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君出塞:美颜滤镜有多重要

2019-11-13王磊

意林绘阅读 2019年9期
关键词:汉元帝王昭君后汉书

王磊

青山说:关于王昭君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过。因为得罪了画师而远嫁匈奴,昭君出塞,為大汉和匈奴间带来了长达六十余年的和平。但这都是真的吗?

得罪画师的段子出自《西京杂记》,这是一部汉代历史小说集,读起来的确情节感人,但也只是故事而已。《报汉元帝书》倒是印证了得罪画师的说法,不过这份报告及里面的文字是后人的伪造已毋庸置疑,因为王昭君上书的时候汉元帝都死了两年了。退一万步讲,即使王昭君不知元帝已驾崩,她也不可能提前安排好元帝死后才有的谥号。

《汉书》里记载王昭君是被皇帝赐给匈奴的,到了《后汉书》里就变成了王昭君为了爱与和平主动提出去匈奴和亲。蔡邕的《琴操》中则说汉元帝在皇宫里举行了一次志愿者征集,王昭君就盛装出席主动报名。

从情理上来说,《后汉书》和《琴操》的记载似乎可信度略低。一个十九岁的女孩,搁今天还在上大学呢,就算觉得在皇宫里没有出头之日,就会主动要求远嫁匈奴吗?那时的匈奴对大汉朝的人来说,就是一群可怕的野蛮人,在皇宫不受宠幸顶多算混吃等死,而远嫁匈奴就纯属自己找死。即便王昭君是个非常有事业心和企图心的女人,想着与其在大汉默默无闻,不如去匈奴一鸣惊人,那她为什么在北上的途中又弹出那么悲伤的曲子呢?而且《报汉元帝书》虽然是假的,但历史上王昭君上书请求回家是真的,这和《后汉书》和《琴操》里她主动要求远嫁的人设也不符。其实正史中关于王昭君的记载不过几十个字而已。连王昭君这个名字都充满争议,《汉书》和《后汉书》中对她的称呼一共有四种,至于哪个才是她的真名到今天还在争论不休。我们记住的多是符号化的王昭君,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那王昭君长得美吗?

按理说能名列四大美人,当然是美的。但实际上关于王昭君相貌的美好描述多出自野史,正史中并没有记载。不过草原上的生存环境非常艰苦,游牧生活逼得人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大部分匈奴女子都得像男人一样干活,想来必定膀大腰圆,皮肤黑亮。就算是不必劳作的贵族女子,在紫外线如此强烈的地方生活却没有防晒霜,肤色和皮肤质量也是堪忧的。

而中国人“以白为美”的审美观念可是历史悠久了。《诗经·硕人》篇里描写美女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意思是手就像春荑一样柔软,皮肤就像凝固的油脂,细腻白嫩又有光泽,除此之外还有 “冰肌玉骨”“皓腕凝霜雪”等描绘女性的词汇,都体现了古人对“肤白貌美”的执念。长得白除了能“一白遮百丑”,还是人们社会等级心理的一种反映。因为在古代,只有底层的劳动者才会因为风吹日晒而黑,真正的贵族袖手自在不事劳作,想晒黑都难。

除此之外,游牧的匈奴部落,其卫生习惯自然也无法和中原的汉人相比。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商代中国人沐浴的记载。《周礼》中也有“王之寝中有浴室”的记载。到了春秋时期,古人已开始使用专门的设备来洗澡。秦汉时期,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而且古人洗澡还会用胰子、澡豆,更高档的还有“面药”和“口脂”,用来涂脸和嘴,兼具清洁、润肤和防冻功能。

南匈奴虽然已经有一定的汉化,但讲起刷牙洗脸换洗衣服这种卫生习惯还是没法和中原的汉人相比,所以要比外在条件,王昭君必然是美的。但王昭君的美除了体现在容貌上,更体现在她带去的大汉的礼仪、大汉的服饰、大汉的气质。这是先进文明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这是比单纯好看的皮囊更高级、更历史的美丽。汉元帝的女人很多,但其中只有两个女人真正影响了西汉甚至是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而且凑巧的是,这两个女人都姓王……

卖鱼猫摘自《秦汉悬疑档案》

猜你喜欢

汉元帝王昭君后汉书
克己奉公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回天乏术的傀儡皇帝
明妃王昭君
《王昭君变文》与唐咸安公主关系论考
怎样劝人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王符生平简述——《后汉书·王符传》释读附拾遗二则
《后汉书》郭玉脉法校文
《谢沈后汉书》鲁迅辑本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