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高校学生网络道德研究
2019-11-13魏江慧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
魏江慧 天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87
一、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成因
(一 )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随着高校的现代化发展,高校及其周边网络化、信息化水平提高,为高校学生上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引发了网络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滥用。部分高校学生除了利用网络获取正当信息外,还浏览、下载、传播和评论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等不良信息,造成网络越轨行为。二是网络侵权。突出表现为未经许可转载、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对部分人或事件进行人肉搜索,暴露他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权。三是网络信息污染。部分大学生借助论坛、聊天室等空间发表反动言论、散布虚假信息和谣言,扰乱网络秩序;用不道德言论恶意攻击、谩骂、诋毁他人,污染网络环境。
(二 )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
1.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大学生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一方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理性的辨别能力。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世界,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往往容易迷失方向,并受到非法网站的诱导。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变强但缺乏道德责任感。随着心理机能的日益成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渴望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我。【1】而网络正好提供了一个表达观点的自由空间。
2.网络及网络文化的特殊性
一是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提高了大学生分辨信息的难度。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形成一个多元性的网络文化。二是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大学生网络行为和网络责任相分离。在网络世界里,大学生可以隐去身份、年龄等个人信息,在信息的黑箱里自由进行角色扮演,较少受到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约束,助长了道德滑坡的趋势。
3.网络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体系的不完善
一是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力度还不够。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德育带来了挑战,虽然有些学校开辟了网络德育的新阵地,但是宣传和教育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二是家庭网络道德教育缺乏。多数父母的网络技术还比较低,网络知识相对缺乏,大部分家庭未很好地履行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和监督。三是社会网络监管法规制度和队伍不完善。我国的网络管理、网络监督的相关法规尚不健全,网络监管技术和手段还不成熟,组织和人员队伍的建设跟不上网络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高校学生网络道德的重要意义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国家的意志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的高度统一。这种统一性,以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自觉把握,成为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意愿的价值表达,成为社会主义公民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需要。【2】网络道德建设属于社会道德、精神文明和社会文化的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然是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根本。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保证了高校网络道德建设的内容和方向。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提供了引导。第三,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高校学生提升网络道德提供了针对性、实践性的参考依据。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高校学生网络道德的途径
(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网络道德制度保障
网络规范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非强制性规范。网络强制性规范主要指政府关于网络社会的法规、专门的网络管理组织制定的一些法规和各个网站自己制定的一些规章。另外,高校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网络管理规范,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和高校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由此形成政府、网络管理组织、各网站以及学校多层次的网络道德制度保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各种规范制度中,大力倡导积极健康有益的网络表达和文明互动。
(二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舆情监测引导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的运行机制通常包括酝酿阶段、起始阶段、扩散阶段和整合阶段。【3】网络舆情的突发性、快传播、广覆盖性容易将不道德言行的影响扩大化,对高校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政府、媒体、高校各网络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实时监测,进行舆情监测与民意分析,及时发现网络不道德行为,并通过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治理网络失范行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中存在的各种文化、思潮,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有针对性地加强正面宣传,澄清事实真相,在网上形成正确的舆论。
(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网络道德协同教育机制
首先,高校作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需要更加体系化和规范化。第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组织体系建设。第二,完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第三,丰富网络道德教育活动形式。家庭作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发源地,并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始终,应加强对网络道德教育的意识,在学生接触网络前和整个过程中加强网络安全、责任、法制等教育和引导。社会作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磁场,也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意识形态,营造良好的道德生态环境,形成网络道德教育的合力,最终提高高校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规范其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