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
2019-11-14刘美然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习村庄小学050600
刘美然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习村庄小学 050600
引言
近几年,国家对新课程改革落实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落实的更加深入,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语文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汉语知识、提升汉语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的关键时期。
1 小学语文文本阅读细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世界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让孩子更好的学习,尤其是对小学高年级的孩子,精细化阅读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阅读习惯,帮助他们在初高中阶段更好的学习语文。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成绩,联动其他学科,全面提升成绩。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即教材中的课文阅读,这些文章都是教育部根据孩子的心智发展精心分析选择的,都是适合小学学生学习了解的知识。精读这类文章,有利于孩子更好的了解自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让孩子学会客观、全面的认识世界。精读文本,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教师不能在对名师教学经验照搬全抄,也不能对于阅读部分简单带过 针对小学文本精读教学要求,教师要提升个人素质,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精细阅读作为课堂上的重要部分,针对这一过程,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更好更准确的把握课堂进度,要求带动课堂每一位学生,更好的把握课堂。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2.1 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落后。对于学生阅读教学仅局限于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并未专门的为学生安排阅读教学课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也只局限于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机械化地带领学生诵读文章或者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文章,然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文章的重点、内涵,让学生将文章优美的语句、重点的词语做好笔记。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2.2 教师对文章的解读把控不够严密
一堂课往往只有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师想要做到让学生精读文章并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的认识理解往往是不够的。针对课堂时间不够充分的情况,教师往往会主动将文章的内涵概念以及重要意义解读给学生,这可能造成教师对文章解读过多。教师将基于对文本的把握传授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阅读能力在飞速提升,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正如同拔苗助长,虽然在短期内看起来成长很快,可结果并不是真正的成长。
2.3 对学生审美能力的训练不足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的内涵,通过对文章的感受,形成自身独特的见解。但现阶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阅读语句、语调以及描写手法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训练,在阅读文章时一味地跟随教师的思路与想法,并未形成自身独有的思路,更不会运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文章。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分析
3.1 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
文本细读的重要步骤就是要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抓住文章的导向以及写作的目的。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2.教师应监督学生积累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同样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为例,教师要给学生深入地分析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比如:“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又冷又饿、哆哆嗦嗦、美丽等词语造句,或者是对优美的句子进行仿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挖掘题目核心要义,深度体察文本内容
在文本诵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抓住文本的题目进行细致探究,由标题切入到文本实现细化解读,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猜测、预设,从中更好地窥见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动向,为文本细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最后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探寻题目名称为“最后一课”的原因,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当时法国与普鲁士之间发生战争的历史背景。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最后一课”这四个字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主人公对告别法语课的遗憾、对上最后一节课的珍惜、对敌人侵略的憎恨以及对于韩麦尔先生即将离去的同情等情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最后一课”涉及哪些人物,如镇长、郝叟、邮递员、老头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最后一课”对于主人公及小镇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系统把握主人公及同学们对于从前不珍惜学习生活的悔恨与遗憾、对于老师多年来付出辛勤劳动的感激以及对于失去国土的眷恋深情等情感,进一步形成对文本的全面理解。
3.3 局部细读把握文章的文意
一篇优秀的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段落的每一个文字都与主旨密切相关。文本阅读不能单一地对某一阅读模块进行阅读,也不能逐字分析,因此教师在开展文本阅读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局部的细读去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从全局的角度分析作者的写作思想,再根据具体的段落进行详细探究,从而避免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将原本的文章划分得支离破碎,打破文章原有的美感。
结束语
文本细读的提出对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深入文本寻求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加深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多维度出发深入体察文本的核心要义,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与阅读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