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诸城地区气候变化对恐龙大规模死亡的影响
2019-11-13张琪诸城市恐龙博物馆262200
张琪 诸城市恐龙博物馆 262200
前言:在山东诸城地区,存在着完整的白垩纪陆地相貌,这其中还涉及到地层和沉积记录.另外,在诸城南部的皇华镇大山社区,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足迹,而且在长期演变下,粉砂岩层的流向十分丰富.相关研究表明,诸城地区在白垩纪时期的气候温暖湿润,而且植被繁茂,周围栖居着大量恐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城地区的气候发生了巨大转变.
1.山东诸城地区恐龙化石资源
1.1 恐龙化石
相关研究表明,诸城恐龙骨骼化石点多达30多处,至今为止,已经挖掘出了6处,其主体区域集中在龙都街道库沟,以及臧家庄一带,政府还在该地区成立了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现如今,该区域的挖掘面积已经达到了227000㎡,形成恐龙化石保护的聚集区域,涉及到的恐龙种类有甲龙、暴龙以及鸭嘴龙等种类.以鸭嘴龙为例,该类化石也是诸城地区整个恐龙化石群主体所在,其数量较多,分布范围也较广.先后发现的鸭嘴龙主要有:巨型山东龙、巨大诸城龙和巨大华夏龙.其中,巨大诸城龙,身高9.1m,长度为16.6m,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保存于诸城恐龙博物馆,该类恐龙也是平头鸭嘴龙的代表,生活在中生代晚期.
1.2 足迹化石和恐龙蛋
站在整个诸城恐龙化石类型角度来说,其足迹化石资源极为丰富,主要集中的区域为黄龙沟和棠棣戈庄.在该类化石命名上,属于是研究并命名一个恐龙足迹:东方百合强壮足迹,该类足迹在黄龙沟发掘,由美国丹佛大学恐龙足迹研究博物馆Lifhb教授命名.该类足迹化石种类属于兽脚类足迹,三根脚趾在落地之后,呈现出明显的百合花形状,平均长度为11.8cm,平均宽度为10.8cm,二者数据相差无几,在步伐长度上,平均数据为66.4cm.其次,在诸城恐龙蛋挖掘工作中,所发现的恐龙蛋主要以长形蛋和原角龙蛋等,发现的数量并不多,主要发现区域集中在库沟一带【1】.
1.3 化石产地
在山东诸城地区,恐龙化石最大的产地为库沟,位于龙都街道地区,距离焦家庄子60m,方向为南部,该地区化石裸露明显.我国考古研究部门分别在2008年10月和2009年5月,对库沟地区进行了两次深入挖掘,挖掘出化石7933块,并放在原地进行保存.两次挖掘工作发现的化石种类有角龙、鸭嘴龙以及甲龙等十余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化石群体.
2.山东诸城地区气候变化对恐龙大规模死亡的影响
2.1 骨骼物理改造特征
在库沟地区,考古工作者发现的恐龙化石多达1152块,但由于时间的流逝,很多恐龙骨骼化石依然处于不完整状态,其完整数量仅占总数量的13.7%.站在骨骼种类角度来说,保存最好的就是胫骨和股骨,接下来就是肩胛骨,后续的保存程度依次变差.另外,站在骨骼类型角度来说,可以实现与骨骼长度的有效结合,相比之下,长柱状和板状结构保存较好的,长度均集中在1m左右.以胫骨为例,长柱状保存最为完整,之后是长度在40到80cm的骨骼,板状骨骼等类型排在最后.从具体骨骼保存状态之中可以看出,人们可以将实际水力搬运特点展示出来,其长柱状和板状更适合在水流搬运形态之中展示出来.而且在搬运过程中,可以借助于自身流体推动力,产生较大浮力,避免化石与河流底部的冲击.站在气候角度来说,很多研究人员认为,恐龙的灭绝与气候的大规模变化存在直接联系.例如,有的恐龙骨骼化石之中存在少量的错断现象,说明其经历过一些构造方面的变动,但骨骼上并没有发现其他动物的抓痕和咬痕,更没有遭受到其他行为的破坏,属于快速埋葬.为由于白垩纪晚期山东诸城地区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恐龙栖息环境受到影响,最终使得整个种族走向衰亡【2】.
2.2 骨骼化石微观组成结构以及埋藏特征
整个恐龙骨骼化石的组成成分以矿物为主,从相关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诸城恐龙骨骼化石主要含有磷灰石和解石,而且在整个恐龙骨骼结构上,磷灰石多存在于骨密质层之中,这些部位在恐龙生前有机质含量较高,在死后却被分解成空腔,之后再通过交代、充填等过程后,会出现结晶过程,形成方解石.除此之外,站在骨骼成岩变化角度来说,气候环境的作用极为明显,而且从前人研究中可以看出,整个微裂隙发育情况,可以将当时的气候条件反应出来.如果是干旱环境,哈佛斯管壁周围会出现明显的裂隙,这与胶原蛋白收缩存在直接关系,而且气候越干燥,骨骼暴露时间也会越长,裂缝也会越明显,甚至还会由于相互分离而产生缝隙.如果气候较为潮湿,骨骼单元之间容易吸水膨胀,最终也会产生裂缝情况,这也印证了气候变化与恐龙大规模死亡存在直接联系.
总结:综上所述,诸城是我国重要的白垩纪晚期恐龙化石保护基地,其中涉及到的资源极为珍贵.为此,在整个化石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确定最佳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方式,确保恐龙化石一直可以流传下去,为后世研究恐龙生物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