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13王小勇
王小勇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很好地适用于现代的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因此衍生出种类繁多的新的教育模式。经过试验验证,在众多的教育模式中,分层教学模式脱颖而出,此模式能更好的适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好的诠释出因材施教四字真谛。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代表,着重讲述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1分层教学模式的基本信息
1.1分层教学含义
首先认识一下什么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实质是因材施教,早在几千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数学教育。分层教学即是教学者把学生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进行合理分组,尽量使每组学生的水平比较一致。然后针对各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發展。
2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原因
分层教学不是在给学生贴标签,并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只是每个学生的自身能力本来就是有差异的。例如在同一个班级,同一道数学题,有的学生老师讲一遍就能理解透彻,还能有自己新的见解。而有一部分同学通过向老师询问自己的疑惑,得到老师耐心讲解后能自主解答数学题。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即使老师详细讲解几次还是不懂怎么解答数学题。面对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各有差异的学生们,为了能更好的传授知识,让每个同学得到最好的教育方式,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此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3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再好的教学模式也要学会合理的利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特点,合理有效的安排分层教学计划,利用并加以创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一些具体分层教学想法:
3.1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自身水平不同,能力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分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分层,有的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扎实一点,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造成对新知识理解的程度不一样,呈现的课堂效果也就不同。可以按照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数学分组。班级可以分成3组,以A、B、C组分别命名,明确每个数学小组的学习任务和授课方式。
3.2合理准备教学方式
这一点需要教师筹备大量的准备工作,为3个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的备课,明确教学任务。有些数学基础知识必须让3组同学都能掌握,有些知识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授课。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学到的分数类目,就可以进行分层授课。首先,第一层次分数的概念和简单易学的分数的加减法。第二层次是困难点的比较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第一层次的学习内容是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要理解学会的,第二层次的学习内容是让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掌握的。通过学习分数之后,学生们都能知道有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是关于分数的,比如在超市里经常出现的打折商品是怎么回事。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能理解更复杂的的分数知识,比如,有些冷饮店里广播的第二份冰淇淋半价,通过计算就能知道买两份冰淇淋的价格,其实是每支冰淇淋是原来价格的3/4。
3.3用分层理念设计思考问题
既然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了分层教学模式,那么对于学生的考核也应实行分层的方式。对于教师来说,课本上的知识必须让每个同学掌握,课本上的内容是最基础的应作为重点认真讲课。做到这一点后,可以适当对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加大难度,提升他们的解题思维能力。例如在加减乘除的相关教学时,7乘19的计算,让同学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大部分同学会直接相乘计算结果,可有的同学会想到用7乘20减7计算结果,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又能更快地得出结果。再例如学到面积公式时,可以引导学生们自己推算。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乘高,让学生通过正方形面积公式去推导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习能力强的同学通过画图可以看到正方形一分为二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此可知,三角形面积公式是长乘高除于2。对于不会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同学,老师可以通过讲课来传授。这样一来,所有的同学都能掌握到图形面积公式,也锻炼了部分学习好的同学的创新能力。
4结语
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接受知识的时间长短不同,因此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模式就是充分顾及每位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能力强弱,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学会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好的提升自身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好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启发式和交流性,最贴近孩子发展的教育。分层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效,整体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丽云.关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2):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