不安的状态,在向观众层层剖析了隐匿在个体内心的欲望之下,也塑造出外部环境的支离破碎。首先是女主人公妮娜的角色定位,在片中她是一名刻苦勤奋的芭蕾舞演员,善良纯洁却又软弱孤独。作为一个内向者,她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在母亲的严厉管教下每日练习,完美、理想、自由和自我构成了她内心渴求的先后顺序。围绕这一潜在秩序,该片设置了母女 / 师生 / 同事 三组关系,而在这些支离破碎的关系中,折射出妮娜内心潜在的巨大逆能量和不断分裂的过程。

首先是作为母女关系的不断失衡到破裂。从小父爱的缺失,无疑对妮娜的心理成长造成严重影响,包括她对于性、性别关系的理解,而母亲过分的保护、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让她几乎与外界失联:生活的全部就是排练、几乎没有朋友、没去过酒吧,对性和异性抱有敌意。第一次海选时,她并不理解托马斯所说的“色诱”意义,所以在面对男舞伴和托马斯时,她的表情是茫然拘谨的。而被提及恋爱经历时,妮娜流露出尴尬甚至是恐慌。同时,观众很难在母亲这一形象上发现某些温暖或者母爱品格,从刚开始的古板严厉,进而发展到控制与私欲。“成为一个完美的芭蕾舞演员”是她和她母亲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前芭蕾舞演员,母亲因为意外怀孕而终止了事业,这是残酷的。所以她把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但母女关系始终是一种微妙的敌对关系。妮娜回到家继续不断练习,多次出现的背后伤痕却从未得到过母亲的鼓励与关爱,很显然,在这一家庭关系中,母爱是异化扭曲的。片中有几幕戏都发生在妮娜家中,狭小的空间、杂乱的摆设显露出母亲并不关心生活的享受,客厅里挂满了母亲的画像。母女间悉数的对话、冰冷的镜头语言展现出两人之间的冷漠与封闭。如果说受困于“黑 / 白天鹅”的躯体是一道魔咒,那么妮娜的母亲同样是组成魔咒的一部分。因此,当妮娜从酒吧回来并产生幻觉时,才有母女关系的爆发与推搡打斗,双方最终在获得“自我”这一问题上撕破表象。

其次是妮娜与托马斯微妙的师生关系。在影片中,总监托马斯是一个二元角色,在妮娜眼中他是艺术家人格的体现,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管理严苛,是自己的舞蹈导师,却又有着花花公子的外在口碑(莉莉曾提及,并暗示和他发生过关系)。在试演黑天鹅这幕剧中,托马斯用一种过激的方式试图引诱妮娜,激发她的原始欲念,还带妮娜回自己家中,但客观来说,我们很难看出托马斯对于妮娜有非分之想,反倒是一直试图激发她出演黑天鹅的潜力。但与此同时,他似乎又精于精神虐待,通过鼓励莉莉与妮娜的竞争,引发妮娜强烈的嫉妒心和内心张力——因此缔造出不健康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严厉苛刻的管教,另一方面又通过阴暗的手段一次次摧残妮娜的内心世界。而在妮娜眼中,托马斯即施加魔咒的恶魔,当妮娜遭遇舞蹈房停电事件时,她出现的幻觉体现了托马斯在她心中淫荡而放纵的一面。托马斯多次出现在妮娜潜意识中的形象,体现了他对自己造成精神伤害,但她内心又渴望受到总监的赏识与认可,出演黑天鹅,这是一种极为复杂和精神扭曲的师生关系,如同《爆裂鼓手》一般呈现出人性的贪婪与私欲。

而片中最为冷漠的在于对剧团舞伴关系的刻画。当托马斯在宴会上宣布前领舞演员贝丝退役、妮娜将接替这一位置时,引发的是同事间的嫉妒与猜疑,大家关注的焦点不在于妮娜的舞技,而是她是如何“上位”的。贝丝因为无法接受这一打击,精神失常而遭遇车祸,这一悲剧给妮娜造成极大的冲击,以至于她去医院探访时产生严重幻觉。贝丝和妮娜一样,曾经是有着完美舞技的“白天鹅”,但在剧团的扭曲氛围中,表现出被害妄想症并最终走向自残和毁灭。在片中,妮娜一直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观察着贝丝,对于贝丝的命运下场,她是抱以同情又感到恐惧的,因为在这段职业生涯中,她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产生了某种共情。当然,片中多次着力于莉莉与妮娜这一同事关系的刻画:这是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在导演眼中,如果妮娜是“白天鹅”,代表纯洁、内敛与柔弱,莉莉就是“黑天鹅”的化身,邪恶、心机与外放,她们处于对立竞争关系。公演在即,在莉莉的引诱下,妮娜做出叛逆的举动,试图打破内心禁忌,去酒吧、和异性发生关系、嗑药宿醉,并对莉莉产生幻想。酒吧一晚成为全片的转折点,妮娜明明很厌恶莉莉也知道她的心机引诱,却又跟随堕落,我们不难看出此刻的妮娜,已完全对“黑天鹅”这一形象走火入魔,她试图寻求外部的各种刺激来激发自己内心的某种欲望,或许她在莉莉身上看到了“黑天鹅”的影子——女性的荷尔蒙和风情,那正是她所欠缺的,所以她决定放弃自己的修女形象,在放纵与激情中解放自己,而这是她迷失自我同时又领悟到“黑天鹅”精髓的开始。对于莉莉,妮娜表达出十足的恨意,尤其在最后公演出场前那一幕,为了自己以“黑天鹅”形象上场,妮娜臆想自己在化妆间杀死了莉莉,在这段错乱的幻觉中,她展现了严重的精神分裂并散发出作恶的快感,这一幕已经预示着妮娜内心的坍塌、走向毁灭。

