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2019-11-13许琴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38
许琴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 330038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项使命任务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任务.在表述日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关乎哲学类方面的社会科学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研究方向.这类工作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独特作用,同时又是宣传工作和思想文化建设等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中国新形势下的宣传教育工作,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应当竭尽全力,为中国的宏大发展事业,首当其冲,责无旁贷.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以往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努力探索,创立了被他们自己称为"新唯物主义"的哲学."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出现,是哲学发展史上一次质的提高,使哲学第一次具有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正是在新唯物主义理论这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尤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层面进行着重研究,探索其运行规律及其矛盾.继而以此为基础,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除此之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将新唯物主义理论运用到各个层面,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在运用之处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才得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铭记历史才可以继续前进,不忘教训才可以开辟未来,善于发现才可以更好创新.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时刻与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紧紧相连.中华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联系,把中华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坚持马克思主义地位,坚持中华文化传统与时俱进.现当代我们要严格根据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历史进行吸收和抛弃,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历史中仍然有借鉴意义的事物加以改造和变化,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和新的时代内涵,激活历史有用事物的生命力,与新时达融合.当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国家.贯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仁爱、诚信、正义、求大同的社会.与此同时我们一定要看到21世纪的所讲的"仁爱"与封建社会形态下的"仁爱"有本质区别;当今社会的"民本"是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下的"民本",而不是封建皇帝头脑中的"民本";今日中国社会的"大同"追求是立足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自由平等,尊老爱幼,诚信友善",而不是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互不干涉.所以,在不断血脉、不丢基因的同时,要坚持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魅力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持续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之脉,解决方法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中国当代的问题,解决中国民族性,科学性的问题.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能力去解决世界性的问题,为世界性,国际性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贯彻践行马克思主义,把中国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界",把中华文化提高的更加具有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结合马克思主义告知世界中国具有别样的精彩,别样的可能性.吸收了传统历史智慧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主义科学,结合中国国情一定可以再次塑造出为人类做出贡献,给出态度的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要在坚定政治立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上毫不动摇.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哲学社会科学承载着为时代服务、为人民立命的重大使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它承载着上层建筑的作用,承载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要求.毋庸置疑社会主义国家应当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定不移的守护人民立场,充分代表人民利益,努力为人民做学问做教育,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使命以及价值所在.21世纪的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在竭尽所能的进行属于自己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与社会主义科学深切结合的实践创新,前无古人.创新不是所谓简单继承历史的所有,不是简单套用以前社会的模板,也不是照抄照搬以前苏联国家的实践.所有的事都是重新开始,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结合马克思哲学社会科学.因此,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来讲,必然要做的就是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以当下的事情为中心,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