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师素质建设策略

2019-11-13王杨

新闻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素质建设新媒体时代教师队伍

王杨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媒介融合对传媒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媒体语境,培养出更优秀的传媒人才,成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教师是教育的脊梁。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师资队伍素质建设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应积极探索与创新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方法。

一、新媒体时代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由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创办,可谓一枝独秀;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又陆续有三四所高校创办了这个专业。2000年以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全国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已达400多所,开办院校数目的膨胀带来了招生人数的增加,同时也带来了教师数量的严重匮乏、教师素质的相对薄弱等问题。比如有些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依据自身培养方向的不同,建立于其他学科背景之下,有的隶属于表演学院、音乐学院、文学院、新闻学院等,受学校体制制约、课时分配、招聘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很多是由其他相近专业的教师接受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之后成为专业教师;此外,很多高校虽然招生规模庞大,但对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甚少,甚至有的高校从来不安排专业小课,连一个专业教师都没有,教学水平可见一斑。

但是,我们欣喜地发现,随着近几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深入人心,各大高校对教师队伍建设逐渐重视,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期目标。为适应本专业发展的需要,各大高校也在逐步扩充专业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完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力求从整体上解决教师队伍素质薄弱等问题。

近几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一些滞后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围绕传媒人才需求特点,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有关方面应当被重新定位。

二、新媒体时代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策略

(一)师德修养建设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传道是核心。新媒体时代对播音员、主持人在道德修养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应及时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懂得共处,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道德基础。“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队伍本身更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加大师德修养建设力度,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1、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中,首先要形成与时代精神相通的职业道德理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这里的职业道德建设,主要指教师应在自己的岗位上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新媒体时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政治面貌与敬业的职业操守等以外,关键点是要紧跟传媒业发展特点,突出对职业伦理道德的加强与垂范。

媒介融合使媒体传播呈现出开放性、互动性、大众化和个性化的特征,面对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视、手机媒体等多元化的信息来源,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伦理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比如大众的话语权平等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话语发布的主体,对其伦理道德的监管更难。“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使得信息的发布更为便捷,这种便捷也使得信息的发布者体现为多元化态势,其身份、教育程度、民族、信仰等都不尽相同,人性善与恶的释放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其伦理道德观表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在教师对新闻价值的识别、挖掘与引导的教学中,如何坚守伦理底线、加强新闻敏感度,成为影响学生分析鉴别新闻价值的关键性因素。

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多元化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其中不乏一些落后的、低俗的文化元素,比如崇洋媚外的文化侵蚀、利己主义的文化渲染、拜金主义的文化追求……会导致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甚至在播音主持中刻意模仿嗲气乏味的音调、展示暧昧低俗的动作,使广播电视传播丧失了庄重性。

教师应着力加强新闻意识和新闻敏感度,加强自身传媒伦理教育实践,注重在教学中正确引导舆论、纠偏错误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鉴别能力和抵制媚俗文化的能力。比如加大文化素养课程的比例;训练学生能在稍纵即逝的各种新闻信息中,敏锐地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选题的能力等。

2、团队合作建设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纷繁复杂的传播途径中,受众接收到的信息趋于多元化。播音员、主持人不是“明星大腕”,他们需要回归大众。不仅如此,播音员、主持人与制作团队、嘉宾、被采访者等的合作要加强。因此,媒介融合下的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团队精神、道德素质更高的播音员主持人。

传媒人才合作精神的培养依托于教师队伍的率先垂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师队伍一般采取“稳定、引进、聘任”并重的建设路线。“稳定”即保持稳定充盈的师资力量,围绕专业教学共同组成一个大的教学团队;“引进”既包括新引进的应届毕业生,也包括引进有一线工作经验或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聘任”即从社会上外聘教师。教师队伍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专业专职教师、校内兼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本专业专职教师指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教师;校内兼职教师,指从事其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他们来自于校内其他专业的教学管理单位或教研室;校外兼职教师也就是外聘教师,指有一定专业建树或实践经验的业界专家。

因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是以团队为对象的。这些经历不同、专业背景不一的人共同组成一支教学团队,如何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团队氛围?作为本专业专职教师,应与校内兼职教师主动拉近距离,使其了解专业相关背景及艺术生特点,排除教学疑点、难点;与校外兼职教师之间要排除内外之说,内外联动,主内尊外。教学中,要倡导团队的精神力量,教师之间博学众长、优势互补,通过“集体会诊”、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中,搭建团队合作平台,凝聚人心,比如加强教研组建设,以教研室为一个研究团队,组织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课题研究,使科研向纵深方向发展。相信团隊合作建设必将培养出传媒人才精品,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也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建立树立榜样。

(二)知识素养建设

全面、系统的知识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知识范围跨越几个学科领域,因此,教师应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新媒体时代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语言传播专业人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是整体性、综合性的培养,这就使得教学要从以往单一的业务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复合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常言道:“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要让学生喝到一杯水,教师必须有装一桶水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各领域知识的学习,以精深渊博的知识技能实现对传媒人才的培养。

南京交通台《智勇在线》是一档收听率很高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智勇凭借犀利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深受受众喜爱。驾驭这档节目的关键是主持人精通交通法规,能通过网络论坛、短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与听众讨论交流,解决听众遇到的困难,对交通执法部门的判罚进行监督,获得了积极的社会效益。新媒体时代传媒领域的信息量呈现出迅速扩张的态势,知识贫乏的教师很难适应传媒工作的需要,也很难适应传媒人才培养的教学需求。

