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巴比特》中辛克莱•刘易斯的讽刺艺术手法

2019-11-13李媛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1

新生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刘易斯标准化生活

李媛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1

一、引言

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在《街头》和《巴比特》中的成功,不仅使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而且使他赢得了社会评论家的声誉.确实,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杰出的文学天才,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生活.讽刺是刘易斯艺术技巧的最佳代表.在他的文学生涯中,他被认为是一位成功的讽刺艺术家.在他所有的成功作品中,反语和讽刺无处不在,他的讽刺的目标非常广泛,从生活细节到人类道德的堕落.为了充分达到讽刺的目的,辛克莱•刘易斯运用了许多艺术技巧:细节描述、矛盾、夸张和典型人物的刻画等.

二、讽刺目标

《巴比特》于1922年在美国出版,详细描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社会生活.现代学者认为,刘易斯本人并不是像海明威或菲茨杰拉德这样年轻作家的"迷惘的一代"的一员.相反,他受到了进步时代的影响.伴随着国家快速城市化、技术增长、工业化等的美国身份的变化,像刘易斯这样的作家表达了对当时的理想和商业文化幻灭的不满和讽刺.

《巴比特》这部小说的背景是设置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虚构城市泽尼斯.小说主人公乔治•巴比特,就居住在这个城市,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形象.巴比特是一位相当成功的房地产经纪人,他过着富有但却乏味的商业生活.每天他都能很好地处理他工作中的所有事情,但逐渐地他无法忍受这种标准化的生活,所以他出去旅行,寻找暂时的平静,旨在找到一种"真实的生活".他曾有点倾向于自由化,与自由主义者塞尼加•多恩稍有接触和对话,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他的观点.但一旦回到好伙伴们身边,他对自由主义的态度便彻底改变,批判自由主义,并高谈阔论多恩的卑鄙行径,俨然又成了"优秀公民联盟"成员的样子.

(一)对标准化的讽刺

辛克莱•刘易斯以小城市泽尼斯为例,首次揭了露整个美国盲目地遵循标准化的社会现象.所有的道德规范都是标准化的.人们作为标准公民就必须遵守这些道德规范,最后人们完全失去个性,思想空虚.辛克莱•刘易斯在小说中讽刺并抨击了这种社会现象. 他成功地将巴比特及其同伴塑造成了这种社会现象的典型特征人物,也将他们的家乡泽尼斯塑造成了一个完全标准化的城市.

在本书的大多数章节中,巴比特是一个完全标准的公民,是传统信仰的遵守者. 他必须是一个标准的公民,遵循传统价值观,憎恨波希米亚主义,忠于共和党,反对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激进主义. 他也必须是一个标准的商人,努力赚钱,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也必须是一个标准的父亲,善待孩子.但他对这种标准化且枯燥乏味的生活感到厌倦,他意识到他需要的是更多的消遣、五光十色的生活.他的朋友保罗向他抱怨对自己妻子的不满,当他看到保罗与另一个女人厮混时,他先是谴责保罗,后来是由衷地羡慕保罗的反叛精神.巴比特也试图逃离这个循规蹈矩的群体,以他喜欢的方式生活.于是他开展了一系列叛逆活动.他和美发店的修指甲女调情,与寡妇做爱,和波西米亚人一起瞎混,此时巴比特已完全堕落成我行我素的浪荡儿,情场上的老手.巴比特甚至变得有自由主义的倾向,他支持各行各业声势浩大的罢工,同情并替罢工工人说公道话.但是他的朋友们却接受不了他的自由主义思想,于是他们立即采取措施让他回心转意,劝他参加"优秀公民联盟",他拒绝了,为此遭到了朋友们的孤立.他也失去了曾经为之自豪的声誉:市商会午餐会不再邀请他发表演说;打字员小姐也突然离他而去到他的竞争对手那里去效力;公司生意也日渐清淡;每个人甚至包括他的妻子都站在他的对立面.危机和恐惧感让他别无选择,只能与他人妥协,回到朋友身边.他再次成为标准化的典范,赢得了朋友的爱和尊重,以及他的自尊心.辛克莱•刘易斯将巴比特的经验作为标准化的有力例证,揭示了标准化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像巴比特这样的人无法摆脱它,所以只能遵循它.这就是为什么巴比特打算活出"真实的"自己但最终失败的原因.有些人对他们的束缚毫无感觉,反而很享受,虽然都知道这种令人讨厌的限制和束缚,但却没有办法逃脱并且不得不忍受它.而这正是辛克莱•刘易斯抨击所在.

(二)对实利主义的讽刺

20世纪20年代的许多美国人把商业和城市增长视为稳定的基础.同时,中西部城市崛起,这与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社会的出现有关.商业道德的相对性以及私人的行为准则对巴比特来说是一个被接受的信条,他坚定地认为人被上帝创造的目的是应该工作,增加他的收入,享受现代化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通过对典型人物巴比特的描述,辛克莱•刘易斯揭示了一个沉溺于物质主义的国家.在这片物质富饶的土地上,金钱和财富成了最重要的东西,而真诚、真理和圣洁则排在第二位.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由金钱和财产决定的.只要你有钱,你的社会地位就很高,你会被别人钦佩,成为一个人人都想与之交往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努力赚钱.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做生意就成了捷径.

