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污染对2种地被植物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的影响
2019-11-13刘海荣冀媛媛姚艳丽
刘海荣 冀媛媛 姚艳丽
摘要:采用生物滞留柱模拟生物滞留池的试验方法,研究径流污染对2种地被植物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来水浇灌条件下,马蔺的固炭释氧能力强于鸢尾,降温增湿能力弱于鸢尾,但是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相对于自来水浇灌条件,地表径流水均显著提高了2种植物的固炭释氧能力,这种提高作用对马蔺的影响比鸢尾更大;相对于自来水浇灌条件,地表径流均降低了2种植物的降温增湿能力,这种降低作用对马蔺的影响显著,对鸢尾却不明显。
关键词:地被植物;降温增湿;固碳释氧;径流污染
中图分类号:S688.401;X5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7-0257-04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大,城市地面被大量钢筋混泥土建筑以及硬化地面所覆盖[1-2],大气污染物沉降、汽车尾气、燃料泄露、轮胎磨损、动植物残体、生活垃圾等在硬质地面上汇集,经地表径流冲刷形成面源污染[3],大量的地表径流通过城市管网排入城市河道,雨季到来,城市管网无法在短时间内排出大量地表径流,造成城市内涝,城市面源污染严重[4]。因此,城市管理者和研究者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5-6],希望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下雨时吸水,在不下雨时释放水,从而实现雨水的蓄、滞、渗、净、用、排的合理利用目标[7]。生物滞留池作为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技术[8-9],在径流量削减、径流污染控制、地下水回补及景观方面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10],成为最具成本效益的雨水径流管理方法[11-12]。因此,近年来关于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的研究较多,但多数集中在基质的配置、基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这2个方面,而对于植物的生态效益研究较少。笔者采用生物滞留柱模拟生物滞留池的试验方法,研究径流污染对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和马蔺[I. lacteal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Koidz.]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的影响,为植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1.1 生物滞留柱 选用直径为25 cm、高为75 cm的塑料容器,下留4个直径为0.5 cm的排水孔,将该塑料容器置于直径为40 cm、高为15 cm的集水盘中,集水盘距上沿2 cm处设溢水孔1个、直径0.5 cm,上接有溢水管,溢水管的水由烧杯进行收集。塑料容器从下至上依次为砾石层(粒径
1.1.2 植物准备 2017年4月于天津市曹庄花卉市场选择生长健壮、株高为10~15 cm的马蔺和鸢尾同期土培苗(育苗钵高10 cm,直径10 cm)作为试验材料。取5个生物滞留柱,每个土柱以相等间距栽植7个小钵鸢尾,另取5个生物滞留柱,每个土柱以相等间距栽植7个小钵马蔺,以上土柱均浇灌地表径流水,另每种植物各设5个对照(浇灌自来水)。试验在具有均匀光照的条件下进行,防止雨淋。
1.1.3 浇灌水源 试验使用的地表径流水取自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上。分别在径流的起涨段、峰顶段、退水段各取样3次,试验前将径流水混合均匀后立即取样,并开始试验。自来水取自天津农学院植物实验室。
试验于2017年6—8月进行,以地表径流水对生物滞留柱进行浇灌,以自来水对对照组进行浇灌,在没有降水的落干期采用蒸馏水进行日常养护。
1.2 指标测定
于2017年8月中下旬的晴好、无风的天气情况下,采用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每天09:00—17:00每1 h测量1次,共3次重复。随机选取马蔺和鸢尾生长健康的叶片,即从外面数第2张至第3张叶片进行活体测定(每个土柱取3~5张叶),待系统稳定后,每张叶片取3个瞬时光合速率值(Pn),同时对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气温(Ta)、胞间CO2浓度(Ci)等进行同步测定。以光合速率值和蒸腾速率值为基础,参照已有的计算方法对2种植物的固碳释氧量[13-14]和降温增湿量进行计算[15]。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种地被植物净光合速率比较分析