三、心理冲突的不断升级与悲剧结局

《黑天鹅》是一部由众多意象和象征元素组成的影像,这些意象中蕴含着导演对主人公命运和心理状态的共情思考,叙事语言中散发的强烈悲剧色彩与该片主题不谋而合。例如黑 / 白天鹅截然相反的造型和配饰、演员妆容,妮娜身上屡次出现的手指伤口与后背抓痕、多次出现的梦境、带有血渍的浴缸、化妆间 / 地铁上的玻璃镜等等,每当这些意象出现时,缓慢的长镜头和低沉婉转的配乐,放大了影片黑暗压抑的气息,并准确地映射出妮娜的焦虑和胁迫感,她试图挣脱自己却又愈发失控,不断走向崩溃边缘。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梦境、幻象,以及介于清醒梦与现实之间的游离状态,模糊了妮娜对本我与潜意识的界限,构建出主人公强烈的心理冲突。继影片开篇的梦境后,第二次明显梦境,是妮娜尝试了莉莉的药丸后持续致幻的状态。从她离开酒吧开始,到回家路上的性幻想,家中与母亲的打斗、与莉莉的欢爱,最后从公演迟到的现实生活中惊醒结束。虽然事后导演通过莉莉之口交代这一剧情只是妮娜的幻觉,但这一场景已经让她体验到内心的暗涌与觉醒:身为乖乖女的她竟然半夜离家、嗑药、与陌生男子寻欢,回家后与母亲大打出手——她在寻找一个“黑天鹅”灵魂的出口,很显然她是以莉莉形象为参照开始幻想的。再经过梦境的加工,赤裸的欲望与肉体彻底激发了妮娜的情欲,于是才有了自己意淫与莉莉交欢的这段叙事。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梦境是愿望的满足,是人们对平时生活中忽略细节的二次加工和转移,从妮娜的梦境中我们能发现她对于自我意识、潜意识的混乱与冲突。

而莉莉给的这粒药丸似乎成为一把钥匙,让妮娜无需睡眠就能持续产生幻象,臆想成为一种常态:在舞蹈排练房后台目睹莉莉与托马斯交欢、后背长出黑色羽毛、化妆间谋杀准备取代她的黑天鹅女孩……黑天鹅成为一种强烈的意象 / 意识形态,控制了她的正常思维,并让她更加极端。在这一系列梦境后,白天鹅彻底完成了向黑天鹅的蜕变。而当她在化妆间与另一位“黑天鹅”发生打斗,并捡起玻璃碎片刺向对方时,她已经获得足够的勇气,以及邪恶,这正是她想获得的。如果说现实的压抑、各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让妮娜无法适应,那么在这三段梦境中她完成了心理冲撞与建设,并挖掘出内心最原始的欲念,实现了黑 / 白天鹅的合二为一,同时也完成了现实自我的彻底分裂。当妮娜化身黑天鹅独舞时,电影迎来高潮:天鹅之死。她在舞蹈中臆想两臂长出黑色羽毛,成为一只真正的黑天鹅,忘我旋转挥舞间,灵欲合一。舞台上巨大的天鹅影子与舞者相互辉映,最终实现美的升华。在经历身心与精神的双重磨难,黑 / 白天鹅在对立矛盾中合体,妮娜创造出了完美。但遍体雪白的她却带着黑天鹅的伤口,纵身一跃完成了自己的谢幕,就像她最后台词中所说:“完美。我得到了完美。”

妮娜用近乎自残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谢幕,或许她的不幸折射出一种职业悲剧:优秀的演员都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他们为了演绎不同的人物个性,需要不停地游走在人性边缘。《黑天鹅》正是透过妮娜的危险遭遇,客观还原了一名普通舞蹈演员的痛苦与悲情,同时也展现出当她在面对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等各种人性抉择时的挣扎。为了选择完美艺术,妮娜燃烧自己的生命和青春,这是一曲女性的生命挽歌。无疑,她的结局充满了悲剧色彩,这是有关社会意识、自我觉醒和艺术巅峰间的悲壮凄美。但在面对灵魂的呐喊和命运抗争时,妮娜表现出的顽强抗争和追寻艺术完美,充分体现了一位当代女性的崇高之美。

猜你喜欢

妮娜白天鹅魔咒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rmal relaxation of exchange bias field in CoFe/Cu/CoFe/IrMn spin valve∗
解除魔咒
我的白天鹅
我的白天鹅
露肉季到!解除显胖魔咒!
大公司,请破解创新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