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话语权构建中节目策划的作用机制探析

2019-11-13张璠马越

新闻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场域话语权主持人

张璠 马越

【关键词】主持人;话语权;节目策划;场域;情感认同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话语体系构建研究》(编号:HB18-QN004)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进入新时代,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信息呈现出海量且复杂的特点,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公民的话语空间大大扩展,由此发展而来的“舆论场”一方面助推了社会公平,另一方面也给谣言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因此,以传递社会信息为主要责任的专业媒体十分迫切地需要重建话语权,以增强社会认同感,形成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而在广播电视重新构建话语权的过程中,作为节目“门面”、“代言人”的主持人的话语权构建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这是因为,在如今视听传播日趋强势的环境下,主持人作为站在镜头前面的人,他们的声音更容易被听到,通过主持人的话语权构建来推动媒体话语权重建,可以说是一个高效且高质的途径。另外,在媒体发展越来越突出个性化的趋势下,主持人话语权的构建也必须受到重视,以此来争取更多观众。如今自媒体发展如火如荼,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广播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受到冲击,且直面新媒体带来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主持人话语权的构建,也可以成为媒体赢得市场的“利器”。

二、话语变革:主持人话语创新与初期构建

对于主持人话语权的构建,国内很多学者做过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方向:第一,从语言学角度看主持人话语创新策略。如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泓在《节目主持人话语的去套语化与语言创新》一文中从语言学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运用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一)根据节目内容进行承上启下的衔接话语的内容创新;(二)适当插入废话形成語用创新;(三)叙述性内容增加修辞手法形成表达创新;(四)临时采用套语叠用形成应变创新”[1]这四种主持人话语创新方式,是从语言创新方面对主持人话语权构建进行的探索。第二,对主持人话语转型的历史探索。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付伊在《新闻程式性话语嬗变研究》一书中,从历史角度对所有媒体(包括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新闻程式话语进行了细致分析。另外,华东师范大学的於春和李娜教授在《主体性构建:改革开放初期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转型研究》一文中,关注到关于主持人主体性构建的内容,但其主要研究方向还是对主持人话语转型过程中主体性构建的历史沿革及其局限进行分析。第三,对主持人话语构建中失范现象及应坚守的原则展开探讨。吉林大学文学院的赵岩在《顺应理论下节目主持人话语构建的“循规”与“破矩”》中,从顺应理论的视角出发,提出主持人应顺应“交际对象的心理世界”、“交际对象的社交需求”。[2]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肖思为则将视角聚焦在融媒体背景下的主持人话语失范现象,提出了主持人话语失范主要表现在“词语使用不当”、“话语偏失”和“话语缺失”[3]三方面,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在以往关于主持人话语权构建的研究中,虽然有不同角度,但大多把主持人作为单独对象进行研究,若将主持人放在更为广阔的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的视域下,主持人作为节目制作中的一个环节,其话语权的构建不可避免地受到节目策划流程的影响。因此,本文从节目策划作用机制的角度对主持人话语权构建展开探讨。

三、主持人话语权构建中节目策划的作用机制

(一)主持人情感认同的构建

社会发展多元化,主持人作为大众媒体传播者,要达到所有社会成员的价值期望,对主持人来说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情感认同是一个有效途径,也就是说,面对秉持不同理念的观众,不需要强求他们观念上认同,但可以争取他们情感上的理解。

情感认同主要是指人对某一群体、某一客观事物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对其产生的满意、喜爱以及肯定的态度。[4]主持人如果能够得到观众的情感认同,即便观点理念有所不同,也能让观众耐心倾听自己的表达,从而掌握构建话语的主动权,为说服创造条件。正如乔纳森·H·特纳所说:“情感在所有层面上,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到构成现代社会的大规模组织系统,都是推动社会现实的关键力量。”

在主持人争取情感认同的过程中,运用节目策划,赋予主持人“现实角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赋予主持人现实角色,就是要在节目中给予主持人一个主持之外的角色,这个角色可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角色,这样易引发观众在社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并移情到主持人身上,从而产生情感认同。举例来说,孟非作为《非诚勿扰》节目的主持人,在他“主持人”的显性角色之外,实际上承担了一个“长者”的隐性角色,他在节目中有时发出像家长一样“说教”式的表达,并就婚恋话题向年轻人提出一些“家长”式的问题,这使得年轻观众在面对孟非时,产生面对家长的情感体验,而真正的家长则可能把孟非看作自己的“化身”,产生情感认同。除此以外,白岩松的“学者”形象、汪涵的“大哥”角色,都能让观众对主持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这样的主持人往往也掌握着较强的话语权。可见,在主持人话语权构建的过程中,节目策划的角色赋予机制是不可忽视的。

(二)主持人共同场域的构建

“场域”是社会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通过将公众聚集到仪式当中,设定仪式的程序和形式,从而增强群体认同感,维系共同空间的秩序。[5]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认为,“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可见,在场域中“关系”的搭建十分重要。在新媒体产生前的广播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主持人的场域和观众的场域往往是隔离的,即便现场有观众,互动时会产生场域的短暂交叉,但总体来看,双方搭建的仍是传受关系。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节目主持人重建话语权,需要形成共同场域,在这个共同场域中,主持人与观众需要搭建的是信任关系而非传受关系,使双方能够产生强烈的信任感,从而让主持人的话语表达能够被更多的观众接受,最终构建主持人话语权,而这就需要节目策划发挥作用。

