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浪地球》与国产景观电影的审美构成

2019-11-14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电影文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流浪景观

董 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景观电影”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哲学家,电影导演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在德波看来,当代商品控制了整个社会生活,景观由此出现,人们消费的与其说是商品毋宁说是景观价值,视觉取得了压倒其余观感的优先性。换言之,包括电影在内的商品,都需要有吸引人的外观,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和消费。戴锦华曾经在总结了好莱坞电影后,提出了景观电影就是高成本、高票房利润,其最能震撼和触动观众之处就是奇观场面的电影这一定义。近年来,大量的国产景观电影崭露头角,深刻地影响了国人的大众文化生活,也显示出国产电影追赶世界电影发展潮流的强烈意愿。其中,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2019)可以被视为值得关注的佼佼者,从《流浪地球》中,我们可以窥见国产景观电影的审美构成,乃至预测未来国产景观电影的发展方向。

一、模式化的情节设置

第一,国产景观电影的叙事链条通常都是极为清晰,且具备叙事张力的。电影一般都有着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以及结尾的各阶段,并有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链条。电影中矛盾的出现与化解一般都高度符合大众的心理预期。在《流浪地球》中,叙事起于“流浪地球”计划的开启,随着刘培强与儿子刘启分别进入空间站,刘启在地下城中逐渐长大,个性叛逆的他带着韩朵朵离开地下城,开始了一系列的冒险,这是情节的发展,而地球因为木星引力即将毁灭,地球上的人被联合政府放弃,刘培强父子以及诸多地面救援队成员付出巨大代价通过点燃木星上的氢气挽回地球,则是电影的高潮,最终电影在地球得到挽救,继续向着理想的外太空家园“流浪”结束。电影的叙事按照时间线推进,其逻辑脉络是十分清楚的。地球并没有被木星吞噬,刘启、韩朵朵等象征着未来的年轻人也活了下来等,这一结局是符合观众审美期待的。

第二,景观电影在叙事上还需要有经典的,能给予观众视觉体验的叙事段落。如《英雄》(2002)、《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等国产景观电影,无不都有着脍炙人口,让观众在多年以后还有着深刻印象的叙事段落,如飞雪和如月身穿红衣,在满天满地黄色胡杨树叶中生死相搏,元杰王子于重阳节在遍地菊花的宫廷内率领银盔银甲的士卒与金盔金甲的父王士卒相抗等。《流浪地球》中的经典叙事段落无疑是木星与地球之间被点燃的一刻,一方面刘培强所在的空间站燃着烈焰向着地球上已点燃的火柱飞去,另一方面地球上的无数发动机喷射出熊熊火柱,在照亮天空的同时,也点燃了人类的希望,场面极其宏伟辉煌。

第三,景观电影的叙事还需要有较为匹配的敌我势力进行博弈,以始终保持观众的注意力。同时,主要人物也在这种博弈中得到成长和进步。在《流浪地球》中,刘启面对的“敌人”是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由于地球越来越靠近木星,木星引力造成了地球上越来越严重和频繁的地震灾害,他和其他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必须凭借自己的智力迅速将地球推离木星;而刘培强的“敌人”则是代表了联合政府的AI莫斯,莫斯控制着空间站,而冷血无情的联合政府则早已决定放弃地球上数以亿计的人。由于代表了正义一方的主人公身处弱势,这样的博弈惊心动魄,牵动着每一个观众。而主人公虽弱小,却是得道多助,众志成城的,因此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依然是较为均衡的。与之类似的国产景观电影还有如叙述孙刘联军共同抗曹的《赤壁》(2008),忠良程婴与权臣屠岸贾对抗了二十年的《赵氏孤儿》等,博弈使得叙事动力始终存在。