(三)对商业主义的讽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不仅逃脱了战争的破坏,而且还从欧洲的大灾难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大国.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大战结束时,美国是一个穿着最漂亮的舞会礼服的灰姑娘,灰姑娘甚至没有收到这样的舞会邀请","没有明显价格标签的巨大收益似乎是美国的命运."美国工业经济进入持续增长期,通货膨胀率降到接近零,中产阶级扩张.经济的繁荣发展导致了新的消费、享乐、向上流动和性的文化观念,这些都与传统价值观相冲突.与此同时,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社会的出现促使了中西部城市的增长,而这也被视为美国进步的标志.在巴比特出版时,许多其他的流行小说家将"喧嚣的20年代"描述为一个社会变革和对物质文化的幻灭的时代.在那个社会,受赚钱动机的驱使,商人甚至无视商业道德,贿赂,欺骗,恐吓在商业中很普遍.在小说中,巴比特先是藉公交公司的名义购下了金莺谷高级住宅区的地皮,从中赚了一大笔;他从公交公司内部提前得知林顿大道公交线路要向前延伸的消息就赶紧在那里买下大块地皮,待价而沽;他发现主日学校的活动虽不能直接赚钱,但能沽名钓誉,间接赚钱,就积极参与其中.

三、艺术手法

(一)细节描写

在他的书中,大段的细节描述向读者展示了许多生动具体的画面,以及一些人物的习惯、行为和语言.读者在读小说时,会不知不觉地发现自己正在目睹书中人物的遭遇,体验书中的场景,倾听他们的声音和对话.在这本书中,刘易斯对细节描述的才能从主要人物巴比特的塑造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在第一章中,刘易斯就把巴比特的日常生活细节显示在读者面前.巴比特早上如何醒来,起床,吃早餐,去上班,刘易斯都详细描述了所有细节.刘易斯还描述了巴比特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以及他越来越不安的心理过程.在对巴比特生活习惯的细节描写中,刘易斯对巴比特的讽刺之意溢于言表."他的阅读面极窄玉最喜欢的文学和艺术仅仅是(鼓吹晚报)上面的连环画,上面记录着这类平庸琐事,如'马特先生向杰夫先生扔臭鸡蛋,妈妈用拼面杖来教训爸爸别说粗话'".从描写巴比特日常所读报纸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巴比特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头脑空空,一无所知,从而也间接批判了当时人们只追逐物质利益,而不注重内心建设的社会现象.这种细节描写在全书中比比皆是,由于这些细节,巴比特已经成功地被描绘成一个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人.

(二)矛盾修饰法和夸张手法

刘易斯还运用了矛盾修饰法来讽刺书中的人物.在刘易斯的刻画下,巴比特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巴比特对屋内现代化家具一窍不通,但却有着巨大且诗意化的崇拜,对他来说,这些家具就是"真理和美的象征".他自满自负,又不恭不平.巴比特是一位成功的房地产商,过着殷实富足的生活,喜爱参加与政治、宗教、商业有关的各种社会活动,结交的都是一些门当户对的人.他崇拜上流社会的人,但同时又贬低他们.当他在餐厅里看到挚友保罗跟陌生女人厮混时,他先是谴责他的朋友,但后来内心里又对朋友反叛的精神感到艳羡,在这里可以看出巴比特已把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信仰抛之脑后了.他倾向于自由化,与自由主义者多恩的接触,使他在某种程度接受了自由主义的观点,但一会到好友身边,又批判多恩的种种卑鄙行径.

此外,刘易斯还通过使用夸张手法来达到讽刺的目的.在书的第一章中,刘易斯说泽尼斯似乎是一个巨大的城市.然而,这座城市是像巴比特,琼斯和保罗这样的人居住的家园. 在后续的描述中,他们被刘易斯证实为市侩小人,而非巨人.此外,刘易斯还把巴比特在早上成功停车描述成是一项惊人的壮举.

(三)典型人物的形象刻画

典型人物的形象刻画也是刘易斯的技能之一."他从一大群人中进行选择,然后加以塑造;借用那些代表一个典型人物的特征和习性,然后把它们融合到某个人物身上,这个人物就成了所要表现的这类人的完美的典型."在这些人物中,乔治•巴比特是最突出的.这个人物的刻画非常成功,"巴比特"已成为市侩小人的代名词.

刘易斯既没有把他塑造成一个完美的英雄,也没有把他塑造成一个无赖,而是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普通美国人.他是一个成功的美国房地产经纪人,标准公民,有爱心的丈夫和父亲.他会在早饭时间规劝儿子特德在学校用功读书,会关心女儿最近一段时间的思想动态;在公司,他口授信件,与员工讨论房地产广告.但同时,他又是一个逐利追名、势利虚伪的市侩.他的追逐名利是不仅是一种个人主观上的追求,也是为了生存.为了追逐名利,他想法设法与政治联姻,巴结权力,不顾商业道德,进行贿赂,欺骗.

刘易斯用他来代表社会上的普通人.他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商人,住在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里,但他也有着20世纪20年代房地产商们身上具有的唯利主义.评论家形容巴比特是一个与马克吐温小说中哈克•芬恩享有同等声望的人物.门肯说,他是美国人的化身,通过研究他,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发生了什么.作为一名典型的中产阶级,巴比特生活优渥,但内心空洞,对一成不变的生活节奏感到厌倦,也曾试图寻找真实的自我,他与陌生女人调情,独自外出游玩,奈何仍是无法摆脱美国大环境的影响,最终重新返回他原来的商业圈,继续扮演商业社会的标准公民的角色..

四、结论

《巴比特》是辛克莱•刘易斯写的一部讽刺美国文化和社会的小说,它批判了中产阶级生活的空虚和社会对从众的压力.在《巴比特》中,刘易斯运用了对典型人物的详细描述、矛盾、夸张和刻画等多种艺术手法精确细腻地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与文化, 对美国小城市商界生活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猜你喜欢

刘易斯标准化生活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标准化设计与应用
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标准化”原理
吃肉频率能体现乡村治理水平? 走形的标准化徒增负担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刘易斯:被自大击败的拳王
不要轻视任何对手
世界上最短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