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教育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患者总体幸福感、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2019-11-1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21期
关键词:同伴幸福感量表

闫 琪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省焦作市 454001

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是由于受到各类刺激后引起迷走神经介导反射的一种无神经定位体征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肌肉小血管扩张、心动过缓等,易受到患者情绪波动方面的影响。由于大部分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不足,其自我护理能力不佳,无法开展科学护理,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和康复。可见,为该类患者提供有效护理干预对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同伴教育是近年来开始应用的干预方法,指的是将有相似背景、经历有共同语言聚集一起,是分享相关观念、行为技能的一种健康教育模式。本次课题围绕该类患者接受同伴健康教育与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的区别。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心血管内科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患者120例,入组患者均经直立倾斜试验及一系列检查确诊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1]。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1.53±2.76)岁;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12例、初中10例、高中13例、大专10例、本科及以上15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1.42±2.1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10例、初中10例、高中10例、大专15例、本科及以上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就诊时主动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相关信息,积极邀请其参与医院健康知识讲座,全面了解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发病表现、治疗方法以及护理干预方式等知识,健康教育持续3个月,每个月电话随访不得低于2次。观察组则开展同伴健康教育,具体方案如下:(1)组织并培训施教者:首先挑选自愿参与同伴教育项目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患者,需具备相关疾病基础知识、良好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病情处于稳定状态者;参与本院同伴教育培训且通过考核者。(2)同伴健康教育实施:本次研究选出6例同伴教育者,将入组患者60例分成10例1组,每位同伴教育者带领一个小组共同完成相关教育目标。由施教者主动与患者交流,分享自身疾病治疗过程,拉近与患者间的情感,主动建立友好关系,为家属讲解和示范救治方式,当患者出现昏厥且短时间内无法到达医院急救时,应保持其仰卧位,或取头稍低下肢抬升,有利于增加脑血流量,意识还未恢复者针刺人中或合谷穴,为患者给予技术示范时,责任护士应在旁指导,出现错误示范的情况予以正确提示,同时顾及患者自尊,尽量使用能接受的方式纠错。出院后同教育者与患者保持联系,以打电话、短信或微信等形式均可,旨在交流疾病相关知识,并了解患者康复情况,两组均连续开展3个月健康教育干预。

1.3 观察指标 (1)经焦虑自评量表(SAS)[2]及抑郁自评量表(SDS)[3]分析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SAS以50分为界,>50分提示有焦虑症状;SDS以53分为界,≥53分提示有抑郁症状。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越明显。(2)采取自我管理能力量表[4]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变化,量表采取内容包括治疗管理、躯体活动管理、饮食管理和社会心理管理四方面,每项评分介于0~4分,评分越高提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强。(3)通过总体幸福感量表(GWB)[5]对比两组幸福感变化,量表包括是否对生活感到满足和兴趣、担忧健康、精力状态、忧郁或愉快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及松弛和紧张6个因子,一共18道题目,评分范围介于14~120分,评分越高提示总体幸福感越强烈。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负性情绪变化对比 实施健康教育前,两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不同健康教育后,观察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 实施前,两组自我效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健康教育,观察组自我效能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总体幸福感评分对比 观察组总体幸福感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总体幸福感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发病时患者会陷入短暂性意识丧失,10~20min后可自行恢复。情绪波动、精神刺激或过度劳累均有引发疾病发作,但关于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机制还未有一个明确定论,现阶段主要依靠临床治疗控制疾病,但由于疾病特殊性,患者稍不注意就陷入暂时昏迷,若未及时救治可带来生命危险[6]。加上人们对疾病认知程度不高,自我管理能力有限,面对疾病的困扰,极易引起情绪上的波动。由此,在治疗过程中为该类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对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

同伴教育是健康教育干预模式中一种类型,具有易沟通、认同感及安全感等优势,由施教者传递相关信息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面对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体现施教者价值的同时,加深自身对疾病的认知[7]。与常规健康教育相比之下,同伴教育更具规范性和针对性。本次应用同伴教育取得令人满意效果,概括如下:(1)减轻焦虑、抑郁情绪,避免疾病反复发作。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对心血管功能紊乱有一定的影响,临床护理要求尽量保持稳定情绪,情绪变化不宜过大,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发昏厥。两组患者经不同健康教育后焦虑、抑郁情绪均得到有效缓和。(2)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稳定病情。同伴教育者与患者还可以相互监督,可面对面或电话等方式进行交流,同伴提醒更容易让患者接受,主动开展护理工作,进而达到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3)提高患者总体幸福感,确保临床疗效。观察组总体幸福感高于对照组。说明同伴教育为患者提供沟通平台的同时,还能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促使其积极面对治疗及生活,从同伴相处中获得最好的支持和鼓励,使得其在精神上得到愉悦感。

综上所述,同伴教育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患者护理效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总体幸福感,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同伴幸福感量表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寻找失散的同伴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