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身心角度简析课堂突发事件的原因
2019-11-13黄杰广西南宁市三美银海学校广西贺州530200
黄杰 广西南宁市三美银海学校 广西贺州 530200
课堂突发事件,指发生于课堂之上,在教师意料之外并对课堂秩序、课程进度等产生影响的事件.
从中学生普遍心理发展特征来看,课堂突发事件的原因与中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不无关系.在这一时期中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性格情感智力等方面都得到明显的发展,但又处于一个不稳定时期,即各方面发展都未稳定成熟.基于这样的心理生理特性,中学生往往会制造一些意外事件.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探讨这类事件的起因.
(1)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
从理论上说,智力在纵向上的发展叫"垂直方向的增长".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人的智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发展有一个顶点.有人认为这一顶点在15到17岁间,而有人认为是在18到20岁之间.据此,人的智力停止增长的时期大致在17到18岁间.这里要说明的是中学生智力发展迅速提升.在思维力上,抽象思维大大提高.奥苏伯尔认为,中学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水平已到了抽象逻辑阶段.皮亚杰的研究则认为儿童在11到15岁就已经达至形式运算水平(即抽象逻辑).那么据此推算,14到18岁的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就更强了.另一方面,他们的思维品质,即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在提高.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使他们在学习中对教师的讲授、书本的结论和他人的权威意见不再盲目轻信,而变得遇事有主见,能独立收集材料,通过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得出自己的见解.因此,他们外在表现为爱辩论争论.智力的大幅度成长,思维的独立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变得活跃;对老师的讲授,也表现出质疑,往往根据自己已得的材料反难老师.而这些问题有时恰恰是老师所料想不及的,一时语塞造成学生在课业上反难老师的突发事件.
(2)中学生的个性情感发展.
个性的逐渐突出,情感的不断丰富,情绪的冲动性,都有可能是触发突发事件的心理引线.为什么呢?中学生的情感个性在这一阶段表现出突出.这一时期他们情感体验丰富,情绪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共存,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不调和的……一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他想知道更多.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迷误,必须对自己作斗争,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时候.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
此时的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情感体验的丰富,使他们富有激情和活力,对于符合自己兴趣、思想的人事物,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对不合自己信念的则气愤不已,甚至对不合心意的老师同学的言论、行为也怀有怨恨.这不能不说是突发事件的内在诱因.
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体验深刻而强烈.所谓自我体验指主观上对自己进行评价、认定.随着情绪情感内容的丰富和高级情感的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尊心比以前更强烈.学生要求尊重自己也要别人尊重自己,表现在好胜好强心理突出,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学生希望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希望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是完美的,以得到心理的满足感.在个性上表现出以个人为中心的倾向,偏重自我.调查发现40%的学生认为"我就是上帝",44.3%的学生把"符合个人特点兴趣"作为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从上面的论述中便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学生自尊、个性,自我表现欲强,情绪易激动,这些心理上的因素往往和课堂上的某些契机结合起来爆发突发事件.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有18.21%的同学因"一时冲动"而向老师发难,当然,也有近6.53%的同学因"好玩"而发难.
(3)中学阶段的逆反心理
本时期是中学生发展发育时期,也是转型时期.独立、自尊使他们产生摆脱家长、老师的管束的心理;他们情感强烈而不稳定,情绪也难以控制.心理学家称之为"抗拒时期".正因为这样的心理特征,中学生一般都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心理学家认为,中学生这一阶段都会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对外界的教育引导和管束产生对立、抵抗的情绪和行为.有时他们甚至对老师的教育表示不耐烦,对合理的批评干涉也表现出不满和激愤之情,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的过错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以及不顺从行为.(过错行为指不遵守纪律,违反学生行为规则的问题行为.攻击行为指言语的、非言语的或者是躯体的行为,该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伤害到了他人,或者给攻击者带来一定的利益.破坏行为指"破坏了课堂里正在进行的学习过程的行为".不顺从行为被定义为一些反对或者抵制行为,如不听从指导,不接受要求和建议,不乐于接受教育.)故逆反心理也是常见的课堂突发事件起因.