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创”方针应用于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研究

2019-11-13商学哲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山东济宁273100

新生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政德理想信念中华

商学哲 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 山东济宁 273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的一体两面,各有指征、各有侧重。创造性转化,重点在“创造”,目的在“转化”,具有转型实践意味;创新性发展,亮点在“创新”,意义在“发展”,体现理论指导意味。两者结合,彼此承继,渐次延展,既彰显实干当头的现实意义,又外化为今后时期的理论指导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用于当前的领导干部政德队伍建设,以达到“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1】,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涵养干部为政之德的源头活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根、文明之源。其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无疑是实现创造性转化的主体力量。将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转化为涵养干部为政之德的源头活水,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核心在于增强领导干部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让我们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阔平台,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共产党已走过98年的风风雨雨。在革命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不同时期,期间孕育和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我们打造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来源。如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旨在为当前的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找到一个扎实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强大精神支撑,是深刻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基础的文化土壤和精神养分。三者共同构筑起我们的文化自信。广大党员干部无疑是这三种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对在更大范围内树立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重点在筑牢广大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之基

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中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理想信念的问题,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没有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笃实坚定,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关键在干部的“德”上

个人的品行德性,反映了一个社会的道德观念水平,领导干部的德行,更能影响一个社会的风气。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继续前行,必须以身作则,正德行,强作风。做到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这是对广大领导干部的“公德”要求;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这是广大领导干部的“私德”要求。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党性薄弱上。”这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问题官员的真实写照。《论语》中讲:“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孟子》也讲:“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因此,对领导干部进行政德方面的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的具体实践,也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临当前严峻形势下的迫切需求,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和全党思想建设大局上意义深远。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对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指导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重点在理论延展、创新超越上面,主要表现为旧有经验和当前实际相结合形成的前展性理论,既有探索实践意味,又有理论指导意味和借鉴超越意味。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之意识形态层面,在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领导干部头脑

正如刘云山所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中国扎根、成长、发展、执政,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价值观,秉持的执政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2】如果说,以毛泽东同志为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解决的是中国革命姓工还是姓农的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解决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的话,那么,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推进之旅,便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要求,解决的则是中国文化发展姓马还是姓孔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历史发生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来进一步接地气、见实效、解决问题。同样,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发展也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种子和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丰厚土壤的有机结合的创新实践;是实践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现实需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道德要求;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国特色”,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之价值层面,集中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2】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深入挖掘和阐发中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倡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等,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其中的以民为本的理念,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相通的;讲和合、求大同等思想,也体现在当前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和“一带一路”建设理念中。由此可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提升领导干部之德,既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又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

三、“两创”原则在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大道之行”的哲学理念、“为政以德”“仁民爱物”的治政思想、“修齐治平”“经世致用”的家国情怀、“刚健有为”“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和谐观念,经过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念、道德实践和道德标准的运用和转化,为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赋予了新的活力和时代内涵,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底蕴。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应用到制度建设之中

现代化在极大地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迷心逐物的现代病: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心为物役,人心浮动,难得片刻安宁。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扭曲,官员理想信念淡漠,贪腐日益成风。因此,为政者的为政之德关系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政权安定、人民福祉,意义重大。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提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就是要让政德好的领导干部受关注、受尊敬、受器重,让政德不好的领导干部没市场、没地位、没前途,从而让更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涌现出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应用,也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法规之中。《准则》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重在立德,是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规范全党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基础性法规。《准则》中的“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可以看作对儒家文化修齐治平的创新转化,体现了批判继承态度。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准则》同样也要求党员做到以身作则,规范自律,真正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应用到党性教育之中

我党历来重视对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培训和教育,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涵养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德,是新时期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补充。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4】从政德行是对为官之人的特殊要求。没有合格的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方面的素养,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

201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第一次明确把开展政德教育纳入了全国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当中。文件要求“开展政德教育,引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追求高尚情操、坚守道德底线、远离低级趣味、引领时代新风。”要以党性教育更加扎实为主要目标,做到“广大干部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思想觉悟、政德修养、品行作风进一步提高,信仰之基、从政之基、廉政之基进一步牢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己安人,内圣外王”的人生境界、“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抱负,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宗旨、理想信念相契合。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汲取政德方面的滋养,汲取传统美德文以化人的人心教化作用,是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重要人文主义补充,不仅有利于党员干部个人品德、素质的提升,更能起到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之作用。

猜你喜欢

政德理想信念中华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述评
干部政德重在落地
昭化区探索建立基层政德评价体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