一方面,对于知识素养方面的建设,应进行系统、长期的研究与思考,建立多层次、复合型的知识构架体系。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而言,主干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还应紧密依托其它学科背景,譬如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哲学等;除此之外,还需全面涉猎相关学科知识,比如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

另一方面,面对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视、手机媒体等多元化的传媒形态,教师必须精通其传播要领和相关知识背景,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量的增加,而是一种知识素养方面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变化,因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随着传媒形势的变化不断优化。比如面对网络媒体,必须知晓网络用语、相关网络操作知识及网络道德规范;对于新闻价值的识别与挖掘,必须具备扎实的新闻理论和敏锐的新闻洞察力。

面对新媒体,教师应提升相关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能仅满足于传统的播音主持实务训练,比如广播播音主持实训、电视播音主持实训,还要在教学中拓宽研究领域,比如开设网络节目主持人、移动电视节目主持人等播音主持风格研究;再比如虚拟主持人的节目配音等。以上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的方式来实现,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加大新媒体背景下有关播音主持方面的研究力度,以个性化的风格特点适应不同新媒体的传播需求。

相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教师知识素养建设必将对传媒人才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引导、推动作用。

(三)业务素质建设

高水平的业务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应始终把业务素质建设摆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突出位置,常抓不懈。面对新媒体语境下的激烈竞争,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在专业技能方面精益求精,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这要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必须紧跟一线动态,提高实践教学与研究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

1、专业能力素质建设

主要指伴随新媒体的发展,教师在提升业务水平方面的相关建设与调整。这种业务水平的提升既落实在教师自身学习能力方面,也落实在专业教学能力方面。

(1)语音与发声能力。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趋于开放,大量的音频、视频等资讯将通过各种互动性、个性化的平台传播出去,这对于信息的传播者、组织者——播音员、主持人而言,其语音与发声能力应随之产生一些相应的变化。信息量加大,势必带来语速的提升,对口腔控制、气息控制、声音弹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语言基本功训练及对学生相关业务的教学指导。比如绕口令或大篇幅文章的朗读训练,确保语音准确的前提下实现声音的有效传播。

(2)语言表达能力。新媒体语境下信息呈现出分众化的传播特征,这使得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传播样态、话语方式、传播心态等会有一些变化,其语言表达能力应随之产生一些相应的变化。传播对象的分众化趋势,使得播音员、主持人要掌握相应的表达技巧,用更加平和自然的腔调、更加平等化的交流心态、更具互动性的交流语气与受众进行沟通。教师要在对象感部分的学习与教学指导中潜心研究,比如“目中无人,心中有人”的想象性训练和感受性训练、情景再现等内部技巧相关训练。此外,要最终落实到有声语言的声音形式问题,也就是语气、节奏等外部技巧的掌握。通过大量的实践性训练,找到贴切的表达方式,适应新媒体的语境特点。

(3)播音主持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但也不乏批判的声音,比如“有稿播音实践多,节目主持实践少”。确实,很多院校过于重视对语言技能的训练,忽视对学生播音主持能力的培养,甚至很多教师自身也存在“重技能,轻主持”的想法,播读、朗诵信手拈来,现场主持、即兴表达等顿显生涩,在教学中不能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与引导。笔者认为这两方面应当并驾齐驱,甚至在媒介融合下的今天,应更加重视播音主持能力的挖掘与提升。因为现在的播音员、主持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节目当中,不再只是一味地拿着编导撰写的稿件“播”,其中渗透了播音员、主持人对稿件的前期采访、现场组织、现场报道、即兴表达等,这对播音主持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应加大“无稿播音”的训练内容,比如思维训练、即兴口语训练、现场采访训练等,通过长时间、大幅度的训练,提高播音主持人的综合把控能力。

2、实践能力素质建设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在媒介融合的今天,教学要紧跟一线动态,随时结合教学实践,因此教师实践能力素质应大力加强。

(1)“走出去”。教师要大胆“走出去”,积极争取研修、访问等机会,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进修、访学、深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以文赴会,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知识保障;积极创造条件到广播电视一线岗位实践实习、任职锻炼,体验新媒体时代媒体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实战要求,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实践经验,为教学做好储备。同时,为学生实习与就业平台的搭建创造条件,实现双赢;积极投身于网络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视、手机媒体等多元化的新媒体领域,通晓各个传媒领域中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以及播音主持技巧,知識结构随着传媒形势的变化得到不断优化,以经验回馈教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比赛活动,以演带练、以赛促教。

(2)“请进来”。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优秀一线从业人员作为外聘教师。一是充实教学队伍,带动专业实践教学;二是组成“专业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与本专业教师定期交流与提供指导,提高教学团队业务水平,带动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的提升。

签订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锻炼、教师任职锻炼创造机会。同时,聘请实习基地相关负责人、播音员主持人、新闻记者等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与教师沟通交流,开阔他们的专业眼界、增强实践能力。

(3)“考出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积极提升学历水平、获取相关专业资格认证,不断提升实践能力,提高整体专业素质。

结语

新媒体时代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带来了冲击。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媒体传播特点,必须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和教学水平,善于围绕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机遇与改革同在,思考与创新同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应在师德修养建设、团队合作建设、业务素质建设方面不断加强,培养出更多适应新媒体时代需要的广播电视优秀语言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连喜.新媒体论—cctv.com的第一个十年[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

[2]付程.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素质建设新媒体时代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论现阶段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素质建设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关于转型期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