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教者圣曼奴埃尔·布埃诺》中“湖”与“山”的象征意义
2019-11-13罗佳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江津400031
罗佳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江津 400031
0.引言
《殉教者圣曼奴埃尔·布埃诺》(简称《殉教者》)是米格尔·德·乌纳穆诺的一篇短篇小说。该作品语言简洁,因此阅读起来并不难。但正如作者在序言里说的:“我觉得在这部作品中我倾注了整个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悲伤”。该小说体现了作者当时对国家、对人民的种种担忧。尽管小说篇幅短,但人名和景物都包含了有趣的象征意义。通过对人名和景物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乌纳穆诺对于生命、死亡、信仰以及一个永恒的抉择——悲惨现实还是虚幻幸福——,这些问题的思考。
本文将主要以文中出现的两个重要的景物元素,“湖”(lago)与“山”(montaña),为研究对象。纵观全文,“湖”与“山”出现的频率极高:“湖”出现了42次,“山”出现了20次。“湖”与“山”属于密切相连的两个自然元素,大部分情况下均同时出现。因此,本文以这两个自然元素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1.湖与山——疑惑与信仰
《殉教者》是乌纳穆诺基于一个真实且具体的地方和景色而展开创作的,原型是位于萨拉布里亚的圣马丁德卡斯塔尼达湖。小说中的村庄以“巴尔韦德-德卢塞尔纳”为名,并且就在一座名为“秃鹰岩”的山脚,旁边还挨着一片湖。从整体上看,“村庄”、“山”和“湖”这三个地理元素构成了小说故事情节发展所需的自然环境。
在村民的生活及其内心深处,“湖”和“山”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圣胡安节的夜晚,可怜的男男女女都会到小湖边去;当安赫拉离开村庄去到城市的那几天,她渴望看到自己家乡的湖水和山岩;安赫拉和拉萨罗的母亲甚至表示说见不到她的湖、她的山,她就没法活下去;而圣曼努埃尔有段时间每天下午都在拉萨罗的陪伴下,沿着湖边散步……
自然环境的描写融入了作者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灵魂并使其有所体现。这里,指的就是“湖”和“山”,这两个景物元素体现了作为“九八年一代”作家的乌纳穆诺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情感。因此,在最近几十年间,不少学者都致力于研究《殉教者》中景物的象征意义。关于“湖”和“山”以及其象征意义,至今已有了一个相对完整、却又充满分歧的解读。虽然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存在一种已被大多数学者及其研究所认可的解读:“湖”象征“疑惑”,而“山”象征“信仰”。
在《殉教者》中,“山”是最接近天空的景物,而在“山”之上,在其山尖之上,就是天空,也就是所谓的天堂,上帝所在的地方,因此“山”象征着一个与上帝相遇的地方。对于教徒来说,死后其灵魂能进入天堂,与上帝在一起,也就意味着永生。这样一来,小说中的“山”又有了另一层含义:对上帝的信仰。只有坚持不懈的登上高山顶峰,才能到达最接近上帝的地方。只有坚定自己对上帝的信仰,才有机会升入天堂,得到永生。而至于“湖”,首先,小说中有两个与其同名的村庄,其中一个是活着的人居住的、且真实存在的巴尔韦德-德卢塞尔纳,另一个是已逝去的先人们居住的、坐落于湖底的巴尔韦德-德卢塞尔纳。圣曼努埃尔临死前,对众人说道:“你们要和平快乐的生活,期待着有一天我们在那边的巴尔韦德-德卢塞尔纳重逢,那是倒映在湖水里、坐落于山巅之上、群星之中的巴尔韦德-德卢塞尔纳重逢。”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那个在湖底的巴尔韦德-德卢塞尔纳是天堂倒映在湖水中的映像。其次,从地理位置来看,“湖”是与“山”相对的一个景物,登上山巅就自然远离湖底,而陷入湖底就无法攀登顶峰。因此,“湖”象征着“山”的对立面,也就是“信仰”的对立面,即“疑惑”。这种“疑惑”是由于缺乏对上帝的信仰而产生的。乌纳穆诺选择了比较“湖”与“山”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景物。如果我们能登上象征着“信仰的不同阶段”的山,就不可能陷入象征着“疑惑”的湖。在小说中,圣曼努埃尔是永恒生命和宗教信仰的维护者,他致力于说服所有村民相信灵魂的永生,以带领他们过上一个虚幻的辛福生活。而除了拉萨罗,几乎所有的村民都相信圣曼努埃尔的话,相信上帝,相信永生。我们可以把圣曼努埃尔看作是带领村名攀登山巅,防止他们陷入湖水的角色。但是,对于他本人来说,他相信上帝和永生吗?他也希望同村民一起登上山巅吗?还是说他深陷湖水之中?
