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2019-11-13张伟
摘要:高中美术教学在高中教学实践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促进道德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有的美术教育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探索一些创新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应运而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高中美术教育 应用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高中美术教学在高中教学实践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道德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高中美术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高中美术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渐浮现,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也需要引入一些创新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背景下,可以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与美术教学活动有关的交叉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实施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生活化教学的前提下,将自然与理解能力相结合,提高艺术教育水平,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堅实的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一)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发挥德育作用
将德育融入艺术教学是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艺术教学的要求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将真实的教学情境运用到艺术课堂上,通过真实的情境和教材中所涉及的真实人物和事件来进行德育工作。例如在教授古今人物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专门为学生展示民族英雄、劳动模范等图片,同时为学生讲解艺术知识及这些人物的光辉事迹。这样,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艺术学习接受积极的教育,提高自己的历史文化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艺术课堂的德育作用。
(二)启发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美术感受能力
美术教学的本质不是如何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如何鼓励和激励学生,并不断引导学生实践创新的美术作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树立良好的美术创新意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与水平。首先,高中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观察和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教师可以充分把握每个学生的艺术水平和个性特点,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其次,高中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美术创新意识的理解力,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美和美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而掌握各种艺术表现形式。
(三)通过日常生活实际联系美术教学活动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能动反映,因此,为了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艺术形象的理解,美术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看待艺术作品,发现艺术形象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艺术教育可以恢复活力和创造力,并且可以更加有力地促进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介绍罗中立的作品《父亲》。这幅作品贴近现实生活,描绘了一位皱着眉头拿着一只破碗的老父亲。通过观察,学生会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到画中这一父亲的形象。这样一来,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交叉点,从而提高学生领悟艺术作品的能力。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辅助设备与工具越来越先进,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美术教师要恰当地运用这些辅助工具,保证艺术形象的具象和可视化,使艺术家的设计意图清晰生动,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更具有现实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发散思维,学会联想,积极地寻找艺术作品与自身的共鸣之处,从而促进自身艺术素养的提高。
三、结语
美术的生活化教学旨在让学生于日常生活情境中发现美术,感受美术,并体会到美术的魅力,从而有利于自身人格的积极成长,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张红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
[2]高翔.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
(作者简介:张伟,男,本科,赣榆高级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