地表径流水浇灌的马蔺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图1),最高值出现在11:00,达到12.06 μmol/(m2·s);之后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15:00降至1.85 μmol/(m2·s)。自来水浇灌的马蔺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第1个高峰出现在11:00,达到10.53 μmol/(m2·s);之后迅速下降,在13:00—14:00出现低谷;随后继续上升,15:00出现第2个小高峰,值为5.85 μmol/(m2·s);之后缓慢下降,17:00降至全天的最低值3.2 μmol/(m2·s)。地表径流水浇灌的鸢尾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从09:00开始就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水平;之后隨着光照度的增加,至10:00达到全天的最大值9.19 μmol/(m2·s);之后缓慢下降,至14:00降到低谷,为4.86 μmol/(m2·s);随后的15:00出现全天的第2个小高峰,为5.02 μmol/(m2·s);随后逐渐下降,17:00降至全天的最低值。自来水浇灌的鸢尾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3峰曲线,3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3:00、15:00,分别为 5.39、7-30、6.93 μmol/(m2·s),其中最高峰出现在13:00。不同水质浇灌,不同的植物净光合速率呈现完全不同的变化规律。总体来说,马蔺在1 d中的净光合速率较鸢尾变化剧烈,无论是地表径流水浇灌还是自来水浇灌,马蔺的净光合速率峰值均高于鸢尾。地表径流水浇灌的马蔺净光合速率范围为1-85~12.06 μmol/(m2·s),自来水浇灌的马蔺净光合速率范围为3.23~10.53 μmol/(m2·s);地表径流水浇灌鸢尾净光合速率范围为2.77~9.19 μmol/(m2·s),自来水浇灌的鸢尾净光合速率范围为2.45~7.30 μmol/(m2·s)。不同水质浇灌的马蔺和鸢尾净光合速率基本表现为上午高于下午,与鸢尾相比,马蔺1 d的净光合速率变化较大,这说明马蔺能够对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响应,以减少高温及高光照度等不利条件对其造成的伤害,植物的这种日净光合速率变化规律将直接影响它们的固碳释氧能力。
2.2 2种地被植物蒸腾速率比较分析
地表径流水浇灌的马蔺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图2),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3:00,分别为 1.57、1.85 mmol/(m2·s);17:00降至全天的最低值 0.13 mmol/(m2·s)。自来水浇灌的马蔺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1:00,为2.40 mmol/(m2·s);随后迅速下降,至14:00—15:00维持1个相对平稳的状态;随后继续下降,17:00降至全天的最低值0.43 mmol/(m2·s)。地表径流水浇灌的鸢尾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第1个峰值出现在11:00,为1.96 mmol/(m2·s);随后略有下降,13:00 出现第2个峰值,为1.54 mmol/(m2·s);17:00降至全天的最低值0.37 mmol/(m2·s)。自来水浇灌的鸢尾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3:00,为 2.57 mmol/(m2·s)。总体来说,自来水浇灌的2种植物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且變化剧烈;而地表径流水浇灌的为双峰曲线,变化较为平缓。马蔺和鸢尾的最大峰值均表现为自来水>地表径流;最大的峰值除自来水浇灌的鸢尾外多数出现在11:00左右。说明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对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2.3 2种地被植物固碳、释氧量比较分析
以净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为基础,参照李想等的计算方法[16]可计算出不同水质浇灌条件下2种植物的日光合总量、固碳量、释氧量(表1)。地表径流水浇灌的马蔺日光合总量为 184.39 mmol/(m2·d)、固碳量为8.11 g/(m2·d)、释氧量为5.72 g/(m2·d),自来水浇灌的马蔺日光合总量为 168.79 mmol/(m2·d)、固碳量为7.43 g/(m2·d)、释氧量为5.23 g/(m2·d),不同水质浇灌的马蔺固碳量、释氧量表现为地表径流水>自来水,2种水质浇灌的马蔺固碳量、释氧量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地表径流水浇灌的鸢尾日光合总量为 178.68 mmol/(m2·d)、固碳量为7.86 g/(m2·d)、释氧量为5.54 g/(m2·d),自来水浇灌的鸢尾日光合总量为 164.39 mmol/(m2·d),固碳量为7.23 g/(m2·d),释氧量为5.10 g/(m2·d),不同水质浇灌的鸢尾固碳量、释氧量表现为地表径流水>自来水,2种水质浇灌的鸢尾固碳量、释氧量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不同水质浇灌条件下2种植物固碳量、释氧量均为马蔺>鸢尾,其中地表径流水浇灌的马蔺和鸢尾固碳量、释氧量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而自来水浇灌的马蔺和鸢尾固碳量、释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水质浇灌条件下2种植物固碳量、释氧量均表现为地表径流水>自来水,且差异显著,说明地表径流水中的污染物对2种植物生态效益具有影响,地表径流水中的总磷、氨态氮、总氮含量较自来水高得多,它们促进了2种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论是地表径流水浇灌还是自来水浇灌,固碳量、释氧量均表现为马蔺>鸢尾,其中地表径流水浇灌的差异显著,而自来水差异不显著,说明地表径流水中的污染物对2种植物光合速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马蔺的影响较大。
2.4 2种地被植物降温增湿量比较分析