2.湖与山与圣曼努埃尔
同居住在巴尔韦德-德卢塞尔纳的其他村民相比,神父圣曼努埃尔与“湖”和“山”的联系更为密切、复杂。在小说的开头,作者就借用这两个自然元素来描述圣曼努埃尔的外貌特征:“那个时候我们的圣人37岁左右,高高瘦瘦的,他的头像我们那儿秃鹰岩的山峰,他的双眼像我们那儿的湖,深邃碧蓝。”
关于圣曼努埃尔同“湖”与“山”之间的联系,纵观全文,“湖”这一景物出现了42次,而“山”总共出现了20次,无论是“湖”还是“山”,几乎有一半的情况都是与圣曼努埃尔相关的。通过研究这两个景物元素与神父之间的关系,结合它所对应的象征意义,我们就能知道圣曼努埃尔所追求的是什么,以及他内心所向往的是什么。
2.1 疑惑还是信仰?
乌纳穆诺是这样形容圣曼努埃尔的,说他“只想属于他的巴尔韦德-德卢塞尔纳,属于那指望着他联结山水的弹丸村落”(2006:4)。安赫拉也形容他为“联结两个巴尔韦德-德卢塞尔纳的纽扣”(湖底的巴尔韦德-德卢塞尔纳和地上的巴尔韦德-德卢塞尔纳)。从“联结”、“纽扣”这样的词汇,不难看出,圣曼努埃尔是介于湖与山之间、疑惑与信仰之间的一个人物角色。在公众面前,他努力塑造一个神父的形象,带领村民们朝着山巅的方向前进,帮助他们摆脱疑惑、坚定信仰。然而,他本人并不是一个信仰上帝的教徒,或者,更确切的说,他是一个已经失去信仰的教徒。可他却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合格神父的模样,向村民们传达自己并没有的信仰,让他们保持对生活的希望。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全村人都高兴。生活愉快是最重要的”。
回顾之前统计的数据,“湖”出现的次数远大于“山”出现的次数。在各自出现的总次数中,与神父圣曼努埃尔相关联的比例分别为52.38%和50%。由此数据,可以推断出圣曼努埃尔的内心更倾向于“湖”及其所对应的象征意义。
巴尔韦德-德卢塞尔纳的湖对圣曼努埃尔来说是最大的诱惑。在他的内心,湖占据的位置更为重要。无论是通过他的行为还是语言,读者都能直接感受到这一点。他总喜欢在湖边散步;有一次,他对拉萨罗说道:“这里就是对我最大的诱惑。[……]这水面如此平静,是多么吸引我啊,它倒映出天空,可里面却是湍流!”也就是说,对上帝的信仰像巴尔韦德-德卢塞尔纳的湖水一样,吸引着圣曼努埃尔。与此同时,在平静的湖面下,却暗藏着湍流。这里的“湍流”象征着“疑惑”,虽然信仰吸引着他,但他却不能坚定不移的朝着信仰前进,而是被自己的疑惑所困扰。
结合小说,圣曼努埃尔是一个已经失去信仰的神父,但他仍致力于传教,帮助村民们建立对上帝的信仰。在他人面前,他表现出一个合格、尽职的神父形象,但他内心深处所想的,却与他所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这样的矛盾导致了他内心所经历的斗争,一场真理和信仰之间的斗争、悲惨现实和虚幻幸福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不断折磨着他,甚至使他把自己的生活看作是一种不断地自杀,与自杀不断的作斗争。而圣曼努埃尔经历的这种矛盾、这种斗争,恰恰是乌纳穆诺本人最大的困扰。
3.圣曼努埃尔与乌纳穆诺
“信仰”和“永生”是乌纳穆诺两大追求,并且也已成为其的作品中主要话题。在《殉教者》中,小说的主人公圣曼努埃尔神父经历着失去信仰的折磨,以及信仰与否定永生的真理之间的斗争。这种痛苦反应了作者在创作这篇小说时的真实心理状态。为了了解这种痛苦所产生的原因,以及作者塑造圣曼努埃尔这一人物形象的动机,就有必要了解在乌纳穆诺所处的那个年代里西班牙的社会现状,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
3.1 “九八年一代”的西班牙
米格尔·德·乌纳穆诺,是西班牙“九八年一代”的代表作家。他所生活的西班牙是一个充满政治及社会变迁的国家。从复辟时期,到普里莫·德·里维拉的独裁,第二共和国时期,甚至是内战的爆发,乌纳穆诺都亲身经历了这些巨大变迁。
1989年爆发的美西战争以及在美西战争中战败的西班牙,导致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同样在文学界也引起了抗议浪潮。乌纳穆诺非常清楚自己国家所面临的现状,他对错误进行批判,并试图为国家的未来寻求出路,是一位致力于改善西班牙及西班牙人民所处的艰难现状的思想家。
