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团育人功能建设工作

2019-11-13李娜天津商业大学

新生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群体

李娜 天津商业大学

引言

2016年12月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谈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我们不得不谈及高校社团建设的育人功能.高校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辅助深化专业学习和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它是大学生自我认同,自我实践,自我管理,自我表现的第二课堂,能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1.高校社团的特点

1.1 自发性组建

大学生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地组建到一起,他们认同彼此的价值观,能够合作共赢、相互促进,而学生社团正是因为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社团之间的相互承认才得到发展和成长.

1.2 自愿自主性

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内在需要,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以及有利于自己身心发展的社团,自愿加入.其次,大学社团的管理一般由学生组织自发管理,这种自愿自主性是高校社团的一个显著特征.

1.3 活动形式多样性

随着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的出现,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追求也变得日益多样化.根据社团创办的宗旨,每个社团可以自发安排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首选的第二课堂,最能充当这一多元文化、多样需求、灵活运转的载体.

1.4 实践创新性

创新来源于实践,并运用于实践,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策划的科学性.实践性是社团活动的本质属性,创新性更是使社团活动得以丰富的显著特征.

2.高校社团育人功能的具体方面

2.1 全面教育的功能

社团教育属于广义的教育,教育内容依据大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职业技能等.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阳光开朗的大学生形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思想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形势与政策教育旨在让大学生了解当下的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技能则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寻找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2.2 群体规范的功能

社会心理学认为,群体规范与同辈压力往往会通过自我意识的内化来改变个体的认知与行为.在大学社团这一特定的群体中,群体规范更容易得到成员的认可,更能够发挥对成员的行动导向、群体支持、群体动力等作用.群体规范是群体内成员进行自身行为的参照框架,当形成良好的群体规范时,大学生个体参照群体规范标准对自我进行评定,并通过自我调节改变自身不好的行为.良好的群体规范有利于社团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2.3 满足社会属性的功能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团育人功能的发挥实际上是一种满足人的本质的活动.学校中作为个体的人不可能单独存在于学校之中,社团恰恰满足了人的社会性需求.每个人的成长都经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变化过程.社会化是人作为个体与社会生活不断适应、协调、融合,在社会中立足并不断发展自身的潜能和素质,从而完成从"有机生物人"发展为"社会人"的锻造、跃迁过程.社团育人功能的发挥就是一个使大学生成功社会化的过程,使学生实现角色转化,完成角色承担.大学生以社团为纽带,接触社会,开始自身社会角色的认知.大学生在社团这个"小社会"中率先实现了社会化,他们依照社团章程办事,完成"有机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蜕变,不断适应、融合社团这个小社会,为将来真正走向社会、实现社会角色转变打下基础.

2.4 补充学习的功能

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在课余时间仍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平台,学生社团则为共同关注某个知识领域的大学生们提供了无拘无束的学术交流空间.通过学术沙龙等形式的理论研讨,形成大学生独具特色的看法和观点,使理论知识得以很好的接受、深化和发展,同时通过社团活动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增强了自身运用专业知识的技能.

3.社团建设中的问题

3.1 针对社团活动的思想引领力度不够

当前社团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制度规范不健全、经费管理不严、指导监督不足、活动形式随意、社员流失等问题.目前各高校团委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制度及审批程序的完善,但对社团指导教师的政治觉悟、政治立场、政治敏锐性的要求和管理还不太明确,在社团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政治理论宣讲、思想引领还不够.

3.2 重数量,轻质量

学校团委在对各社团进行管理和考核时,往往"简单粗暴",以社团开展活动的次数和参与人数来确定社团的优劣,缺乏更为科学的评价标准.一些社团为了体现活动数量,频繁地举办同质化、低质量的活动,慢慢使得社团成员的热情度降低.当前高校学生社团重视活动的数量,轻视活动的质量,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和价值性统一在社团活动当中,重视社团活动的开展,忽略了社团活动对人的价值塑造.

3.3 思想政治育人功能发挥不明显

社团组织出现了低年级化的趋势,参与社团活动的主要是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社团创新不足,更多是延续和继承传统活动;指导教师由于在工作量、科研职称等方面得不到认可,所以积极性不高,时间和精力投入有限,其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又参差不齐.起主导教育作用的社团组织游离在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制约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起自我教育的社团成员也因期望与现实落差、对社团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不强,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发挥效果不明显.

4.社团建设的优化措施

4.1 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合力打造人才培养的小基地.

许多学校在思想观念上对高校社团的育人功能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致使学校与学生只专注于职业性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团中央、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首要应是加强和规范领导体制的管理,把社团建设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并加大投入.一方面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予必要支持;另一方面,需要规范社团的管理体制,从社团自我管理上完善其内部干部与会员之间的管理模式;从团委等相关的管理部门上完善其外部的相关部门与社团之间的领导、指导机制,形成一种内外兼治的管理方式,加强和创新社团管理,努力形成一种"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组织具体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各社团相互合作"的管理方式.在全体动员,多方支持下,使社团建设得以重视,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培养,使社团成为人才培养的小基地.

4.2 抓大放小,尊重意愿,最大程度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群众性组织,管理尺度一定要把握得当:即管理规范的约束力和自主发展的扩张力之间要和谐.团委应在社团的准入与退出审批上给予宏观的政策指导;而行政管理部门应在物力、人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学生具体活动的开展则理应是把自主权交给社团,让社团在活动去策划、去实施,并在活动的开展中配备适合的专业教师予以指导.同时,在团委的领导下,社团联合会应充分发挥组织与协调的作用,调动各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参与社团的管理与建设.这样,既能在宏观上把好出入关口,也能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放手让其自主性地开展活动,从而提高其积极性与创造力,激发其活力.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群体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