节目策划中,对观众参与方式的设计往往影响着场域模型的形成,如果观众只是作为“看客”,观看主持人与嘉宾在台上“表演”,那么,主持人和观众之间便形成一道无形的墙,阻隔了双方的沟通和信任。如果能在节目策划时,就将观众拉进主持人的场域,双方在互动当中自然容易建立起互信关系。这种互动就是一种深层互动,能够让观众参与到节目内容生产中,而非以往的附属于节目的环节。例如中央电视台四套的《中国舆论场》,在节目中加入了网友评论等实时互动板块,让观众与主持人产生交流,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新闻评论、舆情分析与研判当中来,观众的意见得到尊重,他们反过来也会对主持人报以信任,这样一来,主持人的表达更加容易得到观众的尊重,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的话语权自然就被构建起来。

共同场域的构建需要在节目策划过程中找到主持人场域和观众场域的契合点,除在节目策划上发力外,还要求主持人能够在主持过程中传递更有价值的信息。

(三)主持人主体功能的构建

一直以来,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策划者对节目流程、节目环节的构建和创新呈现出重点关注的取向,而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本身的设计和打造却相对薄弱,尤其在新闻节目中,受主持人表达自由度小的大环境所限,主持人的主动性受到极大的限制,主持人的“主体性哲学”未能在节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主体性哲学”是李泽厚先生在重新阐发康德哲学的基础上引入的,这一理论认为,人具有能动地改造社会的能力,人类历史(包括人本身)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同时,人具有认识历史的能力,人类劳动活动产生的“自然合规律的结构、形式”积淀于人类心理结构中。[6]由此看出,“主体性哲学”要求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运用人的能力來改造社会,即发挥人的主体性功能。在主体性功能的视角下,我们再来审视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就会发现很多主持人仍然处于“被安排”的角色,其所表达的思想、传递的内容、说话的方式都是预置的,在此基础上,主持人的能动性被压制,缺少个性化表达。

在节目策划中如何发挥主持人主体性功能,西方媒体在某些方面的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从对美国NBC电视台《NBC夜间新闻》的节目流程观察中我们发现,这档节目在策划之初,就关注到了主持人的主体性,这档节目原名为《NBC Nightly News with Brian Williams》,Brian Williams是这档节目的主持人,节目将主持人的名字放在栏目标题当中,打造主持人“名片”。同时节目还给予主持人在框架允许范围内最充分的表达权,包括播报导视和展开新闻评论,以此增加主持人的出镜率,让主持人与观众产生直接交流,凸显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体地位。除这档栏目外,ABC、CBS等媒体也采用类似的方法来发挥主持人的主体功能,给予主持人更多的话语表达空间,增加主持人与观众的良性互动,进而增加观众的“粘性”,以树立观众对主持人的信赖感。

事实上,我国的一些电视节目也从节目策划角度,对于主持人主体性功能发挥做了一些尝试。例如央视的《新闻1+1》《中国舆论场》就着重于发挥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主持人充分的话语权,由主持人引领节目。而在综艺节目方面,层出不穷的个性化主持人,也得益于主体性功能在节目策划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如汪涵的“睿智”、华少的“好舌头”、谢娜的“人来疯”,但这样的尝试还可以更进一步。在新的传播环境中,节目策划应更专注于对节目框架、内容环节的设计,框定导向,为主持人留出更多自由表达的空间,尊重主持人个性展现和创新表达,如此,才可能让主持人脱颖而出,其所代表的节目或媒体才会随之收获更多的观众。

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受到冲击,亟需“破局”,而作为节目代言人的主持人可以作为突破口,这就需要节目主持人重新建立话语权,而在话语权的构建中,节目策划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节目策划的角色赋予机制帮助主持人赢得情感认同,为话语权的构建打牢基础;其次,节目策划的场域搭建机制帮助主持人与观众形成共同场域,为话语权的构建打造舞台;最后,节目策划的主体功能发挥机制帮助主持人突破局限,为主持人话语权构建开放空间。在这三种节目策划作用机制下,主持人话语权的架构正在形成。

注释:

[1]吴泓.节目主持人话语的去套语化与语言创新[J].中国电视,2019(02).

[2]赵岩.顺应理论下节目主持人话语构建的“循规”与“破矩”[J].传媒,2019(01).

[3]肖思为.融媒体背景下主持人话语失范现象研究[J].传媒,2018(02).

[4]付伊.新闻程式性话语嬗变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87.

[5]李嘉,田龙过.电视问政节目的组织与策划路径研究——以《请人民阅卷》为例[J].出版广角,2019(01).

[6]於春,李娜.主体性构建:改革开放初期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转型研究[J].现代传播,2018(08).

参考文献:

[1]景梦蕾.新时期广播节目主持人面临的危机与应对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8(05).

[2]郭韬.从语言顺应论看电视节目主持人话语表达——以中国诗词大会董卿现场主持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07).

[3]潘冬.语用身份构建的多模态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8(08).

[4]苏凡博.场域融合视角下的节目主持人传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05).

(作者单位:张璠,河北传媒学院;马越,河北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场域话语权主持人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查无此人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基于“学习场域”的专业成长方式构建漫谈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话语权
咖喱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