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泪道CT 多平面重组联合泪道内窥镜诊断泪囊内炎性息肉1 例

2019-11-13王朋陶海白芳王菲王立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泪道泪囊泪管

王朋,陶海,白芳,王菲,王立华

泪囊内炎性息肉少见,且难于诊断[1-2],近期我们应用了泪道CT 多平面重组联合泪道内窥镜诊断一例泪囊内炎性息肉,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8 岁,主因“右眼流泪流脓2 年”于2016 年2 月16 日以“右眼慢性泪囊炎”收住院。泪器检查:按压右眼泪囊区可见粘脓性分泌物返流。上下泪点位正,形圆。冲洗泪道:上泪点进针距离泪点5 mm 处可触及软性抵抗,加压突破遇软性抵抗,冲洗液原返,伴大量脓性分泌物返流,冲洗液不入咽,下泪点进针达骨壁,冲洗液原返,冲洗液不入咽。泪道CT+三维重建:右侧眼睑及泪囊窝区内造影剂存留,泪囊腔内见部分充盈缺损区(图1)。术前诊断:右眼慢性泪囊炎,右眼鼻泪管阻塞,右眼泪囊肿物?行右眼泪道内窥镜下泪道探查。应用泪道窥镜下探查,可见泪囊腔内有一椭圆形肿物(图2),考虑炎性息肉可能性大,但因经泪道内窥镜无法完整切除泪囊肿物,患者于2016 年2 月18 日在局麻下行右眼微小切口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泪囊肿物切除术+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术中见泪囊侧壁椭圆形肿物,大小约为6 mm×5 mm×3 mm(图3),完整切除肿物,置入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病理回报:右眼泪囊粘膜慢性炎,符合炎性息肉表现(图4)。术后5个月取出人工泪管,泪道冲洗通畅,随访,无复发。

图1 泪道CT 多平面重组图。1A 冠状面;1B 矢状面,右侧眼睑及泪囊窝区内造影剂存留,泪囊窝区可见部分充盈缺损(白色箭头所指处为泪囊充盈缺损区)

图2 泪道内窥镜下图像。示泪囊内可见一椭圆形肿物

图3 手术切除肿物图。术中见泪囊侧壁椭圆形肿物,大小约为6 mm×5 mm×3 mm

图4 组织病理学图。右眼泪囊粘膜慢性炎,符合炎性息肉

2 讨论

泪囊组织结构是内衬以假复层上皮,表层为柱状上皮层,深层为扁平上皮层,柱状上皮基底部向深部延伸到达基底膜,基底膜下方是一层含淋巴细胞的结缔组织[3-4]。而炎性息肉是指粘膜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膜组织过度增生及肉芽组织增生向粘膜表面突出形成带蒂的肿物。泪囊内的长期炎性刺激可导致炎性息肉的产生,但是不易被发现,容易误诊、漏诊。

泪道CT 检查是应用X 线对泪道进行扫描,经计算机将信息转换为部位的二维断层图像[5]。为了克服二维CT 检查难以显示扫描的连续断层,CT 三维重建应运而生,也逐步应用到泪道检查中。泪道CT多平面重组是三维重建技术的一种[6],可行冠状面、矢状面、斜面及任意曲面的重组。能更好的显示器官、组织及病变的细节,避免了常规CT 层面间无法显示图像的不足,图像质量高[7]。我院将泪道CT 多平面重组技术应用于泪道疾患的诊治中,即行泪道CT 水平位扫描后,以骨性鼻泪管为中心,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重建冠状、矢状以及泪囊处轴位,最窄处轴位。能够在重建的同一平面上,同时显示泪囊和鼻泪管最窄处,注入造影剂后,可明确显示膜性泪道阻塞情况,因此可从矢状位同时显示泪囊,骨性鼻泪管及膜性泪道的情况。同时结合泪道CT重建冠状位和轴位,能全面反映泪道情况[8],为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9]。

泪道内窥镜的镜头分辨率高,通过泪道内窥镜不仅可详细观察正常泪道的内壁粘膜形态,而且泪道管腔的狭窄、弹性、管壁的活动度、阻塞部位及其周围的情况均可探明[9-10]。同时泪道内窥镜对周围组织刺激小,患者局麻下就可接受检查和手术[9]。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可以得出:(1)泪道CT 多平面重组和泪道内窥镜检查对于泪道病诊断极为重要,通过泪道CT 多平面重组,我们发现泪囊腔内有充盈缺损区,考虑不能排除泪囊肿物的可能,术中应用泪道内窥镜检查证实泪囊息肉存在,若只是盲目进行泪道探通和置管,是无法发现并去除泪囊内息肉,同时还因为手术刺激肿物造成肿物的生长加剧及恶变的可能。这两种检查各有所长,在有些病例中可相互补充。因为泪道CT 多平面重组并不能显示所有泪道肿物、结石、息肉,所以泪道CT 多平面重组可作为常规检查,如果泪囊、鼻泪管处出现充盈缺损区,高度怀疑肿物或结石的可能,可以应用泪道内窥镜去进一步检查。泪道内窥镜也有不足之处,是因泪道内窥镜镜头为垂直,不能弯曲,有一定粗细,对于不规则斜形、弯曲鼻泪管或狭窄泪囊、鼻泪管是无法进行泪道检查的,如果没有泪道CT 多平面重组显示鼻泪管的形状以及鼻泪管最窄处的大小,贸然做检查,可能会导致泪道及鼻泪管的损伤,所以泪道内窥镜不能代替泪道CT 多平面重组。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治疗方案来选择检查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该患者的疾病治疗中意义重大;(2)术中因无法应用泪道内窥镜完整切除泪囊内息肉样肿物,曾经考虑过用微钻切除肿物,但应用微钻不仅不能完整切除肿物,还可能会破坏肿物,无法行病理检查或出现肿瘤种植、播散等情况,因此术中行小切口泪囊腔内息肉样肿物切除,送病理,并行改良泪囊鼻腔吻合,同时置入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泪道泪囊泪管
常规探通术不能疏通的婴幼儿先天鼻泪管阻塞的CT-DCG特征及手术方式选择
治疗马属动物鼻泪管阻塞一例
胎儿鼻泪管囊肿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鼻内镜下泪总管暴露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Nd:YAG激光泪道探通术联合改良的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泪道造影及MSCT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的疗效观察
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治疗扩张型泪小管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