以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基础,可计算出不同水质浇灌条件下2种植物的日蒸腾总量、释水量、吸热量、降温幅度、相对湿度增加值(表2)。地表径流水浇灌的马蔺日蒸腾总量为 56.63 mol/(m2·d)、释水量为1 019.30 kg/(m2·d)、吸热量为 2 470.41 kJ/(m2·d)、降温幅度为0.22 ℃、相对湿度增加值为3.38%,自来水浇灌的马蔺日蒸腾总量为 76.36 mol/(m2·d),释水量为1 374.41 kg/(m2·d),吸热量为 3 331.05 kJ/(m2·d),降温幅度为0.29 ℃,相对湿度增加值为4.55%,不同的水质浇灌的马蔺降温幅度、相对湿度增加值表现为自来水>地表径流水,2种水质浇灌的马蔺降温幅度、相对湿度增加值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地表径流水浇灌的鸢尾日蒸腾总量为 71.51 mol/(m2·d)、释水量为 1 287.14 kg/(m2·d)、吸热量为 3 119.55 kJ/(m2·d)、降温幅度为0.28 ℃、相对湿度增加值为4-26%,自来水浇灌的鸢尾日蒸腾总量为80.12 mol/(m2·d)、释水量为1 442.23 kg/(m2·d)、吸热量为3 495.43 kJ/(m2·d)、降温幅度为0.31 ℃、相对湿度增加值为4.78%,不同的水质浇灌的鸢尾降温幅度、相对湿度增加值表现为自来水>地表径流水,2种水质浇灌的鸢尾降温增湿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水质浇灌条件下2种植物降温幅度、相对湿度增加值均为鸢尾>马蔺,其中地表径流水浇灌的马蔺和鸢尾降温幅度、相对湿度增加值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而自来水浇灌的马蔺和鸢尾降温幅度、相对湿度增加值差异不显著。不同水质浇灌条件下2种植物降温幅度、相对湿度增加值均表现为自来水>地表径流,马蔺差异显著,而鸢尾差异不显著,说明地表径流水中的污染物对马蔺生态效益具有影响,地表径流水中的总磷、氨态氮、总氮含量较自来水高得多,他们降低了马蔺的蒸腾作用;不论是地表径流水浇灌还是自来水浇灌,降温幅度、相对湿度增加值均表现为鸢尾>马蔺,其中经地表径流水浇灌后2种植物降温幅度、相对湿度增加值差异显著,而自来水差异不显著,说明地表径流水中的污染物对2种植物蒸腾速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鸢尾的影响较大。
2.5 2种地被植物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叶绿素含量比较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水质浇灌的马蔺气孔导度表现为自来水[47.63 mmol/(m2·s)]>地表径流水[38.37 mmol/(m2·s)],二者差异显著,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表现为自来水 (286.30 μmol/mol)>地表径流水(171.82 μmol/mol),二者差异显著,叶绿素含量表现为自来水(1.69 mg/g)>地表径流水(1.39 mg/g),二者差异显著;不同水质浇灌的鸢尾气孔导度表现为地表径流水 [53.36 mmol/(m2·s)]>自来水[39.15 mmol/(m2·s)],二者差异显著,胞间CO2浓度表现为自来水 (258.17 μmol/mol)>地表径流水(255.89 μmol/mol),二者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含量表现为自来水(1.32 mg/g)>地表径流(1-11 mg/g),二者差异不显著;2种植物降温幅度、相对湿度增加值均表现为自来水>地表径流水,相反固碳量、释氧量表现均表现为地表径流水>自来水,与自来水相比,地表径流水中的污染降低了马蔺的气孔导度,提高了鸢尾的气孔导度,但2种植物的胞间CO2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与自来水相比,2种植物在地表径流水浇灌下蒸腾速率均较低,因而影响了降温幅度、相对湿度增加值。同时,污染物影响了叶绿素的合成或加速了叶绿素的分解,使叶绿素含量降低,这2个因素的影响都应该使植物的光合速率降低,但2种植物固碳量、释氧量均表现为地表径流水>自来水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气孔导度与蒸腾作用、光合作用、胞间CO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胞间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气孔导度越大,蒸腾速率越快,胞间CO2浓度越大,净光合速率越大。而本研究结果与此不同,地表径流水浇灌的马蔺和鸢尾以比自来水低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叶绿素含量获得了更大的净光合速率,更低的蒸腾速率,推测地表径流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对马蔺和鸢尾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
另外,地表径流水浇灌马蔺和鸢尾降温幅度、相对湿度增加值、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表现为鸢尾>马蔺,固碳释氧量表现为马 蔺> 鸢尾,且差异显著,叶绿素含量表现为马蔺>鸢尾,差异不显著;自来水浇灌的马蔺和鸢尾固碳量、释氧量、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表现为马蔺>鸢尾,降温幅度、相对湿度增加值表现为鸢尾>马蔺,其中固碳释氧量、胞间CO2浓度、降温幅度、相对湿度增加值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差异显著。
3 讨论与结论