二、典型性的人物塑造

人格高尚,在智识、勇气等方面尤为突出,但是拥有性格或命运上的缺陷,最终能够战胜自己缺陷建立起一番伟业的主人公,是景观电影的特色之一。而由于景观电影常常采用宏大叙事,因此这样的主人公在大多数情况下为男性,他们肩负了解决危机,消弭灾难的职责。如《集结号》(2007)中先是率九连全连完成了掩护任务,后是不断为九连的烈士讨要说法的谷子地,《妖猫传》(2017)中破解了妖猫一案,并写下伟大诗篇的白居易等。《流浪地球》中的这一典型人物无疑是刘启。刘启拥有聪明、勇敢的优点,幼年时就曾在父亲的怀中了解了不少天文知识,长大以后更是流露出了敢作敢为的一面。然而刘启的缺陷也是明显的,自幼失去了父母的陪伴,使得刘启非常调皮,敢闯黑市,偷车卡,姥爷韩子昂无法约束他,尤其是重病的母亲被父亲放弃,更是成为刘启的心结,以至于他一直对姥爷和父亲没好气,总是管姥爷叫“老东西”。但是在刘启的内心深处,他是依赖、信任父亲,将父亲视为英雄的。在发现地震来临,地球的救援队开始疲于运送火石时,刘启发现了身处的危机,并很快想出了对策,最后果断冲向行星发动机点燃火石。在电影中,他完成了从一个叛逆少年到人类英雄的蜕变,对刘培强来说,刘启也完成了从一个耿耿于怀的孩子到父亲的得力“战友”的转变。

而为了增强电影的可看性,电影又往往会为主人公安排辅助性角色,如被保护,被关爱的女性,如《神话》(2005)中的玉漱公主;制造笑料,调节气氛的友方人物,如《美人鱼》(2016)中倒霉的章鱼八哥等;给主人公启发,将主人公从瓶颈中解放出来的助手型人物,如《妖猫传》中的空海和丹龙等。《流浪地球》也不例外,与刘启并无血缘关系的韩朵朵是被刘启爱护的小妹妹,带妹妹回家是刘启一开始的目标,而韩朵朵也在和刘启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很快成熟起来,正是韩朵朵向全世界救援队发出了请求援助的广播,在人们力挽乾坤之际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衬托主人公,让电影具有喜剧性的角色则是中澳混血儿,开口闭口有着一颗“中国心”的蒂姆,电影中他同是警局的嫌犯却油嘴滑舌地审讯刘启的情节让观众忍俊不禁。而助手型人物则有王磊、李一一等,拥有救援经验的王磊让刘启知道了火石的用法,李一一则是教会刘启如何手动重启发动机的技术型人才。这些人物都在电影中有着不同的,不可或缺的能动效果。

三、丰富精妙的视觉语言

没有丰富精妙的视觉语言,电影的“景观”特性也就无从谈起。景观电影一般都倾向于结合大场面的拍摄,充满各种动作、速度奇观的近景画面以及快速剪辑节奏,来为观众制造视觉盛宴。例如在《投名状》(2007)中,俯拍镜头下黑压压的苏州太平军降军让观众能理解到主人公内心的惶恐和震动。即使是长镜头,景观电影也是注重使其具有动作感的。例如在《云水谣》(2006)的一开始,导演使用了有炫技意味的六分钟长镜头,让台湾的诸多景象较为密集地汇集起来映入观众的眼帘等。对于科幻电影来说,视觉语言更是其票房的保障,将时间背景设置在六十年后世界的《流浪地球》正是以此来赢得市场的。如刘培强和其他国家的宇航员在护卫地球的空间站中生活、休眠,与舱内的莫斯交流甚至看全息投影的场景,刘培强在反抗莫斯以后,出舱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艰难地靠近指挥中心等场景,都是观众无法触及到的,它们充分地给予了观众新鲜感。又如在地球逐渐远离太阳以后,地球的表面早已不适宜人类居住,不仅气温已经下降到了零下八十四摄氏度,且地表已经经历了因为地球停止自转而引发的地震、海啸等诸多末日场景,因此,在刘启等人到达地表以后,他们看到的完全是观众熟悉,能与观众产生情感勾连,而又陌生,拉开了和现实之间距离的景象。熟悉之处在于如“杭州”等地名,上海东方明珠、地铁站等地标得到了保留,但是城市早已荒废,大地早已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人们必须依靠大型工程车来行走,一位护送火石的队员正是因为关掉了防护服里的加热设备给火石供电而被活活冻死,这些都让观众能够迅速接纳景观背后的灾难性世界观。

