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物归宿出发浅谈建立考古博物馆的现实意义
2019-11-13张敬荣郑州大学450001
张敬荣 郑州大学 450001
众所周知,文物是历代遗留下来不可替代的珍贵遗物和遗迹,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沉淀,其具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科学价值.一直以来关于文物的归属问题争议较小,李济先生在发掘河南安阳殷墟时便提出"一切出土物全部为国家财产,考古组同人自己绝不收藏古物",后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水内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然而对于文物最终的归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考古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一、关于出土文物归宿的争论
首先,出土文物来源渠道有很多,包括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社会捐赠的出土文物、追赃收缴的出土文物、追索的出土文物、海关查扣的出土、私人收藏的出土文物等.【1】而争议最多的是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归宿问题.
最早追溯到发掘河南安阳殷墟时,来自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等人便和时任河南图书馆馆长兼河南民族博物院院长的何日章针对殷墟出土文物的归宿问题产生了很大的争议.争论的焦点简单概括就是文物归宿的中央与地方之争.傅斯年等人认为既然文物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中央研究院是国家的学术机构,自然应该拥有对出土文物的处置权.何日章则认为"若以河南地方文明之表率,而尽移置于他方,未免不妥"【2】.请求把安阳出土文物存放于开封的河南民族博物院里.结果我们都知道,便是建立了殷墟博物馆,用来收藏和管理殷墟遗址出土的文物,但是像后母戊鼎这样的国之重器依旧是被单独收藏和保管在国家博物馆.我们不仅要问,像这些重要文物离开了原址与其它相关出土文物而独自被收藏和展览真的是这些文物最好的归宿吗?
很显然,割裂文物出土环境与相关出土文物,而单独将其作为重要文物进行展览并非文物最好的归宿.
二、中国博物馆的现状
文物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损坏就没有了,这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博物馆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出土文物最好的归宿,但中国现有博物馆对文物的收藏与管理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问题.
首先,法律执行力度差.博物馆以及地方相关部门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不够,没有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以至于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方针来执行对文物的保护、管理,致使博物馆中的文物屡次遭到了破坏.其次,缺少文物保护与管理的资金.因为缺少资金上的支持导致博物的建设力度和相关保护措施和技术不够,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以至于现有博物馆难以发挥保护、管理文物的作用,造成了文物的二次破坏,降低了文物的研究价值.最后,缺少一支素质高、专业化的文物保护工作者.这也是现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面临的最关键和紧迫的问题.
上述存在的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文化传播和教育意义.如果文物失去了教育功能,其传承的意义又何在?
三、建立考古博物馆的现实意义
考古博物馆,目前学界并无明确统一的定义.麻赛萍认为,考古博物馆属于学科博物馆,"是以考古学的学科知识作为展览生命线,以场景再现和知识链接作为典型展览方式的一种博物馆"【3】
我们根据上述问题讨论一下建立考古博物馆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现大多都交给博物馆收藏和管理,然而博物馆在将文物进行展出时,只是简单的标明文物所处年代,文物的名称以及文物在当时的作用,并不会去介绍文物的出土过程以及文物的考古价值与意义,这就是说博物展出的文物依旧只是一个物体一个标本,并没有让文物活起来,极大地降低了文物的教育意义.再者,博物馆展出文物时会介绍文物所属文化,一般也会标明出土遗址,但是博物馆并没有给文物标明或者在介绍文物时提及该文物具体是由哪个发掘单位挖掘出土的,这就给大众造成了一种只知道有考古队在对遗址进行发掘,并有文物出土,但却不知道文物最终去向,并误认为是被考古人私人占有和收藏的假象,这种观点是对考古极大地误解,不利于考古事业的长足发展.还有,博物馆在展出文物时,大多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文物的类别将其进行分类和展出,从而割裂了该文物与其它同遗址相关出土文物的联系,割裂了出土环境和相关文物,大大降低了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也不利于大众对该文物背景以及文物背后相关内涵的深刻认识.而考古博物馆的建立可以将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按照发掘顺序予以展出,甚至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场景再现,并将挖掘过程中运用的理论与技术进行讲解,这样既避免了单独展出文物,割裂出土环境,降低文物价值问题的出现,又很好的避免了现有博物馆在将文物进行展出时忽略考古这一现象,而且由考古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和讲解也很好的解决了上文中提到的现有博物馆存在的对文物保护意识不够以及缺乏专业性人才的问题.而且这种独特的方式更能使公众身临其境,加深对考古学科的认识.
四、总结
笔者从文物最好的归宿以及现有博物馆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分析了建立考古博物馆的重要意义,当然文中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有着逻辑上的缺失,但是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无论文物最终的归宿在哪,无论最终以何种方式展出,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让文物"活"起来,赋予文物新的内涵与生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文物的文化传播功能与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