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提升时政新闻传播力策略探析

2019-11-13张瑶

新闻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传播力全媒体

张瑶

【关键词】全媒体;时政新闻;传播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媒介形态开始趋于融合,以共同推进媒介内容的优化呈现,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时政新闻作为主流媒体坚守的传播阵地,会在传播方式上不断拓展,同时,人们可以用多种移动终端获取多元化的资讯信息。因此,只有合理把握“受众分流”特征,借助全媒体合力态势,形成精准传播,才能够不断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

一、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了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均需要转变思路,谋求变革。同样,时政新闻的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融合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全媒体正在不断发展,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代表的整合媒介信息模式,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虽然到目前为止,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根据媒介的表现形式以及媒介终端形态,学界给予了全媒体多角度的诠释。结合这些内容,本文给予全媒体的定义为:在媒介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更趋于多元化、多层次、多细节的媒介整合传播,同时,区别于融媒体的贯通联合,全媒体本质上是借助影像、文字、图片等多种媒体手段,在杂志、电视、网站等媒介上,进行内容的呈现与传播,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信息需求。

时政新闻,即对国家政治生活中正在发生或者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时政新闻本身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同时,对于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国际时政要闻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科学技术给予时政新闻的制作、呈现以更多的技术支持,时政新闻可以借助全媒体时代的海量信息达成交互模式,形成个性而多元化的新闻形态。但同时,时政新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达成全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传播力的优化提升,这是每一个新闻从业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当下时政新闻传播力发展的壁垒

(一)海量新闻冲击下的质量欠缺

全媒体时代,用户通过多种移动终端可以获得海量的时政新闻资讯,但网络上有些时政新闻转载不完整、播报不全面,或者被断章取义,往往会造成用户对时政新闻产生错误的理解,影响新闻的传播力。此外,随着UGC(User G-

enerated Content)的普及,其失真、失范的現象层出不穷。时政新闻本身更加追求真实性、准确性,但UGC的出现,使得被再创作的时政新闻在语言表达和解读上加入了个人观点,不能将原文的意思完整地呈现,甚至出现含义被恶意扭曲的现象,这样是不利于时政新闻发展的。

(二)实时性受阻,影响新闻及时传达

全媒体时代下,媒体传播模式已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并且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这样虽然可以转变用户的被动地位,使用户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但是,用户的传播也会对媒体产生冲击。例如,一场国际政治会议,如果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将会议内容在互联网上传播,媒体就无法抢占第一播报权,错失实时发布新闻资讯的先机。所以,作为媒体,怎样克服时间差,简化复杂的审批流程,快速地播报时政新闻内容,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互动性较差,影响受众体验感

全媒体时代,用户更加追求互动性的达成,区别于传统的单向传播,新媒体的一大优势特征就是双向传播模式。有效构建双向互动的平台,不仅能够促使新闻制作者更快速地掌握用户的需求,还能够根据他们的需求,指导新闻的生产制作。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参与线上活动,产生对平台的忠诚度。

然而,在当下,时政新闻缺乏互动性,由于时政新闻的严肃性,使得用户的参与程度较低,由此,影响了用户对于此类型新闻的关注度、体验感,甚至阻碍了时政新闻的有效传播。

(四)多端平台呈现模式同质化

全媒体的根本是整合媒体资源,合力推动资讯传播,但现如今,虽然互联网上具备多种移动终端,但在传播的呈现方式上却没有大的差异性,比如:同样的国家政策文件,在电视节目、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上均是给予文件主要内容的概述,亦或是选择文字+图片的模式呈现出来,这样的呈现方式过于僵化,只会被用户所厌弃。那么,如何促使多端平台的差异化传播,如何更加精准地对用户进行资讯传递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全媒体时代提升时政新闻传播力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内容制作,构建监管机制

在当下,由于良莠不齐的新闻资讯充斥互联网,所以对时政新闻进行议程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制作时政新闻的时候,为保证质量可以构建大型的新闻制作平台,聚合多方资源,合力制作新闻、运营新闻、推送新闻。典型案例是:人民日报社的“中央厨房”,通过多个部门、采编播一体化的形态,共同制作高品质的新闻内容。

构建良好的监管机制也是提升内容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除了要对时政新闻从业者的综合能力素质、道德品质等给予考核、监管之外,对互联网的UGC内容给予筛选也是必要的,如果有恶意扭曲时政新闻内容情节恶劣的,还需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以便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更好地净化互联网空间。

(二)实时性受阻僵局下的模式变革

时政新闻对于实时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有效地打破时效性受阻的僵局,究其根本,要从时政新闻构建和呈现的模式着手。

首先,需要尽可能地克服时间差的产生,简化复杂的审批流程。媒体需要争取获得一手信息资料,尽快将时政新闻编辑后传播给受众,以避免网络上的不良言论、扭曲解读带来负面影响。其次,从呈现模式入手,在媒体发展之初,报纸、广播、电视是人们获取时政新闻的重要渠道,而在全媒体时代,人们更倾向于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来接收信息。例如,构建官方直播平台,对重要的国际会议、政策文件进行现场直播和发布。根据《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97亿人次,由此可见,网络直播平台是具有一定用户基数的。再比如,采用“AI合成主播”方式进行时政新闻的24小时播放。2018年11月7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与新华社联合推出了全球首个仿真智能AI主播。由此可见,时政新闻的即时性传递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成为可能。

(三)互动性不足情况下的思维转变

时政新闻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之下还存在互动性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时政新闻从业者的思维模式还没有产生转变,大多数从业者习惯于传统的单一媒体应用,然而在全媒体时代,这样的方式已不适用。

要提升时政新闻的互动性,需要构建新的生态媒介模式,比如澎湃新闻作为一个时政新闻APP,本身设置了很多互动性的功能,其中“政在回答”、“官方辟谣”板块均是权威机构给出的关于时政新闻热点、舆论内容的回复。视频设置中的“一级现场”、“上直播”则是对于重要会议、议题等内容的实况直播。由此可见,在互动性突破了传统的线上评论、投票之后,可以促使用户形成更好的互动体验。

(四)不同终端的内容差异化呈现

全媒体时代下,多种移动终端拥有着不同的用户群体,其表现方式也应当有所差异。因此,为了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就必须利用多种呈现方式进行新闻的传递。比如,在官方网站上,除了运用政策文件的电子版文字之外,还可以将政策文件制作有趣的“动画”,或者利用图表和数据更好地对文件进行诠释。在电视台播报时,还可以形成专题,对政策文件进行深度解读。在官方微信中,除了转载文字之外,还可以借助H5、VR等手段,按照时间脉络进行时政事件的叙述,以便用户更好地理解。

结语

全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的传播力提升需要转变传统的制作方式、思维模式,站在舆论引导和用户的体验需求的角度,更好地进行时政新闻的制作和呈现,以实现时政新闻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华莎.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J].传媒论坛,2018(13):24+26.

[2]黄楚新.把握传播新规律 推动媒体融合大发展[N].中国青年报,2019-3-18.

(作者:洛阳理工学院助教)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传播力全媒体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影像的力量源于用心交流,用爱拍摄
《承德日报》:舞好“指挥棒”定好“风向标”提升传播力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