通常情况下,植物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呈正相关关系[17-18],而本试验数据表明,地表径流水浇灌的鸢尾气孔导度大于自来水浇灌条件下的气孔导度,地表径流水浇灌的马蔺气孔导度小于自来水浇灌条件下的气孔导度,除此之外,与自来水浇灌条件相比较,地表径流水浇灌的2种植物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含量都较低,虽然蒸腾速率都相应有所降低,但是净光合速率却都显著提高。地表径流水的特殊水质是如何促进了2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其影响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采用生物滞留柱模拟试验的方法,通过不同试验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测定,研究径流污染对2种地被植物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自来水浇灌条件下,马蔺的固炭释氧能力强于鸢尾,降温增湿能力弱于鸢尾,但是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2)相对于自来水浇灌条件,地表径流水均显著提高了2种植物的固炭释氧能力,这种提高作用对马蔺的影响比鸢尾更大;(3)相对于自来水浇灌条件,地表径流水均降低了2种植物的降温增湿能力,这种降低作用对马蔺的影响显著,对鸢尾却不明显。
参考文献:
[1]李婉亭,孙冬梅,冯 平. 低影响开发措施(LID)对天津市暴雨径流影响模拟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17,26(3):156-166.
[2]赵兵兵,冯 霖. 基于LID的沈阳市径流污染控制及对策[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3):538-545.
[3]陈 莹,王 昭,吴亚刚,等. 降雨特征及污染物赋存类型对路面径流污染排放的影响[J]. 环境科学,2017,38(7):2828-2835.
[4]Xia J,Zhang Y Y,Xiong L H,et 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related to urban water issues in China[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17,60(4):652-658.
[5]杜晓丽,韩 强,于振亚,等. 海绵城市建设中生物滞留设施应用的若干问题分析[J]. 給水排水,2017,53(1):54-58.
[6]孙中秀. 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分析[J]. 建设科技,2018(1):19-20.
[7]李 兰,李 锋.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思考[J]. 生态学报,2018(7):1-7.
[8]于洪蕾,曾 坚. 适应性视角下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3):76-82.
[9]胡东起,陈 星,张其成,等. 低影响开发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 水电能源科学,2017,35(4):18-21.
[10]郭 超,李家科,李怀恩,等. 雨水花园集中入渗对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的影响[J]. 水力发电学报,2017,36(12):49-60.
[11]仇付国,陈丽霞. 雨水生物滞留系统控制径流污染物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4):1593-1602.
[12]Tang N Y,Tian L. Nitrogen removal by three types of bioretention columns under wetting and drying regimes[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6,23(2):324-332.
[13]郝鑫杰,李素英,王继伟,等. 呼和浩特市13种绿化植物固碳释氧效率的比较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17,37(6):1196-1204.
[14]Li G,Lin Q,Shen P P,et al. Variations in silicate concentration affecting photosynthetic carbon fixation by spring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in surface water of the Strait of Malacca[J].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3,32(4):77-81.
[15]李少宁,赵云阁,丁 杰,等. 7种经济林树种降温增湿功能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40(8):62-67.
[16]李 想,李海梅,马 颖,等. 居住区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应研究[J]. 北方园艺,2008(8):99-102.
[17]肇思迪,娄运生,庞 渤,等. UV-B辐射增强下施硅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7,33(5):1036-1043.
[18]杜军利,梁 岳,卢福岗,等. 玉米蚜刺吸对不同抗性玉米品种光合性能及生物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8,34(4):73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