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民生政策满意度文献综述
2019-11-13郭宇畅河北大学
郭宇畅 河北大学
民生,顾名思义就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都把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问题摆在重要突出位置,特别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我国步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国际及国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做好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民生工程不仅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在雄安新区成立之后,其建设工作处于如火如荼进行之中,在民生保障、公共服务、新区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由于雄安新区的发展具有"平地起"的特点,它的规划和建设是在河北省较为落后的农业地区进行的,各个方面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以往新区的发展经验难以复制.因此,深入群众实际生活,调查雄安新区居民对所实施的民生政策实际满意度状况,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与获得感,这不仅有利于保障和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对顺利有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民生政策相关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可以发现当前学者对民生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生内涵、马克思主义角度对民生政策的解读及民生政策执行三个方面:
(一)民生内涵
近年来,政府及相关专家学者对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相关论述也愈加广泛.吴忠民教授(2015)认为民生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生是无论直接或者间接,只要与民生相关都属于民生问题的范畴,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狭义上的民生是指人民群众基本生存、基本生活、基本权益保护、基本发展机会与动力的一种状态.青连斌教授(2013)认为民生就是指的是人民的生活,否则会导致一系列形象工程的出现,而真正的民生工程却无人问津的现象.包心鉴教授(2015)认为民生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逻辑起点,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郑功成教授(2014)则认为随着经济与时代的发展,民生问题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改革开放之前,民生问题主要是人民群众的温饱,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民生问题则演变为对高质量的就业、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等多个方面的一种追求与向往,因此对民生问题不能一成不变得看待,要以发展、变化即动态的眼光看待新时期的民生问题.
(二)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对民生政策的解读
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因此,民生政策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角度来看,刘向军、姜永建(2017)认为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善民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龙红飞(2018)、蒋诗瑶(2016)也提出要从民生政策视角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次,还有学者以历次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视角出发对民生政策进行了研究,例如张磊(2015)基于中共十四大从教育、医疗、就业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民生政策制定的背景、内容、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建议,陈爱民(2013)从就业、教育和分配三个方面阐述了十八大民生政策对公众产生的影响;最后,还有部分学者研究了不同时期的民生政策,例如胡仁智(2015)从法制化的角度研究了西汉早期的民生政策,豆庆升(2017)则从建党初期和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时期考察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生政策,杨渊浩(2013)在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政策的基础上得出我国民生政策的基本属性即人民性、实践性、全面性和发展性.
(三)民生政策执行视角
民生政策执行及实施也是民生政策的重要研究方向.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来看,孙宏(2012)从民生政策落实虚化、资金流失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民生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并相应得从端正执行作风、创新执行做法等四个角度提出了民生政策能够利民的对策;王曦、袁艺(2015)基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多项社会保障制度出发从保障对象范围、资金来源渠道、标准制定与调整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民生政策的特点,并根据各自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王李兵(2017)基于群众获得感的视角以江苏省海门市为例分析了民生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看,宋雄伟(2016)基于最低生活保障和基层医改的实证研究,提出政策执行问题的"整合式"视角即判断政策效果不仅仅应该考虑政策结果,也要考虑政策过程;杨明洪、杨峰(2014)基于对西藏7村255户问卷调查评估了西藏农牧区民生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得出西藏农牧民对民生政策的评价总体水平较高,但民生政策中具体政策不平衡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