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护理模式在急诊送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价值
2019-11-13郑翠兴
郑翠兴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528000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中常见心血管系统严重不良事件,为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性疾病,具有较高临床病死率。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恢复血液灌注为降低心肌细胞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关键,认为在心肌梗死后6h内恢复血流灌注能将患者病死率控制在6%以下[1]。另有学者研究指出,心肌细胞缺血而引起变性、坏死程度与缺血时间、缺血程度有相关性,尽早恢复缺血心肌细胞血液灌注,能促进部分变性心肌细胞逆转[2]。因此,临床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性治疗,常规抢救措施程序化实施,患者在术前准备、检查等方面费时较长,影响患者抢救治疗效果。为探究绿色通道护理干预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笔者特选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进行分析。纳入标准:(1)根据患者临床病史、体征,结合心电图、肌钙蛋白等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2)患者均急诊送诊入我院。(3)经评估后患者均有急诊行PCI指证。排除标准:(1)已经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如心脏骤停、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2)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如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等。(3)患者及家属不愿实施抢救或行PCI治疗。按时间分为干预组(2018年4月—2018年9月,绿色通道护理干预,28例)和常规组(2017年4月—2018年3月,传统急救护理,28例)。干预组男25例,女3例,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63.3±6.4)岁;常规组男24例,女4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2.6±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传统急救护理干预,急诊、患者入院后,嘱静卧休息,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抽血行床边肌钙蛋白T检验及送检验科行心酶谱相关指标检验等。联系心内科医务人员,报告患者基本病情。干预组实施绿色通道护理:主要包括院前急诊流程和自行来院患者院内接诊急救流程。院前急救流程:接到急救电话后必须在3min内出诊,出诊人员在出诊途中即联系家属或陪人了解患者情况,指导如何采取初步急救,如指导让患者平卧,进行心理安慰等。到达现场后给予患者吸氧,转运至救护车上,并行院前心电图检查,并交给医生读图,上监护,测量生命体征,如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即拨打胸痛中心一键启动电话,拍照上传心电图至胸痛中心微信群,远程会诊启动介入室,询问药物过敏史及既往病史,如无禁忌即予口服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或氯吡格雷300~600mg),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在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随后即进行急救转运,途中行PCI术前预谈话,如同意再拨打胸痛中心一键启动电话,询问介入室是否准备好,如已准备好,到达医院后可绕行急诊科,CCU直接送入介入室行PCI手术。自行来院患者院内接诊急救流程:患者入院后分诊护士快速评估,如生命体征不稳定,直接安排入抢救室平卧,并通知医生诊查,抢救室护士2~3人分工合作,1人即予行心电图检查,上传心电图至心电图室,电话通知心电图室人员读图并发报告;1人予吸氧,上监护,在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抽血检验肌钙蛋白T,送检验科检验标本用印有“胸痛病人专用”的专用袋马上送检,检验科接标本后即刻检验,20min内出报告。如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即拨打胸痛中心一键启动电话,请心内科住院总会诊,拍照上传心电图至胸痛中心微信群,启动介入室,询问药物过敏史及既往病史,如无禁忌即予口服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或氯吡格雷300~600mg),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给患者更换病人服,准备转运仪器及物品,介入室启动完成后即由医护人员护送入介入室行PCI手术。
1.3 观察指标 (1)抢救时间: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入院到接受PCI治疗时间、总抢救时间。(2)并发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心脏骤停、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
2 结果
2.1 抢救时间 干预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时间比较
2.2 并发症 干预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改善和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临床发病率升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发病率显著升高,成为危及人们健康和生命公共卫生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阻塞性严重心血管疾病,快速恢复急性梗死患者血液灌注,能降低心肌细胞缺血、坏死程度,降低对心肌细胞损伤,进而改善患者预后。随着医疗技术和抢救技术发展,PCI具有创伤小、快速恢复心肌梗死患者血液灌注治疗效果,为临床中抢救性治疗心肌梗死主要措施。
研究指出,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需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和术前准备,为延误患者治疗重要影响因素[3]。临床护理干预在协助患者早期完善术前准备、快速接受PCI治疗方面有重要实施价值。绿色通道护理干预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以护理团队形式实施,在接诊心肌梗死患者后开始实施,以团队分工形式,简化分诊流程、快速完善术前准备,减少将患者送入导管室的时间,以缩短患者接受抢救时间。根据本文结果得出,绿色通道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相对基础护理干预能显著缩短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P<0.05)。有学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同样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显著缩短患者接受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4]。研究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越早行PCI治疗,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越低,预后越好[5]。本文结果同样得出,绿色通道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能显著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P<0.05)。
综上所述,绿色通道护理模式在急诊送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能减少将患者送入导管室的时间,缩短患者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