而《流浪地球》中的诸多场景,是在电影特技的支撑下塑造出来的,这也是景观电影的一大特征。电影特技,即“运用特殊技术手段实现的影像效果,它带来的最大美学效果就是影像奇观。是令人信服地展现在银幕上令人不可思议的、难以置信的非凡瞬间图像,实际上是人为的‘效果美学’,是电影技术可能性的再现,是为了和电视对抗而不断发展出来的,也是与电影产业化相配套的商业行为”。1976年,随着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上映,这一年也被称为是“特技效果的新生年”,在此之后,西方景观电影中的特技更是日新月异,不断开拓全世界观众的视野。国产景观电影尽管在这一点上起步较晚,但依然在不懈追赶着。近年来出现的如展示了唐代三百尺通天浮屠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2010),充斥着不明生物的《九层妖塔》(2015),有着由天界、阿修罗界、人界、魔兽界、恶灵界和炼狱界六界组成的世界观的《阿修罗》(2018)等,电影背后无不有着强大的特技团队。《流浪地球》也是如此,电影中有多达两千多个特效镜头,无论是地下城和运载车内细腻真实的各种设备,抑或是恢宏壮丽的太空景象,拥有大量零件的行星发动机,路上奔驰着铁甲洪流的苏拉威西等,都极具工业感和未来感,让观众似乎身临其境。可以说,电影在特技上,交出了令观众基本满意的答卷。

此外,国产景观电影也往往蕴含着人文关怀。即使是在消费时代,国产电影的“载道”观依然是普遍存在的,与娱乐至上的好莱坞不同,国产景观电影如《无极》(2005)等往往执着于严肃命题的表达。《流浪地球》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更是以“幻”的表现之手段,表达了具有现实意义的人文关怀。人类在灾难来临之际做出多种努力延续物种,携带地球之家“流浪”,勇于进入未知世界,将科技的力量,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在危机来临时,又勇于牺牲,如王磊、刘培强等人,接二连三地牺牲,最终换来幸存者战胜危机,迎来光明,这是电影对人类本质力量的歌颂。而刘培强与莫斯尖锐对立的人机互动,并不和谐的地下城社会,以及手握大权的联合政府对人类生命的轻视等,更是电影直抵观众思想深处的思索。毫不夸张地说,《流浪地球》的题旨意趣令人振奋,含蕴深刻,这也是电影与那些单纯提供观众感官兴奋,生硬植入诸多奇观场面的景观电影的本质区别。

不难看出,《流浪地球》有着在审美上追慕好莱坞电影的特质。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国产景观电影,在叙事线条、人物设置以及视听语言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符合电影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审美表现。这是无可厚非的,好莱坞电影产业不仅是美国电影工业的代表,也是全球商业电影生产的风向标,作为蜚声国际的电影中心,好莱坞在电影的生产和运作,在视听技术手段上,都是极为成熟的,在科幻电影以及其他诸多类型片中,好莱坞电影都显示出了一流的制作技术,震撼的景观营造,以及模式化的叙事,这固然也遭受“流水线”式生产的诟病,但不可否认,这种制作模式和审美标准,是清晰的,可供模仿,且有着广泛市场的。而《流浪地球》对于好莱坞娱乐至上观的摆脱,对人文关怀命题的坚守,同样是值得后起的国产景观电影学习的。可以预见到的是,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寻求商业卖点的国产景观电影的审美,也将沿着这一道路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流浪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流浪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流浪的歌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