3.2 1897与1930
通常,一位作家的生活经历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他所创作的作品。就《殉教者》而言,要想了解造成圣曼努埃尔和乌纳穆诺内心煎熬的原因,在作者的一生中有两个时间点显得至关重要:1897年和1930年。
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西班牙,乌纳穆诺的生活极不稳定:他曾三次担任萨拉曼卡大学的校长,又以同样的次数被罢免;在里维拉的独裁时期,他曾被流放到富埃特文图拉岛,后来去到法国,直到独裁结束才回到西班牙;在第二共和国时期,他曾担任议会议员……
1880年,为了学业乌纳穆诺搬到了马德里。似乎是在马德里的时候,他就经历了第一次宗教危机:他原先在毕尔巴鄂的一所耶稣会学校上学,他母亲也已经给他灌输了强烈的宗教观念,可是在马德里,他不再去做弥撒,并且同宗教保持一定距离。然而,在1897年,由于西班牙社会的动荡,以及他的一个孩子死于脑膜炎,他意志消沉。那时,他已经没有信仰了。乌纳穆诺感到一阵强烈的害怕,害怕虚无和死亡,以至于在他内心产生了一种渴望,渴望信仰,于是他重新开始信仰上帝,阅读宗教书籍,重新实践本已弃置的宗教惯例。从那时起,乌纳穆诺便一直处于深深的不安之中,这种不安是追求灵魂永生的产物。他努力地去信仰上帝,但真理却让他远离信仰。
1930年,乌纳穆诺结束他的流放,从法国回到了西班牙。他的首要心愿便是重新投入政治活动中,致力于西班牙的发展与改革。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他一直被个人生活与内心世界间的矛盾所困扰。同年,他写了这么一段话:
我回到祖国的怀抱是为了在这里重新开始我的民事活动,或者说政治活动。当我深陷其中时,我感觉到之前那些旧的,更确切的说,是没完没了的、宗教上的苦恼再次袭入脑海。在我热情地开展政治活动时,有一个声音悄悄对我说道:“然后呢,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为了平息这种声音,我继续恳求教徒们相信进步、相信公民职责、相信正义,并且以此来说服自己要相信它们所带来的好处。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内心的冲突:一方面,他希望开展政治活动,另一方面却又质疑它所能带来的结果。他认为政治不能解决当时西班牙社会的根本问题,只要有希望,人民的生活才能幸福,尽管这种幸福是虚假的、不真实的。而信仰确实能让人民怀抱希望,幸福生活。
1930年秋天,乌纳穆诺创作了这篇小说。主人公圣曼努埃尔神父本已失去信仰、内心煎熬,但一直以一个合格神父的形象欺骗村民,努力的让村民树立自己的信仰,因为在他看来,首先是人民能快乐地生活。这个人物形象恰恰体现了乌纳穆诺对于自己所经历的苦恼所持的态度,他希望带领西班牙人民战胜悲惨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
4.结语
《殉教者》中两个重要的自然元素“湖”和“山”分别象征着“疑惑”与“信仰”。通过分析,主人公圣曼努埃尔的内心更倾向于“湖”。在他身上,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冲突:作为一名神父,努力帮助村民坚定信仰,可他本人却已失去信仰,被疑惑所困扰,质疑永生,内心处于真理与信仰的斗争之中。这种矛盾、斗争体现了作者的真实情感状态。
乌纳穆诺所生活的西班牙充满变迁,他本人忧国忧民,不断努力改善革新自己的国家。但是,在精神危机和悲惨遭遇的影响下,他认为只有希望才能使人民继续生活下去。因此信仰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它能使人们保持希望,生活在一种虚幻的幸福中。就在这样的社会现状和情感状况下,乌纳穆诺创作了这篇小说,通过刻画圣曼努埃尔的思想言行,向读者展现了自己关于信仰、关于死亡、关于永生的看法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